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技综述也是一种科研活动。它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对象 ,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对原始文献进行鉴别、分类、归并 ,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是反映综述作者本人的见识和观点的科技报告。科技综述的特点在“评” ,只“综”不“评”的文章 ,往往不受学术期刊的欢迎。综述型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交待事实、陈述观点、发表议论和提出建议的文字组织过程。一般惯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先述后评 ;另一种是边述边评。1 .综述型论文内容组成综述型论文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论述的文章 ,是常见的一种论…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是指从文献内容,主要是从文献标题和文摘中抽出的关键的词,也可说是文摘的文摘。关键词虽不是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它不像主题词那样严格,但也必须是能够表示溉念的、具有检索意义的名词术语。关键词的作用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检索工具,用于新资料的快速报道。在选择关键词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能独立表示概念的“关键”的词,即最能表述原文主题内容的词。所选的关键词要做到: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关键词就能大致了解该文献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然而有些作者在选择关键词时,只从标题的字面上来选取,忽略了“最能表述原文主题内容的词”这…  相似文献   

3.
读了《航空史研究》(57)的《再论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曾向》)一文,作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并无》)的作者的我实在深受鞭策:要认真注意不能“对历史文献疏于查阅”.《曾向》的作者,已在《冯如研究》的《“文献十一”考析》中,对《冯如小传》文献原文“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每向演说且冯君苦心于救国为问题”,以“当系排版、植字混乱和有脱、衍文及错字”为由,经加标点符号并“按文意推测”而改为“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还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不幸的是,《曾向》的作者把这“推测”改成的文段变成准确无误、不准存疑的文段,并以之为原文献的原文来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两篇原始历史文献均有孙中山向冯如‘苦心劝说’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中公式表达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公式文献来源说明。很多作者在写科技论文时参考了某一中、英文文献,从文献中引出了公式,但在文中没有对公式的来源进行说明;有些作者是研究某个领域的专家,在该领域中研究很深入,在他的意识当中,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公式“就是这样的”,没必要对其进行推导或证明。  相似文献   

5.
一、民航科技文献的概括与综述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使科技文献从品种到数量随之激增,人类社会步入了所谓“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中国民航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密集的运输部门,国内民航科技文献是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术研究开展状况的重要汜录和反映,是下达指令、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培训人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多年来,民航系统编撰、翻译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科技文献资料,并  相似文献   

6.
1 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表明作者明确地表示引用他人学术思想、理论、成果和数据的来源,以体现文献的继承性和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反映出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读者和编者可以通过参考文献表检索有关资料,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7.
论文献生产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和角度讨论文献的生产,认为一次文献生产只有相对的“不确定性”,没有绝对的“不确定性”;文献生产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此认识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文献生产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对象的特点、性质。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进技术》第九届编委会成立2 0 0 2年 8月 2 6日至 2 9日 ,在兰州举行的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 2 3届技术信息交流会期间 ,召开了《推进技术》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刘兴洲院士主持了会议。会上对三年的工作做了总结 ,与会编委认为 ,《推进技术》在贯彻“要更上台阶 ,要提高水准 ,要精益求精 ,要进一步规范化”的四要精神中 ,坚持办刊方针 ,进一步加强了选题与组稿 ,加大了编辑力度 ,加强了与审者、作者和读者的联系 ,在“选”、“审”、“编”、“校”和“印”五个方面落实“精品战略”措施 ,保证了刊物总体质量的继续稳步提高。反映在被《…  相似文献   

9.
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一书,我们得到一份该书的简介,特予转载。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了要研究这种新发展将会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引起什么后果的问题。不管作者对这种发展趋势讲得确切不确切,或者作者企图从这种发展中引出什么社会政治结论,从我们的角度看,却可以得到这样一种信息,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或者几十年之内,将会出现一个新情况,现在已经突破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的飞跃,相应地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这个动向,值得我们重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且应当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们在十年、二十年的长远规划中、特别是科技规划中,应当采取的经济战略和技术政策。我们既要立足于当前,努力把目前的各项工作抓好,又要高瞻远瞩,展望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想一想我们应从中借鉴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从而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得好一些。至于“第三次浪潮”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技术概念,在西方社会,也并不是所有资产阶级理论家都赞同的。与此并行的还有“后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等各种提法。这些提法的共同点,就是只把科学技术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否定无产阶级和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第一次核试验是采用塔爆方式,差不多就是地爆方式。试验品当时称“产品”,代号“596”,是铭记苏联于1959年6月单方面撕毁核协议的日子。“产品”是一个可以产生原子分裂的装置,但还不能称为“弹”,还不能称为“武器”。“武器”不仅核装置要成为可投掷或可发射的“弹”,而且要有运载或发射工具与之配套,才能成为打击敌人的武器。小型化的核地雷是例外。 我们第一次试验的“产品”,经过核研究部门、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从理论、设计、制造全过程中都作了精确计算和各种单项实验,以及综合实验,并在第一次实验之前,就调研、设计,使“产品”在第一次试验后,能很快地成为可供飞机携带的原子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