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一、我国民航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问题 信息技术在民用航空运输行业应用的广泛程度可以说仅次于金融和电信业。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世界民航绝对不会有今日的发展。中国民航业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同样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其发展步伐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仍显得有点缓慢。“十五”期间,民航总局集中人力、财力,重点实施全球分销系统(GDS)、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机场离港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空管信息系统集成、航空运输企业信息化和中航油ERP系统工程等八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用航空网由《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主办。旗下中文站(http://www.ccaonline.cn,中国民用航空.cn)是中文民航业门户网站,旗下英文站(http://en.ccaanline.cn)是国外民航同行了解中国民航业的门户网站;旗下电子商务站中国航空采购网(http://b2b.ccaonline.cn)是中国航空网上贸易平台。  相似文献   

3.
欧盟航空与国际运输政策司司长马修.鲍德温(Matthew Baldwin)在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克服危机困扰展望民航未来"的主题演讲,并高度评价了中国民用航空的发展和成就。他说,民用航空是中国和欧盟间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多年来,中欧民航业保持了积极的合作与交流。目前,欧盟-中国民用航空合作项目(EUCCAP)为中欧双方寻求一个更高效、安全的航空环境,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了解的宝贵机会,也体现了中欧双方在民用航空领域开展合作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航空公司属于高资本密集、高科技、高风险的服务性行业,在现代民用航空领域中具有独特性和至关重要性。航空公司承担着民用航空的主要生产经营任务,是民航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它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地面保障和空中服务等多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安全管理异常复杂。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民航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核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航业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航空运输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民航飞行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用航空·财经》杂志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主办、《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与航联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民航财经类刊物,继在2010年出版了3期试刊之后,《中国民用航空·财经》已于2011年正式出版发行,201 1年每两月出版一期。《中国民用航空·财经》立足于民航业,面向民航企业管理层及财务、市场营销、规划、研究等部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教学科研机构发行,杂志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的民用航空业也开始复原,大多数航空公司已摆脱了经济困境,逐步转入盈利状况。今后几年内,民航业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民航业的发展将受到诸如成本管理体制、空域开放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而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航空公司自身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至生活方式。在民航业,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民航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重要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技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加快民航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  相似文献   

8.
工业动态     
中国商飞与波音签署促进民航业增长合作协议3月6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与波音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促进中国和世界民用航空业增长的领域开展合作。这是中国商飞与波音公司之间签署的第一份  相似文献   

9.
<正>一、行业标准在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民航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航空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航空运输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这些都主要是基于思路清晰系统推进的民航体制改革、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依规章和标准的严格管理、大量高素质专业的民航从业人员等等。在这当中,CAAC规章体系和标准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直接促进了中国民航管理方式的革新。民用航空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经济专业分会学术研讨会拟于9月中下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经济专业分会、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交通与物流研究中心)、《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中国民航可持续发展研究",旨在研究如何促进民航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提高行业运行与管理效率,以此推动中国民航业健康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与加拿大的阿维马克斯集团(Avmax)和加拿大全球技术学院(GIT)在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举行了联合开展国际航空培训的项目签字仪式。该项目将帮助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提高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满足中国航空公司和航空组织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声誉,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中国的航空领域工作,其中相当一批人员已经成为民航业的高、中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各自企业事业单位中是业务骨干和领头人。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1000名,设立了9个二级学院…  相似文献   

12.
价格改革与民航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前的4年时间里,据有关专家估计,世界各主要航空公司总亏损达140亿美元,相当于1914年第一条商业航线开辟以来世界民航业所获利润总额,与80年代民航业繁荣兴旺景象形成鲜明的反差。导致民航业举步维艰、陷入困境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1978年以来取消了对民用航空价格的管制,无休止的杀价大战几乎  相似文献   

13.
《航空港》2020,(1)
民用航空业是国有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从军队统一领导,到成立三大航的市场化,再到如今的以三大航为首、地方航空和民营航空并存的垄断竞争格局,可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十几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民航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接下来国有经济从粗犷型转向集约化发展的阶段,民航业也势必要做出改变,而数字化转型就是在当今工业革命4.0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美国GE公司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研究其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可为中国民用发动机产品研制提供借鉴。介绍了GE公司为提高其新产品性能所做的技术预先研究计划和技术储备;采用产品路线图方法总结了GE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布局和发展路线。研究结果表明:GE公司重视民用发动机核心机和衍生型号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布局,为降低发动机研制风险和成本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在不同产品中采取联合研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4月20日,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CAMAC)正式揭牌成立. 在揭牌庆典仪式上,中国民航总局王昌顺副局长表示:机务维修是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民航维修协会的成立,为促进维修业对外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我国民航维修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经营和管理,建国以来都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掌管,40年来在基本建设、人材培育、建制布点、扩大航线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70年代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从1987年起,中国民航逐步分成国际、东方、南方、西南、西北和北方6家直属航空公司,基本上形成政企分开,航空公司和机场、管理局分开的新体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迅速发展的全国经济对国内和国际的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时间和效率观念的改变,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用航空》2008,(11):13-26
2008年11月11日,《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在北京举办了"金融危机与中国民航"的座谈会,邀请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领导和专家深入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在中国民航是否已经受到影响、还将受到多大影响、应当采取什么对策等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表明对形势的判断差距相当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由于受到体制、管理、发展战略、配套产业等方方面面问题的制约,迄今仍处于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能否把握住"十一五"的发展良机加速发展,必须针对现存的问题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下,令人惊叹的信息技术正在时刻改变着世界,但民航业是否也在跟着变革呢?民航业是否正在努力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呢?提升的空间到底有多大?从新技术给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维修培训和维修手册这三个领域带来的变化中可以略见一斑。目前,民航业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以中国为例,截至2017年3月,中国民航连续安全飞行了78个月,累计安全飞行4800万小时,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036,是同期世界平  相似文献   

20.
<正>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民航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的航空公司纷纷创立,现有的公司也在不断地拓展航线,增加航线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同时各航空公司都纷纷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