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适应性低成本大型无人机导航与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的数字式导航与控制系统沿着高适应性低成本方向,综合考虑了大型高亚声速无人机可靠性和经济性,采用了起飞发射段控制律优化设计、高低空自适应变参技术和高性价比的组合导航策略.在保证飞行品质和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扩宽了大型无人机的使用空域和地域范围.经过仿真试验和实际飞行验证,该系统控制飞机姿态稳定,定高效果好,飞行航迹与规划航路误差很小,系统的各项功能均得到实现,适应了"一个系统,多种平台"、"一种平台,多种用途"的大型无人机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自动着陆的导引与控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无人机自动着陆的需求 ,以某型无人机为对象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机载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和地面无线电跟踪器的自动着陆制导与控制方案。该型无人机的实时仿真和飞行测试结果表明 ,方案设计合理 ,易于实施 ,完全满足无人机自动着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某型高亚声速无人机连续出现两起飞行事故,在基本排除了机载设备故障的原因后,针对飞行控制失效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飞控系统仿真试验,最终确定故障原因是在大飞行动压情况下,该型无人机控制参数出现不匹配.这为该型无人机以后的正常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高速无人机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了借鉴经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后续该型无人机放飞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提出一种由无人机飞行控制器和地面学习单元构成的两层网络学习控制系统架构。无人机飞行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学习单元采用经遗传算法优化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充分利用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各自优势,将模糊控制策略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模糊控制策略。所设计的飞行控制器用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速、自然稳定的小型无人机的特点,以控制无人机按预定航线自主飞行为目标,设计了具有双回路的PID控制的纵横向飞行控制律,以及优化的GPS系统(磁航向传感器补偿)导航算法,形成只需少量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飞行控制方案.该方案广泛适用于低速、自然稳定的小型元人机,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并且造价低廉、使用简单.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分析无人机火箭助推发射过程,针对双发火箭在无人机机体上安装位置误差引起的额外力矩和无人机机翼展开时间对无人机飞行存在较大影响这一问题,本文建立无人机非线性模型和控制系统。采用变量法简单明确地进行分析,确定了安装位置误差的边界值和合适的机翼展开时间段。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边界值和展开时间段满足实际飞行要求。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监管服务系统能够为无人机提供全过程的飞行服务保障。本文介绍了当前无人机发展现状,分析了无人机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无人机监管服务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ADS-B、2G/3G、北斗指挥机、一次/二次雷达、MLAT、光电探测等多源监视信号融合处理,引接军民航空管AFTN专网、气象局以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为无人机提供飞行监视、航空气象、计划管理、航空情报、空域管理、系统管理等服务,能够保障无人机安全有序地飞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低空慢速小无人机数量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大量低空无人机的出现带来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反无人机技术发展现状,对反无人机系统的架构、组成、运行流程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反无人机系统通过对"低、慢、小"特征的小、轻、微型无人机系统的探测、识别和反制,集探测预警、侦测定位、行政管理、飞行管理、飞行监视、飞行服务和反制干预于一体。该系统的应用将有效规范无人机低空飞行、反恐维稳、保障公共安全、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简化配置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仅采用垂直陀螺和GPS的简化配置控制方案,形成了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常用的俯仰/滚转控制回路、高度控制回路和航迹控制回路。由于GPS信号更新率(1Hz)较低,利用无人机运动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给出了高度、航向、位置反馈信号的融合算法。这些反馈回路的控制增益均采用改进的输出反馈LQR设计技术,该技术简化了权矩阵的选择。对比研究表明,对于自身稳定性较好的无人机,该简化配置方案能够实现姿态控制、高度控制和航迹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大机动无人机KJ-9C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从而解决了如何稳定地进入和安全地退出大机动飞行,以及如何保持稳定盘旋等技术难题。通过方案选择、调节规律的确定、系统的组成、仿真技术的应用和机载鉴定试飞的全过程,证明这套控制系统既能满足无人机的战术要求,又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1.
TF/TA飞行航迹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高现代武装飞机的生存能力,基于TF/TA的超低空突防能力是飞行控制系统首先要求具备的功能,本文研究了在已知理想航迹的基础上飞机航迹跟踪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控制器结构和算法。首先根据理想飞行航迹和实际飞行航迹之间的误差,计算航迹控制指充;然后,为了改善飞机的动态性能,使飞机能跟踪航迹控制指令而完成TF/TA飞行,用非线性解耦控制理论设计了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航迹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2.
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全模式飞行操纵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倾转旋翼机的飞行数学方程,建立了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在直升机,倾转及飞机飞行模式的飞行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得出配平工作点处各通道的操纵量和飞行器的飞行姿态,通过各飞行模式的仿真结果确定了该飞行器的全模式飞行策略,飞行试验表明仿真结果符合倾转旋翼机的飞行特性.最后利用特征结构配置算法对小型倾转旋翼机进行解耦控制,并得到良好的解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型无人直升机模糊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小型无人直升机的自主飞行,本文研究了它的飞行控制系统。基于模糊控制技术,根据某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并研究了模糊规则的表格查询学习算法;通过无人直升机操作手的经验,对模糊规则进行评价,并通过试验进行校正和更改,在此基础上,引入积分环节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空空导弹自适应飞行控制系统的定量反馈理论控制设计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的定量反馈理论(QFT)设计方法与步骤;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QFT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变增益和QFT设计的优点,综合考虑了飞行范围、控制器复杂程度以及闭环特性要求之间的平衡,从而保证了整个飞行范围的鲁棒性能要求;最后,用该方法设计了一个使用捷联惯导的空空导弹自适应飞行控制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操纵策略和配平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构型特点,建立了倾转旋翼飞行器旋翼、机翼、短舱、机身、平尾(含升降舵)和垂尾(含方向舵)的气动力模型,研究了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操纵策略以满足直升机模式的悬停/小速度飞行、直升机模式向固定翼飞机模式转换的过渡飞行和固定翼飞机模式的高速飞行,并运用最优方法研究倾转旋翼飞行器在不同飞行速度下作稳定对称飞行时的配平方法.最后以XV-15倾转旋翼飞行器为例,进行各种飞行模式的配平.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能合理地给出倾转旋翼飞行器在整个稳定飞行速度范围内的操纵量和姿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稳定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当飞机气动参数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相应变化时,控制器可保证飞行控制系统始终稳定,同时具有要求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质点能量状态近似法来研究飞机综合飞行性能管理技求.首先介绍了飞行性能优化的原理和算法,然后讨论了综合飞行轨迹/速度控制系统——总能量控制系统(TECS),并分析与设计了最优轨迹制导算法,它将性能优化结果直接与总能量控制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综合飞 行性能管理系统.对某型运输机模型的设计与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所获得的满意性能。  相似文献   

18.
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仿人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仿人智能控制。首先给出了智能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较深入地研究了耦合控制器的结构与设计,详细地论述了控制器中各功能模块(特征识别模块、知识库、规则库、数据库、推理机等)的原理与设计内容,并讨论了相应的控制模式的选取及特征模型的划分,最后对包含耦合控制器的系统,考虑不同的飞行状态条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智能控制结构能很好地模拟飞行员的控制行为并具有满意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9.
A practical survey on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of flight control laws on helicopter engineering simulators is proposed.Advances of helicopter engineering simulators are introduced.Practical flight control technologies are reviewed,with an emphasis on discussing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simulation programs.Finally,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ies are address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elicopter engineering simulator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