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介绍了一套用于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风洞或Φ3.2m风洞的大攻角动导数试验系统。对该系统的激振装置、测试系统及主要性能进行了描述,并对典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较模拟式仪器可节省大量风洞运行时间的全数字化测试系统,能提供包括阻尼导数、交叉导数和交叉耦合导数在内的全部组合动导数以及由α.和β.产生的动导数和静导数,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飞机大攻角标模在高速所1.2m和0.6m风洞中进行大攻角测力试验研究所得数据与国外2.5m和0.6m风洞所得数据的相关研究情况。相关性研究的试验M数均为0.35~0.8;两座0.6m风洞试验攻角为0~29°;侧滑角高速所为5°,国外为5°、10°。1.2m和2.5m风洞的试验攻角为-3~48°;侧滑角为5°、10°。研究表明,该飞机模型在这四座风洞中吹风试验数据的相关性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外形短粗、飞行姿态复杂,其动导数量级很小的再入体模型,安装在新研制的尺寸小、厚度薄的整体结构之天平元件上,天平与层支杯相连,由气动活塞推动拨杆,经过拨螺钉撞击模型上的模块并驱使模型作自由振动,从而测量了大攻角(α=0~180°)俯仰、偏航及滚转动导数。10°钝雄模型动校及再人体动导数试验结果与国外类似的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低速风洞新研制的大攻角强迫振动实验设备可迫使模型绕其体轴做单自由度俯仰、偏航、或滚转振动,由六分量应变天平感受气动反作用力和力矩,测量仪器按相关滤波原理将它们分解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仪器具有很高的分辨度和精度,能测出组合形式的全部18个同相导数和18个正交导数。该设备具有很大的攻角范围和侧滑角范围,并具有足够大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范围,实验风速可从20米/秒至50米/秒。强迫振动风洞实验的全过程都在微机控制下自动、实时地完成。通过某教练机的强迫振动实验和不同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设备能较好地测量出组合形式的全部阻尼导数、交叉导数和交叉耦合导数。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短钝外形飞行器的动稳定特性,基于自由振动动导数试验方法在1.2 m量级亚跨超声速风洞中建立了动导数测量试验技术。通过新设计的弹性铰链和轴承铰链解决了短钝外形飞行器弹性支撑和低频振动模拟问题。利用新建立的试验装置研究了马赫数、迎角、减缩频率对动稳定特性的影响。在短钝外形飞行器气动力特点下,新设计的弹性铰链能够满足模型支撑和振动需要,轴承铰链的支撑方式可以在风洞中模拟接近实际减缩频率的振动。在亚跨超声速风洞中完成了某短钝外形飞行器俯仰动导数的测量,获取了俯仰动不稳定状态点,为此类飞行器的动稳定特性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速风洞航空弹射座椅大攻角大侧滑角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L-24风洞中进行了试验M数为0.60、0.90及1.20,攻角为0°~360°,侧滑角为0°~-90°,试验雷诺数为(2.8~5.4)×106的高速风洞航空弹射座椅试验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本项试验技术是可行的,所得航空弹射座椅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合理,试验数据可靠,量值可信,可用于航空弹射座椅的性能估算及飞行轨迹计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俯仰-滚转动导数天平装置,着重介绍其运动机构和测量机构。此裝置已经做过三期实验,重点介绍第三期实验用的改进型。装置的特点是 M_z 电桥电气中心、俯仰运动转心、模型气动参考中心和模型质心四心重合。俯仰振动是由步进电机驱动的,通过轴承支撑的模型又能在气动力驱动下自由滚转。俯仰频率和滚转速度被 LDC-825计数器和 B·K 公司转速计记录。模型的俯仰力矩 M_z和俯仰角θ值分别用应变电桥测量。信号被 Neff-720系统和 XR-7000磁带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模拟量记录显示。这是国内第一套成功地用于跨超声速风洞飞机模型实验,四心重合的俯仰-滚转实验装置。力矩 M_z 和俯仰角θ的输出信号是非常满意的,已经为某预研型号提供了(?)导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 FL-23风洞中开展了80°/65°双三角翼大迎角下的滚转特性研究,包括静态测力试验,动导数试验和自由滚转试验,通过静态测力试验及动导数试验获得了双三角翼模型在大迎角条件下的滚转力矩特性以及动导数特性,从而对双三角翼大迎角条件下的滚转运动特性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自由摇滚试验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型迎角的增加,双三角翼呈现不同的滚转运动形态,包括静态稳定、双周期震荡、准极限环摇滚,通过静态气动力及动导数可以较准确地对模型的运动形态及对应的迎角范围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载人飞船返回舱动稳定性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法有强迫振动法、有限自由振动法、自由翻滚法和模型自由飞试验法。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平攻角区阿波罗返回舱除马赫数M<0.7以外,一般都具有俯仰正阻尼特性。双子星座返回舱在配平攻角区,当M<2.5时存在俯仰负阻尼特性。钝头气流分离效应、后体气流再附效应、船尾近尾流效应和动态时滞效应等对静、动稳定性都有相反效应。这些效应会使返回舱的静稳定性增加,而使动稳定性降低。角振幅增大会使返回舱的平均俯仰阻尼增加,马赫数增大使俯仰阻尼降低。  相似文献   

10.
飞行器大攻角升沉平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量由升沉和平移加速度(和)产生的导数,进而将组合动导数分开,来改善飞机飞行特性的预测效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开展了大攻角升沉平移加速度导数测量技术研究工作.采用刚性强迫振动法,研制了试验装置,测量了由升沉平移加速度产生的动导数和"静导数".给出了升沉振动试验在振幅为60mm,频率为1.0Hz、1.5Hz,α=0~45°,Re=0.76×106情况下的典型试验结果.小攻角情况下,Cm为负值,是动稳定的,且随攻角变化不大,而在大攻角情况下,由于非定常气动力的作用,Cm变化剧烈而且出现动不稳定.从典型试验结果看,该技术是成功的,所获数据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试验与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57°三角翼布局战斗机模型在CARDC直径3.2m风洞进行的俯仰、偏航和滚转3个方向大振幅振荡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试验的振幅为20°、35°,俯仰和偏航振荡的减缩频率为0~0.06,滚转振荡的减缩频率为0~0.2。另外利用基于频率域的Fourier变换法和非线性代数法,对非定常气动力建模进行了探讨,气动模型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量由升沉和平移加速度 ( α和 β)产生的导数 ,进而将组合动导数分开 ,来改善飞机飞行特性的预测效果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开展了大攻角升沉平移加速度导数测量技术研究工作。采用刚性强迫振动法 ,研制了试验装置 ,测量了由升沉平移加速度产生的动导数和“静导数”。给出了升沉振动试验在振幅为60mm ,频率为 1 .0Hz、1 .5Hz,α =0~ 45°,Re=0 .76× 1 0 6 情况下的典型试验结果。小攻角情况下 ,Cm α为负值 ,是动稳定的 ,且随攻角变化不大 ,而在大攻角情况下 ,由于非定常气动力的作用 ,Cm α变化剧烈而且出现动不稳定。从典型试验结果看 ,该技术是成功的 ,所获数据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4米×3米低速风洞实际攻角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构成、实际攻角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系统软件包及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该系统成功地将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模型实际攻角的测量,并用于尾撑大攻角控制系统,测控范围可以覆盖-30~110°的攻角行程;首次实现了实际攻角的测量一体化,为大攻角试验和实时攻角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设计的2-4m×2-4m引射式跨声速风洞,于1999年7月22日至9月30日成功地进行了该风洞增压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该风洞运行特性良好,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1)在M=0.5~1-2范围内,风洞增压运行性能良好,风洞增压到设计最高工作压力点(P0=4.5×105Pa),洞体运行平稳,洞体未出现过明显的振动,结构振动、应力监测结果显示,洞体结构安全性良好,各控制部件(阀门、栅指等)机构运动自如、操作灵活,各部件功能均达到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密度风洞中,进行的相变热图技术的应用工作。实验模型是尖锥及球锥,实验条件是自由来流马赫数M∞=16,来流雷诺数Re∞/m=0.5×105~2.0×105,来流滞止温度T0=940K,滞止压力p0=0.39MPa~1.17MPa。实验结果与国外计算结果作了比较。最大相对偏差26.0%。本文对实验结果作了误差分析,介绍了相变漆响应滞后分析的一些结果。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相变热固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在脉冲型高超声速风洞中,用模型自由飞方法测定8°球头钝锥的高超声速静、动稳定特性。采用同步高速摄影方法记录了20ms准定常试验时间中模型的角运动并用参数微分法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实验结果表明对质心位置Xcg≤0.60的模型在M∞=7.8和M∞=9.9两种条件下皆是静、动稳定的,稳定性随质心的后移而下降,在实验范围内马赫数对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同时模型的底部是否封闭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CCD微机图像系统和实时全息技术,实时地显示并数字化采集在0.3m×0.3m跨超音速风洞中,M=1.99时绕钝锥及攻角为15°尖锥的三维复杂流场的全息再现干涉图。加用频闪光调制器解决了省去脉冲激光器而只用同一连续氦氖激光实现清晰地实时监视,同时以两倍帧频连续瞬间采图的兼容问题 ,物光参考光都用平行光,良好自然的干板制备、复位、使实时全息用于风洞实验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于CARDC-Φ3.2m亚声速风洞的大攻角张线式支撑系统的组成,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特点,给出了模型考核试验和支架干扰试验的主要结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试验表明:本支撑系统具有可试验的攻角和侧滑角范围大,支撑干扰小,控制和测量精度高,支撑刚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用笔者发展的从风洞模型自由翻滚实验数据获取动导数的最大似然辨识方法仿真的算例表明 ,动导数辨识结果受测量误差、测量噪声以及静态俯仰力矩系数非线性的影响很小 ,而常用的动导数估算方法所得结果受其影响较大。最后 ,采用最大似然辨识方法处理了某飞行器模型风洞自由翻滚实验数据 ,获取了该飞行器在M =4.0和M =6.0下 0°~ 1 80°振幅范围的动导数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日益增多的低速风洞全模颤振试验的需要,发展颤振试验技术,在气动中心低速所3.2m 风洞建立了一套通用的悬挂支撑系统。该悬挂系统分为垂直和水平两部分,水平悬挂系统由水平钢索装置和张紧机构组成。系统可提供模型沉浮、俯仰、横侧向、偏航和滚转5个方向的自由度;可单独改变模型某一方向的自由度而不影响其它方向的自由度;可确保模型上下、左右、前后位置都处于试验段正中心;可方便地调整模型的迎角和滚转角。对采用该悬挂系统的颤振模型,文中提供了技术要求和参数选择方法。采用同一颤振模型在3.2m 风洞与TsAGI 的 T-103风洞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的颤振临界速度、频率基本一致,证明该套悬挂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应用于低速全模颤振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