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顾了机翼和箱梁的气动迟滞效应研究现状,介绍了大振幅下获取薄翼和流线型箱梁自激气动力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薄翼在超过失速角的振幅条件下,升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失速现象,但气动力的高阶谐波分量显著增加;大振幅条件下,流线型箱梁的气动力高阶谐波分量也比较显著,并以第2和第3阶谐波分量为主.此外,在大振幅条件下,流线型箱梁的气动力矩迟滞曲线可出现“8字环”,即气动力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既做了正功也做了负功;其中,迟滞曲线“8字环”的气动正功部分随着振幅和折算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该现象可导致桥梁也出现类似于失速机翼的极限环震荡.最后,基于不同振幅下流线型箱梁的力矩迟滞曲线,简要讨论了大跨度桥梁在颤振后状态可能出现的振动形式和气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介绍飞机上出现的各种极限环现象及其各种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给出极限环特性与飞机系统的一些参数之间的近似关系,对于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设计中如何避免产生讨厌的极限环振荡,以满足飞行品质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非线性气动弹性分类和极限环振荡(LCO)的发生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进而对某型飞机颤振飞行试验中遇到的极限环振荡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在颤振试飞中遇到极限环振荡现象时的处置措施和相应颤振飞行试验的工作方法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环板的塑性极限分析,通常应用最大弯矩极限条件,本文应用Mises屈服条件求固支环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考虑到Mises屈服条件的非线性,文中采用加权余量法进行分析。根据环板屈服时弯矩的边界条件和平衡方程,选取合适的试函数,并用加权余量法中的子域法进行求解,给出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与数值结果,并与Tresca屈服条件的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通过摇滚/PIV/压力同步测量实验,对翼身组合体前体涡诱导的双极限环摇滚过程中流动特性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前体涡诱导翼-身组合体双极限环摇滚的流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前体涡与机翼翼面流动的相互作用使模型在正负滚转相位处分别出现极限环摇滚运动;正负滚转相位过渡是模型运动惯性与气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某飞行器两次飞行记录的俯仰角θ、偏航角Ψ观测值出发,分别采用对Van der Pol方程描述的θ和Ψ的角位移振荡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和对观测值θ-狋、Ψ-狋曲线的外包络线进行参数拟合两种分析方法,对该飞行器的角位移振荡运动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并证明该飞行器飞行中出现的锥形振荡运动是典型的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型的振荡运动,获得了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型气动阻尼力矩的典型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类型的气动阻尼能够导致飞行器出现动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不考虑桨叶减摆器和起落架非线性因素的前提下,通过求解某模型直升机不同转速时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的时域响应,确定了该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转速范围,并与特征值分析确定的共振转速范围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线性化模型对不同转速时的上、下旋翼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响应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发现:在稳定区内,系统 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稳定区,非线性系统与线性化系统的响应特性呈现显著差异,且非线性系统将出现极限环现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旋翼/机体耦合的直升机地面共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分岔理论对无阻尼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的自激振动边界进行了预测,并与经典的Cloeman特征方程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随后利用该理论分析了无阻尼及含桨叶非线性摆振阻尼的地面共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使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在自激振动区域呈现出有限幅度的极限环振动,同时也避免了系统在该区域运动发散,且极限环振动幅值与非线性阻尼相关.  相似文献   

9.
极限环振荡是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工程实现中经常出现而又较难克服的问题,本文提出环节比例因子动静选配法,可有效地抑制数字控制系统由于量化非线性而引起的极限环振荡,并得到数模混合仿真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近似解析公式,确定空气动力迟滞引起的飞机横航向极限环振荡特性。计算表明,它与文[1]和[2]中提出的数值迭代法求得的结果相当一致,並消除了该文中求出的滚转迟滞引起的滚转速率极限环振荡振幅不是最大幅值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徐大伟 《强度与环境》1994,(2):49-53,F003
本文以疲劳强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对传统的疲劳极限计算公式进行一系列深化研究,推导及归纳出一组较为简便的机械材料疲劳极限通用计算公式,该组公式以简单的解析形式清晰地描述了机械材料疲劳极限随循环特征参数r及应力循环作用次数N变化而改变的特定规律,根据所提供材料的机械性质,工程技术人员很易利用本文导出的公式及推荐的表格直接确定机械材料在任意循环特征稳定交变应力条件下承受任意次应力循环作用的疲劳极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大量测试结果的相互印证,认为“外气”有抑制放电的作用,从而说明“外气”能使盖革-缪勒计数器计数起伏增大,以及使感光板“感光”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3.
物品定置与产品状态控制是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空军航空修理企业按科学、简便、安全、实用和便于运输等要求,对生产现场的物品定置和产品状态控制,能最大限度消除企业现场管理混乱现象,以及影响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的不良因素,是促进企业全面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变换器起动期间,由于低的输出电压导致过冲电流,将对变换器造成损坏。本文研究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反激(Flyback)变换器的起动过程,该变换器采用峰值电流控制芯片来实现。将Flyback变换器的起动过程分为电流过冲、电流调节器调节和电压调节器调节3个阶段。分别讨论了断续模式和连续模式下起动过程的3个阶段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影响起动过程电流过冲的因素。文中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且通过对500W,200V/20V原理样机的研制,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CQFP封装形式的电路板在温循载荷作用下焊点开裂的现象,利用焊料的蠕变本构模型对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发现结构的最大蠕变应变位于引线边角焊点的上表面处,与试验现象符合。同时,采用应变疲劳模型对结构的寿命进行评估,计算的循环次数和试验吻合较好,为故障现象的机理研究及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6.
降落伞开伞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了降落伞充气过程中开伞动载的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在风洞中模拟真实开伞动载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小型平面圆形伞的开伞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开伞过程中伞衣形状和伞衣所受载荷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开伞载荷受降落伞阻力和附加质量变化率产生的力影响最大;在开伞过程中伞衣会发生“呼吸”现象,伞衣所受最大载荷出现在伞衣第一次完全充满时。同时,变速风洞的伞衣载荷研究表明,变速风洞可较好地模拟实际开伞情况。  相似文献   

17.
A high cycle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approach to helicopter rotor hub is proposed under working load spectrum. Automatic calculation for the approach is implemented through writing the calculating programs. In the system, the modification of geometric model of rotor hub is controlled by several parameter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N curve method are then employed to solve the fatigue life by automatically assigned parameters. A database between assigned parameters and fatigue life is obtained via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LHS) on toler- ance zone of rotor hub. Different data-fitting technologies are used and compared to determine a highest-precision approximation for this database. The parameters are assumed to h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and 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s. Fatigue reliability is then computed by the Monte Carlo (MC) method and the mean-value first order second moment (MFOSM)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ach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and is suit- abl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开展了来流连续变化飞行马赫数5.0~6.0加速上行和6.0~5.0减速下行的地面直连试验研究。首先基于直连台架推力及时间离散质量加权沿程马赫数一维计算,观察到了加速上行过程中来流变化导致的亚燃-超燃工作模态转变及推力突变现象;通过高速纹影流动显示技术及流动特征提取,提炼了来流变化导致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过程中瞬态流动特征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超声速核心流激波强度理论以及压比时空图对动态飞行轨迹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释热总量与内流道匹配是模态转换及推力变化过程的根本,主导流动特征是隔离段预燃激波强度演变特性,然而燃料横向射流气动节流以及释热反压在隔离段预燃激波削弱耗散之后,仍然可对来流进行减速并维持推力。同时,动态飞行轨迹气动热及燃烧热积分效应可改变热流边界层特性以及发动机内流道抗反压能力,造成亚燃与超燃工作边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