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疲劳破坏寿命的概率统计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结构疲劳破坏寿命特性概率统计方法研究的发展及理论基础,从常规疲劳特性P-S-N曲线的研究应用、疲劳裂纹扩展率统计模型研究现状以及损伤力学理论在疲劳强度中的研究展望来综述现有随机疲劳破坏寿命分布统计特性曲线的研究方法和工程应用,同时介绍该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对疲劳破坏随机性研究的未来发展的关键及趋势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疲劳累积损伤分布规律是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考察了疲劳外载荷谱的谱型对疲劳累积损伤分布的影响,定义了任意载荷谱的等效增强和载荷谱的形状因子,给出了一个分析疲劳累积损伤分布的模型,讨论了载荷谱型与疲劳累积损伤分布之间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谱强度描述了疲劳累积损伤的均值,载荷谱的形状因子描述了疲劳累积损伤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裂纹扩展区模型,在JH-2本构模型中增加了类似于TCK本构模型的拉伸损伤因子,编制了材料本构模型子程序,并将其嵌入到LS-DYNA970有限元软件中,对SHPB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eibull参数k对陶瓷试样的拉伸损伤有较大的影响,当Weibull参数k值小于1×1020时,试样破坏是压缩破坏;当Weibull参数k超过1×1028时,试样破坏是拉伸损伤破坏。当载荷超过陶瓷压缩强度时,含初始裂纹氧化铝陶瓷的破坏形式是拉伸损伤和压缩破坏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载荷小于陶瓷压缩强度时,JC陶瓷破坏是拉伸损伤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循环加载与随机加载对疲劳损伤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种不同性质的载荷对疲劳损伤来说应采用完全不同的分析方法,但是从总的损伤累积效应来看,两类载荷作用的效果是相同的,就是使构件最终破坏。由此可见,两种载荷对损伤累积来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损伤等效这一概念出发,导出了循环加载与随机加载对损伤的等效性关系,并给出了数值算法。  相似文献   

5.
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状态诊断材料损伤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假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破坏过程中混凝土材料遵循单轴受力的Mazars损伤本构模型规律,引入适当的反演目标函数,具体运用分数法和本文提出的变量转换搜索区间递减法对处于丰坏状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材料的一个或多个损伤参数进行反演分析获得成功,从而为定量地分析结构中材料的损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英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加筋壁板,研究其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其损伤破坏模式。使用二维Hashin准则和二次名义应力准则作为混杂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层内和层间失效判据,建立了考虑渐进损伤的剪切破坏分析模型,并在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进行建模与求解。开展了石英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加筋壁板剪切试验,测量其破坏载荷,获得其典型破坏模式。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屈曲载荷和破坏载荷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破坏模式一致,验证了该建模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和Johnson—Cook拉伸累积损伤破坏模型,分别对工业纯铁和无氧铜两种材料的平面碰撞问题作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靶板层裂损伤的二维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对比自由面速度曲线的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二者吻合的很好,验证了SPH方法层裂破坏问题数值模拟的有效性。通过分析由不同拉伸损伤时间常数得到的自由面速度曲线,表明拉伸损伤时间常数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树脂基复合材料L型板,为模拟其在典型机械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破坏过程,设计了仅约束端部平动自由度的夹具,并借助楔形夹具,分别实现了端部可面内转动和固支两种夹持状态。首次采用数字图像相关、高速摄像和声发射技术相结合的监测方案,开展了典型机械载荷作用下L型板力学性能试验,同时获得了加载过程中试样的面内应变场、表面破坏过程、及内部损伤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端部夹持方式下L型板的极限拉伸承载力略有差异,在内侧圆角处和外侧边缘试样先后发生破坏,其面内应变由对称分布转为非对称分布,并产生能量较大的声发射信号。L型板的压缩极限承载力低于拉伸极限承载力,仅在内侧圆角处产生破坏,沿宽度方向扩展并贯穿整个试样。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新的韧性损伤力学模型及非耦合解法,求得了硬化材料反平面应变(Ⅲ型)裂纹尖端损伤区的边界方程和塑性损伤的分布。以DE36海洋平台钢及C-Mn结构钢为例作了具体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用层间埋置Ni-Cr合金丝构成局部网络实现对复合材料表面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检测。对表面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Ni-Cr合金丝阵列可以在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用作传感元件,合金丝阵列所反映的裂端附近应力场分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考虑检修因素的海洋工程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海洋工程结构的疲劳分析大多是基于S-N曲线及Miner-Palmgren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但有一些规范中的许用累积损伤是基于结构检测可行性来确定的。本文对基于可靠性断裂力学的许用累积损伤进行了研究,它是利用裂纹检测概率曲线中的检测质量来确定的。最后得出,对于目标安全水平所对应的许用累积损伤值,在老虑检测影响时可适当增大。  相似文献   

12.
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铺层总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预测模型。采用三维Puck失效准则预测层内纤维与基体的破坏,并获得基体失效时的断裂面角度。根据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分层损伤机理,同时考虑面内横向正应力、厚度方向正应力、层间剪应力和相邻铺层的损伤状态等因素对界面分层的影响,发展了一种新的冲击分层失效准则。为快速有效地预测铺层总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通过对单元积分点处的应变进行线性插值,提出了在单个实体单元内预测多个铺层损伤的数值计算方法。模型成功预测了受冲击层合板具体的失效模式,预测的分层形状和尺寸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并显著减少了有限元模型的规模,表明本文所发展的数值方法对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飞机连接耳片故障诊断疲劳损伤评估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耳片是飞机上的重要部件,其使用环境恶劣,极易出现故障引起失效。本文根据大量的数据、表格和曲线,用Delphi程序设计构造了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及推理机,从静强度、疲劳强度、疲劳寿命、断裂损伤、临界裂纹及裂纹扩展寿命等方面,结合材料性能、表面加工、干涉配合、大气环境及表面强化等因素,对飞机连接耳片进行疲劳损伤容限的评估。提出了用剩余强度裕度、疲劳裕度、断裂判据、临界裂纹长度、挤压系数、耳片疲劳额定许用基准值、耳片孔边单裂纹综合构形因子、耳片几何因子、耳片试验试件系数、试验可靠性系数、置信系数和特征寿命等参数进行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夹芯混杂和分散混杂两种混杂方式的碳/玻(C/G)混杂纤维增强筋的拉伸性能,给出了实验件制作和实验过程,测定了不同混杂比例筋材的拉伸模量、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实验结果表明:模量符合混合率,强度存在两种破坏模式,断裂伸长率呈现混杂效应,夹芯混杂筋材性能总体高于分散混杂。同时探讨了拉伸性能的预测方法,结合实验数据对强度预测值进行了修正。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混杂筋材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非局部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应变局部化现象模拟结果与所用非局部核函数的相关性。首先,在非局部损伤理论框架中,提出一个以应变与损伤参量为独立变量的新的自由能泛函形式,并由热力学定律,推导非局部弹性损伤本构方程。然后,通过二次线性化的方法,给出一维情况下的支配方程。最后,给出对应不同形式非局部核的损伤局部化现象模拟结果。通过与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非局部核与解的相关性,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种建筑物脉动风压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一种应用在建筑物模型风洞试验中测量脉动风压的电子扫描系统。它是由原电子扫描测压系统PSI780B的传感器模块及其校正单元、与多通道高速A/D板、PC486微机和新设计的测压点选通接口组成。此外还使用毛细管限流器改善脉动测压系统的频响,并以上海浦东某高层建筑模型的脉动风压试验为例,讨论了系统的应用以及有关试验风速、采样时间与频率的选取,数据处理等实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可控性分析和可观察性分析指出,现有的座舱压力控制系统不是状态完全可控制的,因而不是好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测量方案,采用压力变化速率控制系统和压力测量系统。它是状态完全可控和状态完全可观察的。此外它还有另外两个优点,因而是一个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断口图像的识别是进行失效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的断口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树形小波对金属断口图像进行二级小波变换,剔除近似分量,对其余的各个频带输出的标准差作为断口识别的特征,并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进行分类,实验证明,此方法对细节丰富的断口的识别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对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在1300℃高温氩气、湿氧环境下拉伸性能进行了实验,结合断口观察分析了其在拉伸载荷下的损伤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在高温氩气、湿氧环境下表现为非线性特征,通过对比发现,由于氧化作用,高温氩气环境下拉伸强度、破坏应变和比例极限均高于高温湿氧环境。断口观察表明,基体开裂、层间分层以及纤维和纤维束的断裂拔出是材料拉伸破坏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