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讨论了具有可控约束阻尼结构的多点杂交阻尼控制问题,建立了弹性,粘弹性和多个压电片组成的多层复合梁的偏微分方程线,通过模态转换和应用粘弹性材料的振子模型对模型进行减缩。以实际中可测量量作为反馈量进行次优控制,数值模拟说明,提出了控制方式抑制振动效果好,控制电压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各向异性设计引入层合阻尼结构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的阻尼特性及其控制机理,从而验证了建立约束阻尼层合结构各向异性优化设计新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约束阻尼尼板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束阻尼层结构是一类利用阻尼层的剪切效应达到减振目的结构。基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引入的位移模式中,考虑了附加部分对原结构运动的相对性和阻尼层的横向剪切效应,据此推导了约束阻尼层板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最后分析了简支矩形板的固有振动,讨论其振动特点。  相似文献   

4.
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约束阻尼层结构是一类利用阻尼层的剪切效应达到减振目的的结构。基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引入的位移模式中,考虑了附加部分对原结构运动的相对性和阻尼层的横向剪切效应,据此推导了约束阻尼层板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最后分析了简支矩形板的固有振动,讨论其振动特点。  相似文献   

5.
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Ⅱ)--组合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是系列讲座的第二篇,涉及组合振动控制的基本问题,重点介绍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包括:各种阻尼材料及其性能,筒型粘弹性阻尼器特性及设计方法,自由和约束阻尼层结构以及粘一弹性复合结构的分析,直线式压电作动器PZT-AM和TOKIN的特性、试验及设计;在此基础上,以空间桁架为例,讨论了组合振动控制实现问题,涉及动力学特性分析和试验,用评价函数描述被动振动控制参数对主动振动控制的影响,作动器和阻尼器的优化配置等。从工程应用角度,本文指出应当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用来指导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Ⅰ)--导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是系列讲座的第一篇。针对工程中复杂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本文以一个典型的航天结构为例,对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以解决振动控制技术在复杂结构中实现的问题。对各种振动控制策略、控制材料和器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对振动控制一体化策略实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控制律中的鲁棒控制,作动器和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智能材料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杂交阻尼在结构减振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控制机理、优化设计以及智能结构的发展和研究目标,指出振动控制的研究必须与具体工程问题结合,强调试验的重要性,建议建立合作研究的标准化验证模型,促进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改进了K.K.Gupta求解二次特征值问题的行列式查找法及其程序,得出了改进的行列式查找法,指出了原程序出现的一些错误,并研究了该方法在结构系统振动分析方面的应用。根据本文的方法已编制成FORTRAN IV语言程序IDAMP,该程序可以计算阻尼振动及无阻尼振动问题,阻尼又包括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还可以计算旋转结构振动问题,旋转结构又包括有阻尼和无阻尼。该程序不仅可以计算全部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而且能计算所指定范围内的特征位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本文应用改进的行列式查找法成功地处理了有阻尼扭振系统的固有频率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一种耦合了中空纤维原材料阻尼特性和中空结构缓冲作用的嵌入中空纤维的树脂基复合阻尼新材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三层中空纤维层合(3-HL)、带约束层的单层中空纤维夹心(2-CSLH)、带约束层的中空纤维蜂窝夹心结构(2-CSHC)这三种结构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主次影响规律,且前两者中阻尼最优试样与2-CSHC试样阻尼值大于0.54的阻尼平台区较宽,△Hz分别为5Hz-112Hz,7Hz-200Hz;阻尼峰值分别可达0.56和0.59;结构设计优越性为2-CSHC>2-CSLH>3-HL.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计算非对称矩阵广义特征值问题AX=λBX的组合QZ算法及其程序,讨论该法在阻尼结构振动、旋转结构振动和直升机旋翼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问题方面的应用,给出了某些数值计算实例及对方法的评价。对有关程序用双精度作了改写,开对精度参数的选择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层合顺序对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各向异性设计引入层合阻尼薄板中,主要对几组阻尼层交替层合与集中阻尼芯层层合的各向异性阻尼结构的内耗和刚度的温频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理论和轻量化高阻尼设计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0-70℃)和频率(1~200Hz)范围内。交替层合度影响不一定,结构的内耗和刚度的温度特性均优于集中阻尼芯层结构;而频率对结构内耗和刚与具体结构参数和结构总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近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动力学系用概率与统计方法研究自然界、工程及社会中各种随机动力学过程与现象。经一个世纪的发展,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已有相当丰富的理论方法,主要是扩散过程理论方法。本文概述该理论方法,特别是作者提出与发展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Hamilton理论体系框架。最后建议各领域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者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定性推理;定性仿真;定性模型许多系统是高阶、时变、非线性,传统的模型分析方法不容易应用。定性推理能避免复杂的数学计算,定性推理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涉及到物理系统一般原理的描述,这意味着一个特殊的定性模型能用于描述一个大范围的起作用的条件。在工程上定性推理用于监控和诊断。这篇论文阐述如何用定性推理技术去控制液位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速喷流干扰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速风洞中对单喷模型喷流干扰和二次引射实现推力转向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马赫数为0.6和0.8.结果表明:亚、跨声速喷流对气动特性起到积极作用;引入二次流可以实现喷流偏转,但是会带来一定的推力损失.  相似文献   

14.
高温液压脉冲试验时,试验段油液粘度变化使得波形振荡次数显著增加,影响试验结果。笔者针对液压脉冲台压力瞬态过程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变阻尼控制可以在保证波形峰值、斜率和稳态压力的情况下主动控制脉冲波形。  相似文献   

15.
开式流动腔体的流动机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式流动腔体的流动机理及设置圆柱控制杆后,腔体内声压级(SPL)的变化.数值模拟求解三维N-S方程,采用AUSM+计算格式和k-ω-SST湍流模型.实验在0.6m×0.6m超声速风洞进行,在腔体底部布置了40个静压测量点和15个动态测压点.结果表明,在外流为超声速流时,开式流动的腔体底部压力变化梯度不大,腔体内声压级和频率关系曲线中存在6个SPL的峰值,腔体后部的SPL值高于前部;实施圆杆控制,腔体底部的压力梯度与无控制状态变化不大,但SPL的峰值得到抑制,平均SPL值减小.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基于毛细流动制备微纳尺度液滴的技术,毛细流动聚焦(Capillary flow focusing)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回顾了基于吹气式和吸气式核心装置的毛细流动聚焦实验方法,展示了完整的测试平台,介绍了施加外部激励控制流动聚焦射流破碎的实验方法。同时,给出了同轴界面的拍摄方法,可获得清晰的内外层流体界面图像。在对流体锥形收缩阶段的研究中,探讨了几何参数与流动控制参数对流体锥形的形态与稳定性的影响。在稳定锥形下,研究了流动控制参数对液体射流直径、扰动波长及复合射流界面耦合的影响,并基于光的折射定律,对复合射流外层界面透镜效应所导致的内界面失真进行了修正。在对激励作用下射流破碎的研究中,考察了射流长度随振幅的变化,建立了尺度率关系,探讨了频率对生成液滴的单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规律,为在实际应用中可控制备单分散性微液滴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恒压供水系统的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地介绍了恒压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并用MATLAB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文章对仿真原理和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该供水系统具有节能效果好、可靠性高,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等特点。它一方面可以恒定出水的压力,保证高楼用水质量,另一方面可大大节省电能。  相似文献   

18.
NF-6风洞是一座增压、连续、高速回流式风洞,对各子系统的控制性能都有较高的要求。针对NF-6风洞对模型姿态系统控制性能提出的高要求,提出了一种BP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策略,并结合现有的改进型PID控制思想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仿真结果及初步应用表明:该算法在算法收敛性、实时性及控制精度上较传统PID算法及BP网络算法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 2 .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 ,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复杂性 ,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智能控制及智能学习控制在该风洞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种智能控制策略 ,调试结果说明该风洞采用的这种控制策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