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1月26日,由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和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海鹰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召开。本届论坛以"国家安全与航天装备发展"为主题,吸引了200多名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在当前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航天装备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展现状在民营商业航天初创公司出现之前,我国的火箭和卫星测控历来由国家航天测控部门提供,定位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和政府航天项目安全运行,具有测控资源广泛、知识经验丰富、技术发展先进和人才储备雄厚等特点。随着国际商业航天形势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天商业化进程也进入快车道,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的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太空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制高点。运载火箭技术水平是国家航天能力的基础,不仅代表一个国家自主进出空间的能力,也体现一个国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水平,更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航天动力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载火箭的总体性能,是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航天动力技术经过6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液体常规推进剂发动机、低温液氢/液氧发动机、  相似文献   

4.
<正>实验室定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前沿,在空间量子、激光与光谱技术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提升我国空间主动光电探测能力为宗旨,为我国在空间科学、深空探测、对地观测等领域引领发展提供技术基础。聚焦和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建设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摘登: 一、国家责任与和平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航天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为己任,全力以赴确保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积极推动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应用领域转化,努力推进国际市场开拓与交流合作,为推动我国航天科技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在航天国际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参与、推动和影响世界航天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增强对国际航天治理的话语权,已成为我们航天国际化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融入世界航天大家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传统航天大国和早期航天工业国家制定的国际法律、国  相似文献   

7.
海外同行     
NATCA在国际管制员节向美国管制员和IFATCA致以敬意10月20日,美国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员协会(NATCA)向全美国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所创造的出色的安全记录、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奉献精神表示了敬意。美国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员协会(NATCA)还同世界各地的同事们一起庆祝了空中交通管制员协会国际联合会(IFATCA)成立48周年,这一天被公认为国际空中交通管制员节。  相似文献   

8.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4)
中国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在京召开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于7月17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盛会,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空间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政府官员以及部分和空间研究相关的国际科学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等国家领导人到会并致辞。大会期间颁发了6个奖项,其中包括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科学奖,该奖项为空间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获奖人代表了国际空间科学界的最高水准。  相似文献   

9.
林蔚然  何继伟  潘坚 《中国航天》2000,(6):26-26,39
一、运载火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我国发展运载火箭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对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对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提高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效益巨大。而运载火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其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运载火箭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省发射费用、对外发射服务和向国内、外销售技术和产品方面。1.节省发射费用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贸易保护主  相似文献   

11.
广 《中国航天》2010,(8):10-11
<正>白宫6月28日推出了全新的美国国家航天政策。新政策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并重申要在2025年前派宇航员造访一颗小行星。这份14页的航天政策文件不只涉及奥巴马总统2月份提出的NASA新设想,即把美国载人航天的目标从重返月球转向造访小行星和火星,还触及对地观测、空间碎片和空间安全方面的未来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22日,我国民航成功实现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改革安全运行一周年。此前,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我国提交的关于将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正式纳入国际民航公约附件二标准的提案,我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配备标准将于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  相似文献   

13.
遥测是获取试验数据、确保试验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航空、航天、军工试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飞行试验遥测大部分遵照国际遥测标准IRIG 106,我国现行的遥测标准(国家军用标准GJB 21)也基本上参照了IRIG 106。在介绍最新版国际遥测标准IRIG 106-15更新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国际遥测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防部发展弹性工程系统的意义1."弹性"将是贯穿美国武器装备系统全寿命周期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性能指标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多样化的挑战,对手从具有同等实力的国家到掌握了各种非对称手段的组织和个人,要求其军事装备系统能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各种作战条件下保证功能持续稳定,具备抗破坏、受损后能力复原,以及快速适应不  相似文献   

15.
该文是美国国务院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防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约瑟夫2006年12月13日在马歇邻国际学院一个论坛上发表的演说。他表示:美国有权使用太空武器打击试图攻击美国卫星和地面辅助设施的敌对国家或恐怖组织,国际社会没有必要制订新的禁止太空武器国际公约。本刊刊登其讲话全文,为读者进一步分析美国新的国家航天政策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太空是国家安全的高边疆、新边疆、远边疆,发展航天力量"关乎我国战略安全和军队未来",必须加速建设和尽快形成太空作战能力。航天装备发展及运用在太空作战体系和天基信息体系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航天装备必须在实战化环境中进行试验,才能充分考核其效能、检验其在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航天作战力量只有在实战化环境中进行训练,才能提升作战能力、形成高智优势,成为能打胜仗的新型作战力量。因此,有必要开展航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2,(2):61-61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月17日发表声明,称美将同其它国家共同制订一项国际外层空间行为准则,但前提是准则不妨碍美国的国家安全工作。她说,空间垃圾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体”威胁着空间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而若美国和其它国家建立起各方都遵守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卫星应用》2009,(4):1-1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空军于2009年11月6日在北京举行了“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了应邀参加论坛的30国空军代表团团长,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胡锦涛强调,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坚持和平开发利用空天,积极参与国际空天安全合作,推动建设互利共赢、安全和谐的空天环境,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6月 2 5日晚 ,风云二号B气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7月 3日晚成功定点于东经 10 5°赤道上空 ,并于 7月 6日发回了由 1万行扫描线组成的第一张可见光云图。这是继 1997年 6月的风云二号A星后 ,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二颗静止气象卫星。它再次证明我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又一个有能力发射静止气象卫星系统和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国家 ,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和卫星资料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空间技术和应用能力的日益发展。风云二号B卫星起飞质量为 1380t;在与远地点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美国高度重视国防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新版《国家安全战略》重点强调国防工业基础对实现国防目标的重要性。美国防部认为当前国防工业基础尚未达到“与大国竞争相匹配”的安全程度,尚不能满足爆发大规模战争的需求。美国持续强化国防工业基础评估,“举全国之力”加强国防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我国对此应高度重视,持续完善供应链风险识别机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突发情况能力应对,引导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国防项目,进一步提升国防工业基础供给能力,强化国防工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