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由中心刚体和可伸缩柔性附件组成的非线性刚柔耦合系统,不同于大多数文献只研究柔性附件的横向弯曲变形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柔性附件的拉伸变形、截面转角变化同弯曲变形的相互耦合作用,并且以非线性几何关系作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了伸缩运动同柔性变形、姿态运动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能量积分和动量矩积分构造首次积分,分析了非线性耦合系统的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薄壳柔性附件展开耦合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范围运动柔性附件几何非线性和耦合效应与中心刚体的精确动力学行为,以薄壳结构柔性附件为研究对象,引入非线性应变和位移关系,利用虚功原理推导了做大范围运动带柔性附件航天机构的完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所构建的模型包含了非线性几何变形及附加非线性项。针对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相应开展了大范围运动航天机构刚柔耦合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增大,线性与非线性模型动力学特性产生根本差异,指出线性模型忽略了非线性耦合项的不足,而非线性模型可精确地预测大范围运动带柔性附件航天机构动力学行为。结论对航天机构定向和跟踪操作的动力学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角速度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模型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婧  陈士明  董云峰 《上海航天》2013,(6):32-34,39
将拉格朗日方程及其准坐标形式用于中心刚体加柔性附件航天器的拉格朗日函数,推导了中心刚体加柔性附件航天器动力学模型。针对航天器大角速度,分析中心刚体角速度对角动量方程的影响,对传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航天器绕惯量主轴大角速度自旋仿真结果验证了修正后的动力学模型对于大角速度航天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带挠性附件卫星的模型化及截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给出了具有中心刚体和P个挠性附件的空间飞行器姿态动力学方程式,并用约束和非约束两种模态展开,得到时域求解的状态方程式和频域中的增广姿态角对控制力矩的逆传递函数阵。推导中考虑了挠性附件对中心刚体的相对运动。本文还给出了两种模态恒等式,其中之一可用来做控制系统分析时截断高阶方程式的截断准则。  相似文献   

5.
王巧  洪嘉振  尤超蓝 《宇航学报》2004,25(4):389-392,407
当前卫星通常都由一个中心刚体和其他挠性附件构成,每个挠性附件都与中心刚体直接相连,组成了一个簇状的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随着挠性附件的数目的不同,卫星系统的拓扑构型也将有所不同。即使对于同一颗卫星而言,在展开过程的不同阶段,卫星系统具有不同的拓扑构型。本文利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单向递推组集方法,提出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以推导具有不同拓扑构型的簇状卫星的姿态控制方程,得出了姿态控制方程的系数矩阵。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附件展开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统  徐世杰 《航天控制》2005,23(1):79-83
用Newton-Euler法建立了中心刚体带挠性附件的航天器动力学方程, 进行挠性附件展开的动力学仿真,研究附件展开对主体姿态的影响。当航天器 附件展开机构失效时,利用航天器姿态抖动来帮助展开附件。本文用ADAMS软 件建立了航天器的虚拟物理模型,用ADAMS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了航 天器姿态抖动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导出了带挠性伸展附件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方程,研究了附件伸展和振动对姿态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附件按指数规律伸展情况,以及附件长度的次方随时间线性变化情况,给出了姿态角速率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8.
充液挠性多体航天器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首先给出了充液中心刚体上铰接有多个挠性附件的开链多体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方程,并以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为例,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系统的控制器。控制任务是驱动单址天线使之精确地跟踪期望的运动规律,同时保持星体稳定,并且有效地抑制弹性附件的振动。数值算例证明了所设计控制规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挠性附件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平  李东旭 《宇航学报》2005,26(3):270-274
大型挠性航天器在进行轨道机动或姿态调整等大范围刚体运动时,将与其挠性附件的变形运动发生强烈的耦合,传统的零次近似动力学模型已不能正确揭示此时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现针对带梁式挠性附件的航天器,在计及挠性附件变形位移场耦合作用的基础上,通过Lagrange方程建立了航天器的刚柔耦合一次近似动力学模型,并利用Wilson-θ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说明,在航天器经历大范围刚体运动时,该动力学模型能够正确预示挠性附件的动力学行为;挠性附件的振动频率随着大范围刚体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了动力刚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利用喷气执行机构实现航天器姿态机动时柔性附件的振动抑制问题,以期望的姿态指向精度及稳定度为约束,提出了需要抑制的系统模态阶次选取准则。仿真验证模型由绕单轴旋转的中心刚体及柔性附件组成,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适用于不同附件位置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准则设计了常幅值分力合成控制力矩。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准则的有效性,并表明:在姿态机动前若能适当调整柔性附件的位置,将便于分力合成控制器设计,易于获得较高的姿态指向精度及稳定度,且利于减少喷气次数。  相似文献   

11.
程绪铎  王照林 《宇航学报》2000,21(3):106-111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通过龙格-库搭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弹性板等速伸展时,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少。弹性板等速率越大,板振动的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12.
反舰导弹攻击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反导为背景,介绍了反舰导弹的发展概况及21世纪初反舰导弹将面临的格局,着重分析了俄罗斯、美国和法国的典型反舰导弹的攻击弹道和突防特点,总结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及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攻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弹性附件伸展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绪铎  王照林 《宇航学报》2000,21(3):106-111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通过龙格—库塔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弹性板等速伸展时,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小。弹性板等速伸展的速率越大,板振动的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14.
再入飞行器优化气动布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了再入飞行器的优化气动布局问题,提出了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通过研究分析,指出了具有高机动性能的带翼机动再入飞行器、弯体机动再入飞行器及带翼锥柱裙机动再入飞行器等再入飞行器的几何参数变化规律。该研究对这类再入飞行器的气动布局选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非旋转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模态解耦能力。证明了具有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控制通道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俯仰、偏航两种运动模态对滚动运动模态的完全解耦。给出了模态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对一种导弹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性设计,做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6.
反辐射导弹技术发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国外几个主要反辐射导弹研制与生产国的典型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战术性能和指标的两头对反辐射导弹技术,特别是被动寻的导引头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空间飞行器对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是目前飞船对接已经采用了的一种对接机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具有这种对接机构的飞船的对接动力学。对接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捕获与接触;调整对接环;对接成功后的飞船姿态调整。 本文根据Jourdain—Bertrand原理推导并给出这三个阶段的对接动力学模型。同时,给出一组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12位以下D/A变换的静态误差(包括线性误差和微分线性误差等)主要取决于其电阻网络的精度。根据要求的静态误差限制值来确定网络电阻的容差,或者由已知电阻网络来预测和分析D/A变换的静态误差,是D/A变换研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提出用蒙特卡洛法来进行这项计算机辅助分析,并以10位D/A变换为例说明仿真过程。文中提供的方法和给出的结果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引用。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大面积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空间站大面积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动力学问题。针对该种太阳电池阵的结构特点,指出了动力学分析的复杂性。对国外所开展的几个有关动力学问题的工作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利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分别对一个大面积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给出了初步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三向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结果表明:在碳纤维表面微缺陷区或活性区,存在沉积碳微晶条带“钉扎”结构;在碳纤维表面光滑区,存在一定数量的界面间隙:沥青碳与沉积碳的界面存在一个沉积碳微晶条带与沥青碳石墨条带相互贯穿网络所形成的诱导结构界面相。本文分析了界面缺陷,并讨论了界面结构对纤维束断裂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