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程绪铎  王照林 《宇航学报》2000,21(3):106-111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通过龙格-库搭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弹性板等速伸展时,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少。弹性板等速率越大,板振动的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导出了带挠性伸展附件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方程,研究了附件伸展和振动对姿态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附件按指数规律伸展情况,以及附件长度的次方随时间线性变化情况,给出了姿态角速率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太阳帆塔等细长结构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以圆轨道内平面运动的空间柔性梁为研究对象,在质心浮动坐标系下,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姿态运动与弯曲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简谐形式的姿态运动假设,并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基于此假设,分析了姿态运动与重力梯度对弯曲振动的第一阶频率的影响,重力梯度项的影响为简谐波动形式,而姿态运动使得弯曲振动频率降低,两者作用均随初始姿态角增大而增强。同时,推导了Mathieu方程形式的模态振动方程,并利用小参数摄动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初始姿态角下的弯曲振动的稳定图,发现当初始姿态角越大时不稳定区域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利用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连续体等效方法将其等效为柔性梁模型,并考虑重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Runge-Kutta 法和Newmark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耦合动力学方程的改进算法,相比于经典Runge-Kutta 法大幅提高了效率;利用改进算法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结构振动量级随结构尺寸的六次方量级增加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尺寸过大引发不稳定现象;分析了姿态运动和重力梯度对结构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影响;发现了姿态运动周期受结构柔性影响而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低轨以及大初始姿态角下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含有板类柔性附件和曲壁轴对称充液储腔的复杂航天器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和耦合机理研究。首先,采用Kirchhoff-Love薄板理论对航天器的板类柔性附件进行研究,通过D’Alembert原理得到柔性附件的振动方程,运用模态假设法将混合方程转换为常微分方程。其次,通过推导充液航天器储腔内任意点的运动,得到储腔液体的牵连速度势函数,采用Gauss超几何级数得到液体相对速度势函数的解析形式,通过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液体晃动的运动方程,以及液体速度势函数模态系数的控制方程。最后采用准坐标Lagrange方程得到耦合航天器系统的状态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校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刚性平台、液体、柔性附件的相互耦合效应使得航天器系统存在复杂动力学行为,在复杂航天器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液体晃动和柔性附件振动的影响,柔性附件的安装位置对于耦合航天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挠性航天器大角度机动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连文  周军 《航天控制》2003,21(3):48-52
考虑刚性主体上带有挠性梁的航天器 ,在建立挠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等速趋近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进行大角度机动控制 ,并通过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弹性稳态器 ,抑制由于刚体运动而激发的弹性振动 ,实现了旋转机动的同时 ,有效抑制弹性振动  相似文献   

7.
带空间机械臂的充液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本文研究空间机械臂运动对充液航天器姿态的影响,讨论了利用机械臂调整充液航天器姿态问题、以及机械臂操作与航天器姿态稳定的协调问题。研究表明:影响充液航天器姿态的因素除了机械臂运动的路径,还有机械臂运动的时间、机械臂转角的变化规律、液体的粘性、质量和惯性张量等。其中机械臂运动时间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且机械臂运动得越慢对航天器姿态的影响越大。合理地选择机械臂操作时间和机械臂转角变化规律,可以实现机械臂操作  相似文献   

8.
借助凯恩方法对携带太阳能帆板的充液航天器耦合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采用六自由度描述航天器的轨道及姿态运动,由运动脉动球模型模拟贮箱内液体燃料的晃动,根据几何非线性变形的假设引入太阳能柔性帆板的动力刚化效应并建立了航天器刚-液-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微重力环境下液体晃动对航天器姿态机动将产生明显的干扰;随着重力效应的增加液体晃动对航天器姿态机动的干扰愈发明显,而刚液柔耦合效应对航天器的姿态机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分析与总体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钦  何星星  文援兰 《上海航天》2011,28(2):12-16,49
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基于混合坐标法的带挠性附件航天器结构-姿态动力学模型,对挠性附件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其与航天器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航天器结构-姿态联合仿真分析的方法,并以某卫星天线为挠性附件结构,仿真分析了天线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其对姿态控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航天器结构-姿态联合仿真方法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带液体晃动和柔性附件的耦合航天器系统在液体燃料耗散和柔性附件扭转振动的作用下,经历从最小惯量轴到最大惯量轴姿态机动中的混沌动力学行为.将液体晃动等效为球摆模型并由此建立了带柔性附件充液航天器多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首先推导出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并采用Melnikov积分预测受扰系统稳定与不稳定流形是否横截相交,得到了参数形式表达的混沌运动解析判据,这对航天器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混沌的发生依赖于刚体形状,阻尼比,充液比和扭转振动频率.此外,在经过被动再定向姿态机动后,由于液体晃动的本质非线性特性,充液航天器最终将进行大章动角的周期极限环运动而非绕着最大惯量轴自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Max min方法探讨星载多波束天线馈源激励系数的优化问题,给出了精确的数学模型,强调问题的特点:目标函数是不可微的多峰函数。据此,采用复合形法寻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地面站的加权与雨耗、版图东西部分区和馈源激励系数分组三个实际问题。 本文对一实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弱站场强有明显提高,整个服务区内的场强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孟新强 《上海航天》1999,16(6):38-41
雷达吸波材料(RAM) 技术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并且在隐身武器,尤其是隐身飞行器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雷达吸波材料吸波的基本原理,然后以隐身导弹薄型弹翼的低雷达散射截面(RCS) 设计为例,探讨了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涂覆方案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出一部分隐身飞行器薄型翼面低RCS设计的样例。  相似文献   

13.
对CMOS集成器件的锁定效应从结构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压触发型销定和电流积累型销定的观点,阐述了CMOS电路系统的保护、使用方法。防锁定效应的措施。实际使用表明,所提出的防锁定效应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模拟器气氦制冷系统中氦气透平膨胀机的设计、制造、调试等过程,并说明了它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由实验得到的带电粒子入射角度对次级电子的影响关系,根据轨道限制电流收集理论,导出了不同几何形体航天器的次级电子数通量表达式;并按局部电流平衡模型,计算了航天器背阴面的带电电位。结果表明,计入带电粒子入射角的影响后,航天器表面负电位的数值有一定减少。因此,在计算航天器表面带电时,应当考虑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减小固体火箭外壳板滚弯直线度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减小固体火箭外壳板滚弯直线度误差是目前火箭生产工艺中的难题,在对最不利实际工况下三轴辊弯板机中心辊进给量沿自身轴线分布规律作系统的分析、计算及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一项箭壳板滚弯直线度误差不等式,并针对此项不等式各参数变化规律,提出几项减小箭壳板滚弯直线度误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供火箭外壳设计及生产工艺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廖少英 《上海航天》1995,(3):30-34,48
从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勘察国土资源、监测国土环境和减轻自然灾害等七个方面,论述了航天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大量实例,分析了航天产业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认为航天产业是一支高经济效益的产业。最后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发展航天产业的经济效益,认为发展中国有利用航天技术发展国民经济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优化设计(Lao喷管)的型面曲线近似作图法的数学模型,将作图法转化为等价的优化问题,并给出了优化问题解的迭代方法,最后采用泛函网络的方法对离散的数值解进行了曲线拟合,以便于数控加工的编程。  相似文献   

19.
导弹天线罩连接方式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漠杰 《上海航天》1999,(3):31-33,42
研究了导弹罩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加热加载的工作情况,提出了罩连接方式设计的主要要求,连接环性能及其选择,胶和胶接要求,给出了典型的罩连接环的设计形式,并简要分析了罩与连接环的胶接强度和连接环胶接质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再入弹头的螺旋机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对付日益发展的导弹防御技术 ,再入弹头通过机动来提高生存机会。本文研究一种弹道机动方法—螺旋机动 ,首先分析其产生机理 ,然后通过反馈线性化方法实现螺旋机动的控制过程 ,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说明螺旋机动具有良好的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