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基管件的装饰电镀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中间镀层及合理的电镀工艺。如选用高氰Cu-Sn合全电镀液,成本低,镀层质量好,但溶液剧毒,磨光、抛光劳动量较大;选用镍、光亮镍作中间层,成本又很高;选用光亮Ni-Fe合金作为中间层,电镀液维护较困难;选用酸性亮铜镀铜,再镀薄镍作为中间镀层,成本低,效果好。在工艺上必须采用辅助阳极、镀软铁、化学浸铜等工序可防止置换铜粉和二价铁污染溶液。无毒碱性光亮镀铜代替酸性光亮镀铜将是较理想的铁基管件装饰电镀工艺。  相似文献   

2.
晶纹镀锡所产生的花纹形状和大小,与镀锡层的厚度、第一次镀锡听采用电解液的性质、热熔温度、热熔时间、冷却方式及基体金属的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光亮度和立体感与第二次镀锡所采用的电解液性质有关。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的第一次镀锡层选择先碱性后酸性镀层有利于花纹的形成。欲得到大一些的花纹可选择第一次镀锡层厚度为4~7μm、热熔温度为300±10℃、热熔时间为15±2min。欲得到小一些的花纹可选择第一次镀锡层厚度为2~4μm、热熔温度为270±10℃、热熔时间为15±2min。并详细地讨论了诸因素对花纹形状、大小、光亮度的影响及花纹大小的选择与零件表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镀黑铬、黑镍、铝合金黑色电解着色、钛合金黑色电解氧化、镁合金黑色氧化、不锈钢黑色电解氧化,镀锌层黑色钝化等技术发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黑色涂(镀)膜,此处是指黑色电镀层、黑色电化学氧化层、黑色化学氧化层而言。黑色涂(镀)膜层不仅有美丽的外观,还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耐蚀性能、耐磨性能,很高的集  相似文献   

4.
薛光荣 《上海航天》1998,15(1):62-64
应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陶瓷绝缘子镀液锌铁铜,并对测定条件、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少、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101%范围内。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陶瓷绝缘子镀液锌铁铜的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铝硅共晶焊丝对铝合金/不锈钢异种金属管进行了TIG熔钎焊接实验,研究了镀Zn层的挥发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测试了接头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镀Zn层能够增强液态钎料在钢表面润湿铺展及防止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作用,在多道焊过程中镀Zn层过热挥发失去了对钢表面的保护,在界面生成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并且Zn的挥发在接头中形成气孔缺陷;不锈钢界面层上部镀Zn层熔化严重,液态钎料对不锈钢产生溶蚀作用,Fe元素通过镀Zn层向液态Al-Si熔池中扩散,形成了枝晶状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在界面层也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不锈钢界面层下部镀Zn层完整,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拉伸试件断裂于不锈钢与焊缝的界面处,接头为整体脆性断裂,抗拉强度达到105MPa。  相似文献   

6.
射频同轴连接器在使用中需要频繁插拔,常常由于镀金层磨损引起腐蚀,导致接触不良电性能下降,经实验。在镀金层厚度≤2μm时,插拔1000次,镀金目相对磨损量达73~85%;若插针涂DJB—823而插孔不涂时,在相同条件下试验,镀金层相对磨损量为0.036~0.042%,若插针、插孔两者均涂DJB—823则其相对磨损量为1.5~2.5%。插拔力降低了27.6~38.5%,实验证明在镀金后涂DJB—823固体薄膜保护剂可大大提高插针、插孔的耐磨性,从而可减小镀金层厚度,降低黄金消耗,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力矩电机转子换向片是由紫铜材料制做的,耐磨性差。为确保力矩电机的可靠性和提高使用寿命,设计要求对转于组件的换向片部分镀钯。钯层要求细致光亮与基体结合牢固,镀后基体与换向片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50兆欧。为此,对镀钯工艺进行了系统改进,包括镀前处理、非镀面的绝缘保护,镀钯工艺和镀钯后处理等。结果在外观、结合力、潮湿试验等方面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合格率从原外协的50%提高到99~100%,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氰化物溶液中添加对铜合金基体有保护作用的亚铁氰化钾,对铜合金上镀金层进行阳极退镀后,基体腐蚀深度小于3μm,添加碳酸钾能够稳定退镀液。退镀液的维护关键在于控制氰化钾的含量和pH值。  相似文献   

9.
电弧离子镀膜设备与工艺电弧离子镀膜是一种新型离子镀膜技术,可镀多种金属,也能镀多层膜、合金膜、化合物膜等。膜层可用于耐磨、耐蚀、装饰及软包装镀层。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石化、仪表、轻工及装饰等行业。LSA-1型电弧离子镀膜机采用最新磁埸设计及电...  相似文献   

10.
静止轨道实孔径微波天线主反热控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小静止轨道高频率、大口径微波天线热变形,提高天线的指向精度,对国内外天线主反射材料和热控方案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材料较一致选用碳纤维蒙皮/碳纤维蜂窝夹层,主反表面涂覆合适吸发比的真空沉积铝(VDA)/Al2O3(SiOx)涂层,一方面保证天线电性能对反射率大于99.8%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天线整面在轨温度梯度和波动较小。建立口径5m天线的热仿真模型,分析了三种不同吸发比涂层的天线在不同典型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涂层吸发比0.2/0.2的主反热变形较小。以碳纤维材料为基体,用真空蒸镀沉积的方法在其表面镀制不同厚度的银层和二氧化硅层,制备出吸发比约0.2/0.2的VDA/SiO2热控涂层,可用于形状较复杂的曲面,且涂层的发射率随保护层厚度可调,显著提高了热控设计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钢铁件Cu/Ni/Cr镀层一次性退除,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以硝酸铵为去极化剂,以EDTA钠盐为络合剂,再辅以活化剂的碱性电化学快速退除装饰铬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成分简单,退镀迅速,且不腐蚀基体。  相似文献   

12.
骨架式橡胶密封件,其金属骨架与橡胶件的粘接经常脱粘,曾采用金属骨架镀黄铜,试用聚硫乳胶、环氧乳胶等多种粘接剂,结果都不理想,不仅时有脱粘,有时金属骨架上的黄铜镀层也会与金属骨架脱层。最后采用不镀铜金属骨架,JQ—1聚异氰酸酯胶粘剂的粘接工艺,金属骨架酒精清洗,烘热100~120℃,时间30min,浸胶时间6~8s,干燥5~7min,包贴胶料后模压,脱模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微型继电器的银镁镍合金接点上镀复3~5μm,金钴合金后可防止“冷焊”并减轻磨损。研试证实,从每升含0.1克钴的镀金溶液中获得的金钴镀层,其硬度可达HV122,较一般弱酸性镀金溶液的金镀层硬度可高出25~30HV;其耐磨性也相应地增加,经百万次接点机械老练试验,镜检表面完好无损,接触电阻稳定无上升趋势;其耐热性亦好,800℃钎焊无起泡现象;弯曲试验直至基体断裂,镀层仍未分层或脱皮;盐雾试验3周试片无腐蚀,试验证明,若镀液含钴量高于0.1克/升或低于0.05克/升,均可导致镀层性能下降,此外,镀液中游离氰的含量过多,使钴的析出困难。添加金氰化钾时尤应注意此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三元乙丙橡胶粘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粘接面处理、粘接压力、胶层厚度、胶层涂刷方式等方面对三元乙丙橡胶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应喷砂后阳极化、三元乙丙橡胶生胶用乙酸乙脂擦拭、熟胶进行表面打磨;采用三次刷涂,胶层厚度控制在0.1~0.15mm;硫化压力5~10MPa是较好的粘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精密微波同轴接头采用直流镀金工艺、纯金镀层。其镀金层组织疏松,光泽性差,孔隙率高,耐磨性和抗蚀性也较差,严重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就改用脉冲镀新工艺,进行金——钴合金镀层试验。  相似文献   

16.
钛合金有多种阳极氧化工艺方法,但理想的并不多见。经研试筛选采用一种重铬酸钾(25g/1)、硫酸锰(20g/1)、硫酸铵(30g/1)的溶液中加入一种添加剂(5~10g/1)的新型酸性阳极化工艺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工艺参数稳定,膜层颜色一致,耐磨、绝缘等。  相似文献   

17.
黄铜或锌白铜零件的镀银层,经热风吹干或180℃烘干15分钟后,或不经热风吹干或高温烘干而存放2~3天后,镀层表面会冒出黑色斑点,造成损失。经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并判断,黑斑的产生是由于黄铜、锌白铜的偏析富锌区在镀前三酸光亮退蚀过程中会析出不溶于水的单质硫,单质硫粘附在基体表面,镀后与银反应,形成黑色Ag2s所致。但是,不含硫酸的光亮腐蚀溶液酸洗出的零件表面不光亮,为此,通过实验选出合理的硫酸含量,使其既能起到对零件抛光及延长溶液寿命的作用,又不会导致零件表面有游离硫产生。同时,为稳定硝酸在溶液中的浓度,在每班生产操作前要补充适量硝酸。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利用复合磁控溅射镀膜机双直流溅射靶,镀制了大量的试验样品,通过XP测定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三个试样膜层的硬度。经过仔细分析发现,磁场的分布、靶基距和温度对薄膜的硬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离子束辅助蒸发工艺在高折射率锗(Ge)基片上镇制的高性能硫化锌(ZnS)红外增透膜(也称红外减反射膜)及其工艺的研制,通过与常规热蒸发工艺镀制的硫化锌增透膜的性能相比较,证实了离子束辅助蒸发技术对提高硫化锌红外增透膜的光学特性、膜层品质及改变薄膜的结构和应力状态有良好的效果。试验表明用该技术镀制高性能硫化锌红外增透膜能满足长寿命、高可靠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结合牢固的镁合金镀金层而开展了工艺试验,包括镀前处理、电镀工艺、电镀溶液制备、采取实际工艺措施,工艺流程的合理化等,经过这些步骤,获得了符合技术要求的镀层.经外观、结合力、潮湿试验和实际使用,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