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装饰性电镀CuNiCr的不良镀层,过去采用浓硝酸化学法退除,其缺点是退镀件过腐蚀,成本高,毒性大,污染环境。现改进退镀技术,优选出电化学退除新技术,从而可将钢铁基体上的CuNiCr镀层一次性全部退除,退镀速度快,无腐蚀,安全可靠,成本低,无毒害性气体,改善了劳动条件,消除了NOx气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微型继电器的银镁镍合金接点上镀复3~5μm,金钴合金后可防止“冷焊”并减轻磨损。研试证实,从每升含0.1克钴的镀金溶液中获得的金钴镀层,其硬度可达HV122,较一般弱酸性镀金溶液的金镀层硬度可高出25~30HV;其耐磨性也相应地增加,经百万次接点机械老练试验,镜检表面完好无损,接触电阻稳定无上升趋势;其耐热性亦好,800℃钎焊无起泡现象;弯曲试验直至基体断裂,镀层仍未分层或脱皮;盐雾试验3周试片无腐蚀,试验证明,若镀液含钴量高于0.1克/升或低于0.05克/升,均可导致镀层性能下降,此外,镀液中游离氰的含量过多,使钴的析出困难。添加金氰化钾时尤应注意此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钢铁件Cu/Ni/Cr镀层一次性退除,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以硝酸铵为去极化剂,以EDTA钠盐为络合剂,再辅以活化剂的碱性电化学快速退除装饰铬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成分简单,退镀迅速,且不腐蚀基体。  相似文献   

4.
力矩电机转子换向片是由紫铜材料制做的,耐磨性差。为确保力矩电机的可靠性和提高使用寿命,设计要求对转于组件的换向片部分镀钯。钯层要求细致光亮与基体结合牢固,镀后基体与换向片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50兆欧。为此,对镀钯工艺进行了系统改进,包括镀前处理、非镀面的绝缘保护,镀钯工艺和镀钯后处理等。结果在外观、结合力、潮湿试验等方面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合格率从原外协的50%提高到99~100%,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含石蜡燃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石蜡燃料具高退移速率特性且成本低,是固液混合发动机理想能源。制取了在气氧矩形燃烧器中燃烧时不发生融化的含石蜡燃料。实验表明:将50%HTPB置换为石蜡,退移速率可提高1.37倍;在燃料中添加金属镁铝合金,可提高燃料密度和退移速率;添加碳黑可提高燃料密度,但退移速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前 言 近年来广大电镀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公害,进行了多种无氰镀铜工艺的试验,有的还投入了生产。尽管这些工艺有很多优点,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镀液不够稳定;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差;有的在无氰电镀前要进行氰化预镀和活化等工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电镀研究人员在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L93正交试验表研究了搅拌速度、微粒添加量、施镀温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四个因素对Ni-P-SiC-MoS2化学复合镀镀层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粒的添加量和搅拌速度对镀层硬度较大,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及温度对镀速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2A12铝合金表面耐蚀性差和高温化学镀成本高、镀液不稳定且易分解的问题,提出了在其表面进行中温化学镀Ni-P镀层的工艺方法。本文研究了镀液p H值和温度的变化对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对镀层厚度、热处理后镀层表面硬度及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中温化学镀Ni-P镀层的可行工艺方案。当镀液p H值为4.5,镀液温度为70℃时可获得较好的镀层表面形貌;镀后400℃热处理保温2h后,镀层硬度可达408HV;铝合金自腐蚀电位由施镀前-0.96V提高到-0.55V,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黄铜或锌白铜零件的镀银层,经热风吹干或180℃烘干15分钟后,或不经热风吹干或高温烘干而存放2~3天后,镀层表面会冒出黑色斑点,造成损失。经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并判断,黑斑的产生是由于黄铜、锌白铜的偏析富锌区在镀前三酸光亮退蚀过程中会析出不溶于水的单质硫,单质硫粘附在基体表面,镀后与银反应,形成黑色Ag2s所致。但是,不含硫酸的光亮腐蚀溶液酸洗出的零件表面不光亮,为此,通过实验选出合理的硫酸含量,使其既能起到对零件抛光及延长溶液寿命的作用,又不会导致零件表面有游离硫产生。同时,为稳定硝酸在溶液中的浓度,在每班生产操作前要补充适量硝酸。  相似文献   

10.
廖永刚  曹睿 《湖北航天科技》2002,(5):44-48,F003
电刷镀硬铬镀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摩擦系数低的优点,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它电流效率高、沉积快、操作方便简单,克服了槽镀的缺点,尤其在机械零部件修复和表面强化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合金钢材料基体,利用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工具,不但对铬刷镀镀液的组成配方进行了探索,力求获得最佳配比,而且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各种工艺参数如刷镀电压、刷镀温度等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有利的数据。在性能方面进行了硬度、耐磨性、抗氧化性、抗拉强度等试验,并对某些结论的形成机理给予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镀液组成、添加剂特性、工艺参数、镀液控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光亮硫酸盐镀锡工艺在继电器生产中的应用,并从预防锡须的角度探讨了硫酸盐镀锡取代锡铅镀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用CZ84添加剂解决冷轧钢片凹折零件滚镀光亮镍时出现的镀层发暗、发黑、生红锈的问题。着重讨论了新的工艺配方各成分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讨论了镀液的配制、转化,零件的防锈及不合格镀件的返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薛光荣 《上海航天》1998,15(1):62-64
应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陶瓷绝缘子镀液锌铁铜,并对测定条件、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少、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101%范围内。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陶瓷绝缘子镀液锌铁铜的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消除镀件表面氧化膜,减少吸氢,是提高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关键。通过Tc4钛合金多次镀金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列举了工艺过程,介绍了化学除油、混酸溶液除氧化膜等工艺实践及生成化学氧化膜的过程。经化学镀镍后的钛件依次进行电镀,预镀铜、氰化镀银、亚硫酸盐碱性镀金及镀后处理。  相似文献   

15.
固液发动机燃面退移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快  潘科玮  赵瑜 《上海航天》2017,34(1):62-66
为获得固液发动机固体燃料燃面退移的控制因素和机理,开展了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建立二维轴对称计算模型,考虑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燃烧和流动过程,计算得到了固液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压强、速度和组分的分布,以及不同时刻固体燃料的燃面形貌。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固液发动机的燃面呈现显著的非平行退移特征;燃烧室压强对燃面退移不均匀性的影响可忽略;控制燃面退移的主要因素是燃气传向固体燃料表面的热流密度,燃料表面的温度变化是宏观表现。在靠近喷嘴位置,燃面退移的热量传递主要受燃烧反应过程控制,而靠近喷管处燃面退移的热量传递主要受燃气流动过程控制。研究为固液发动机的装药优化设计和高效燃烧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固液火箭发动机中的燃烧流动,建立了一种基于流场与固体燃料之间耦合传热和PDF燃烧模型的通用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了二维固液实验发动机燃烧室,得到了燃烧室内部的扩散燃烧和燃面退移速率。计算得到的燃面退移速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对固液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计算有较强的通用性,PDF模型可有效模拟混合发动机中的扩散燃烧过程;简化的一维燃面传热耦合方法可应用到多维计算;该模型可用来模拟固液发动机的内弹道和预示退移速率。  相似文献   

17.
电镀热处理     
电镀工艺主要是改善钢件表面性能 ,将它与热处理搭配起来就成了电镀热处理。将电镀后的零件加热到 5 5 0℃左右 ,然后通入氮气再水冷 ,通过这种电镀热处理 ,使镀层自身硬化 ,更加牢固 ,特别是在热处理温度下水冷 ,使镀层表面产生热应力 ,这对防止镀层脆性极为有利。把电镀 热处理进行综合使用 ,这就成为填补电镀与热处理之间的热处理边缘技术。电  镀热处理电镀热处理钢表面镀锡 560℃导入氮斯塔纳姆高锡合金热处理钢表面镀铜—锡 560℃导入氮高利士铜锡合金热处理铜表面镀铜—锡 40 0℃特尔卢萨铜锡或锡铜合金热处理铝表面镀铱 1 50℃吉…  相似文献   

18.
铝材LY12,LY6制作的零件,针对镀铜、银、氢氧化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工艺试验,镀前浸锌处理,按工艺流程电镀,优化了镀液的配方,获得了最好效果,并已在型号产品研制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预制体中添加碳化钨的C/C复合材料结构与烧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炭纤维预制体中添加WC粉末和基体炭增密的方法,制备了添加WC粉末的C/C复合材料.采用电弧驻点烧蚀试验,考察了材料烧蚀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结构和烧蚀后表面形貌,探讨了其烧蚀机理.结果表明,添加WC粉末的C/C复合材料的高温烧蚀包括: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和炭基体中炭与烧蚀气流中氧化气氛的反应;WC的氧化及熔...  相似文献   

20.
对一种固体发动机安全机构上的螺栓连接失效件断口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组织、化学成分和X射线微区元素分析。基本朝该螺栓件失效断裂原因,由于钢制螺镀之后,低熔点金属镉从螺纹根部缺陷处渗入到基体内部引起晶界脆化,在应力的作用睛导致螺栓件失效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