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任务来源、方案制定和演变、关键技术、飞行试验和发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和平六号气象火箭、挺进一号和挺进一号甲等动力学取样火箭、挺进二号取样火箭、织女一号气象火箭、织女三号高空探测火箭等我国第三代探空火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从任务来源,方案制定和演变、关键技术、飞行试验和发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和平六号气象火箭、挺进一号和挺进一号甲等动力学取样火箭,挺进二号取样火箭,织女一号气象火箭,织女三号高空探测火箭等我国第三代探空火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周威 《中国航天》2004,(11):18-19
R-7系列火箭的原型为前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研制的弹道导弹(又称SS-6洲际导弹)。俄罗斯的多种商用运载火箭.如联盟号和闪电号以及承担俄国内卫星发射任务的卫星号、东方号、亚马尔号、月球号和上升号火箭,都是从R-7系列弹道导弹发展而来的。R-7基础型两级运载火箭的技术参数见表4.  相似文献   

4.
捆绑火箭全箭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捆绑火箭较非捆绑火箭的动力学特征有很大的不同,而以往对捆绑火箭的动力学特征缺少足够的认识,火箭的POGO设计和姿控稳定设计对全箭模态的考虑仍沿用单维的思路.对捆绑火箭全箭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针对一个典型的捆绑火箭,采用试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得到了捆绑火箭的动特性.通过对捆绑火箭的模态分布特点进行总结,给出了捆绑火箭横、纵、扭模态相互耦合的特征.提出了捆绑火箭姿控稳定设计和POGO设计必须基于三维模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国外在借鉴航空事故统计和预防经验的基础上,将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引用到导弹火箭安全性研究工作中,导弹火箭系统安全工程随之发展起来。70~80年代,在与核电、化工等行业系统安全工程的相互促进中,导弹火箭系统安全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安全理论,制定了一系列系统安全性工作标准。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导弹火箭系统安全研究应用进入了快速高效、全面深入、经济适用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5,(7):14-14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航天保险随着长征火箭开始承揽对外发射服务而得到发展。长征火箭早期发射的亚星1号及3颗澳星均购买了发射保险。对于可能出现的第三方责任,则通过政府换文的方式实现政府担保。1994年1月,太平洋保险公司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公司签署了保额达1.2亿美元的亚太1号通信卫星发射险及保额为1亿英镑的第三方责任保险合同。1996年2月15日,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失败,同年长征3号火箭发射中星7号卫星失败,给长征火箭的用户在国际航天保险市场上购买保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对外发射业务的开展。在此背…  相似文献   

7.
运载火箭末级发动机点火后,在制导系统的导引下,火箭最终抵达入轨位置、取得入轨速度,卫星进入运行轨道。火箭末级飞行动力学模型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形式,难以利用解析方法得到火箭姿态变化特性,进而控制火箭飞行过程中的状态变量。将火箭入轨约束条件转化为最优控制的性能指标函数,利用庞德里亚金极小值原理与牛顿梯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动力学方程求解问题,得到末级飞行标准轨道;火箭动力学建模过程中,由于参数难以精确计量等的影响,存在建模误差,导致火箭实际飞行轨道会偏离标准轨道。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引入状态反馈,可以使实际飞行轨道接近于标准轨道,提高卫星荷载入轨要求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算法可较好地减小火箭载荷入轨误差。  相似文献   

8.
南燕 《中国航天》2007,(11):23-27
长征3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长征3号丙(简称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种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群体,也是我国21世纪用于国内外应用发射的品牌和主力火箭之一。长征3号甲系列火箭具有技术性能先进、运载能力大、继承性好、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它们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长三甲、长三乙火箭于199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相似文献   

9.
阳光 《航天》2011,(12):37-37
由俄罗斯和乌克兰合造的天顶2SB火箭11月9日凌晨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火卫一-土壤”取样回送探测器及其搭载的中国“萤火”1火星轨道探测器。这项任务旨在从火卫一卫星的表面采集少量样品,并在2014年送回地球。探测器同天顶号火箭的分离正常,但其自身推进系统未能点火工作,使之未能通过两次变轨踏上飞往火星的飞行路线,而是被困在了地球轨道上。  相似文献   

10.
周星光  孙冰  翟师慧  汤杰 《上海航天》2019,36(1):115-120
确定了捆绑火箭POGO振动动力学模型中蓄压器的最佳安装位置,简化了液体捆绑火箭动力学模型。基于AMESim软件搭建捆绑火箭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蓄压器的安装位置对捆绑火箭POGO振动系统的系统阻尼比的影响,以及贮箱、直管、泵和推力室产生的作用力对系统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蓄压器安装在芯级氧路和助推氧路的系统阻尼比提升最大,POGO振动的抑制效果最好;推力室产生的作用力对系统阻尼比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故仅需考虑推力室产生的作用力,以简化捆绑火箭POGO振动动力学模型。该研究可应用于POGO振动的仿真过程。  相似文献   

11.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1):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我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主要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航天型号的研制工作。曾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样火箭的研制工作,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的成功发射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届中苏宇航科学与技术讨论会期间,苏联宇航官员向本刊介绍说,苏联先后共研制出7种运载火箭。目前这7种火箭都在使用。到2000年,前5种将被淘汰,只留下新近研制的天顶号和能源号两种。苏联7种运载火箭启用时间如下:上升号 60年代中期旋风号 70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13.
石磊 《中国航天》2004,(2):12-12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月8日召开的2004年型号工作会上透露,长征火箭今年计划发射9次,要把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科技集团公司同时还提出了要在长征火箭连续33次发射成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连续成功的纪录,提出了卫星在轨运行正常、及时交付用户、满足用户要求的工作目标。中国航天2004年的9次发射计划是:长二丙火箭3次发射;长四乙火箭2次发射;长二丙SM火箭、长二丁火箭、长三甲火箭和长三乙火箭的各1次发射,将把2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探测2号卫星,风云2号D星,亚太6号卫星等10颗卫星放飞太空。据了解,2002年,长征火箭4次发射,2艘试验飞…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以来,美国研制了10余种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在70年代末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后,美国曾忽视一次性使用火箭的发展.但航天飞机有其固有缺点,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空间开发的需求.特别在“挑战者”号失事后,美国调整了其航天政策,重新起用和改进现有运载火箭,并着手研制下一代更大型的火箭.大型化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今后运载火箭发展的重要趋势.一直到下一世纪,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都将和航天飞机并行发展.运载火箭的另一发展动向是降低使用成本,这包括客货分开运输、采用烃类发动机和减少级数、增大火箭直径.  相似文献   

15.
@吴瑞华@顾颂安概述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风暴一号、长征四号、长征四号A、长征四号B等火箭组成,由上海航天局负责研制。风暴一号是一种两级火箭,1969年8月开始研制,主要用来发射低轨道科学试验卫星,曾研制过三种状态的火箭,1982年停止使用。在风暴一号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火箭控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达到国际水平和进入实用阶段的一个领域。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探空火箭。在研制发射了几种型号的早期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飞上蓝天。在 20世纪,中国共研制成功19种实用火箭探空系统,富有成效地进行了气象探测、核云取样、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单元技术试验等火箭探空活动。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中国早在6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研制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70年首次应用于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迄今已成功研制和应用了多种不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本期起,分三期向国内外读音介绍六种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下属单位研制生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包括,第二期:FG-02“长征1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东方红2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三期:FG-23A返回式卫星制动发动机;“风云二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第四期:EPKM近地点发动机,CZ-2C/FP运载系统变轨发动机(FG-47)。这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8.
柔性拖网在火箭的拖拽作用下飞行动力学特性较为复杂。利用二维火箭拖网系统的集中质量模型来对其展开研究,并按照计算得到的结论设计了火箭拖网系统并进行靶场飞行试验。通过对比仿真与试验中火箭速度、加速度和方位角3个参数,得到了火箭拖网系统基本的飞行动力学特性,并指出拖网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偏差导致了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李东  杨云飞  胡鹏翔  张欢  程兴 《宇航学报》2021,42(2):141-149
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系统耦合强烈、严重影响火箭的飞行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的方法,有效解决运载火箭姿态动力学模型地面难以验证的困难。首先阐述了在运载火箭姿态动力学分析中应用多体虚拟样机的基本思路;然后对多体动力学模型与传统火箭姿态动力学模型在建模原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指出引入多体仿真技术的意义;最后针对新一代火箭,提出并实现一种多体虚拟样机建模方法,仿真并验证了新一代火箭姿态控制模型与控制参数设计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表明,航天器系统设计中常遇到复杂的动力学耦合问题,采用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仿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11型运载火箭9月8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的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奥西里斯一雷克斯"(OSIRIS-REx,由"起源、光谱判读、资源辨识、安全-表土探测器"英文缩写而来)。本次发射在卡角第41号发射设施进行,与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火箭所用的第40号发射设施相距不到2千米,但并未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