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模型自适应(MFA)控制是一种新型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它不需要过程模型,是解决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有效的方法。玻璃熔窑是一种典型的工业窑炉,玻璃融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广泛采用的控制算法是PID控制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FA控制器的玻璃熔窑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在MATLAB环境下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更好地实现控制玻璃熔窑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算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回路热管性能的地面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红星  林贵平  曹剑峰  侯增祺 《宇航学报》2003,24(5):468-472,483
一倍重力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地面实验研究了回路热管的运行机理、温度控制及其传热特性。给出了回路热管温度分布及其随传热功率的变化曲线图。对回路热管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描述了工作温度随传热功率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回路热管热导随传热功率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有两个因素影响系统总热导变化——冷凝器有效冷凝面积(积极因素)和过热度(消极因素)。讨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方位对系统运行、温度控制特性的影响。得出反重力工作对回路热管的工作温度、温度控制性能、系统热导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真空热试验中温度控制算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论述了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4.
导航卫星铷钟环境温度控制与飞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铷钟对其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介绍了导航卫星铷钟小舱热控设计中的高精度加热控温方法,并对铷钟小舱在GEO卫星和IGSO卫星上的飞行数据进行分析。导航卫星铷钟工作环境温度控制满足-5~10℃的范围要求,光照期温度控制稳定性达到0.2℃/d,GEO 卫星、IGSO 卫星在阴影期温度控制稳定性分别达到0.8℃/d、0.3℃/d。  相似文献   

5.
常天海 《上海航天》2003,20(2):48-51
对卫星用掺铈玻璃型二次表面镜(SSM)的热控性能在空间辐照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经紫外、电子和质子模拟辐照试验后,导电和非导电掺传玻璃型二次表面镜热控性能的数据,并对其衰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铈玻璃型二次表面镜的热控性能在地球同步轨道空间辐照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可以满足卫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星上主动控温仪的不足,提出了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星上主动温度控制的设想。文章对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昨下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设计做了较为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构造原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型号通信卫星多重叠可展开固面天线反射器的温度控制要求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传统反射器热控方案的情况下提出了两种改进型的热控方案,并数值对比分析了传统热控方案和两种改进型热控方案对反射器的在轨温度控制能力,指出了两种改进型热控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对反射器的热控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成型的温度测量、温度控制技术和加热设备。另外还介绍了复合材料固化时常用的固化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成型的温度测量、温度控制技术和加热设备。另外还介绍了复合材料固化时常用的固化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某新型卫星立项攻关上的设计实例,介绍了一种设计方法;通过80C31单片机系统对有效载荷的温度变化进行及时采集监测,并根据卫星运行规律和温度控制要求对百叶窗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在线路设计上采用了双CPU系统控制和备份通道控制三套备份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性,能满足卫星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于强  石柱  吕旭涛 《航天控制》2008,26(2):59-62
多温区晶体生长炉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被控对象。根据多温区晶体生长炉内温场分布的要求,提出一种神经元网络PID多变量强耦合系统控制器,通过在线学习自动调节控制器参数,同时实现解耦和控制作用。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法对多变量强耦合时变对象具有良好的解耦性能和自学习控制特性,达到了系统所要求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控制容积法,光线踪迹法结合谱带模型,研究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舷窗硅玻璃的非稳态复合换热。文章给出了界面S_2处于第三类非线性边界条件下,舷窗硅玻璃内部的温度场和进入机舱内部的热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如不考虑硅玻璃内部的辐射作用,对温度场影响不太大,但对进入机舱内的热流密度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光学遥感器微晶玻璃镜头组件空间低温模拟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光学遥感器微晶玻璃镜头组件在空间环境下的低温模拟试验技术与试验方法。分别从试验设备的开发、试验技术指标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计算;重点解决了低温实现过程中的低温传导、低温辐射下试件温度水平的控制问题,为空间低温热试验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罗剑峰  常胜利  兰勇  戴穗安 《宇航学报》2012,33(10):1528-1535
 航天器上常安装有用于科学观察的多层光学窗口,其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会影响成像质量。运用射线踪迹-节点分析法的任意多层镜反射辐射与导热耦合换热模型,研究了隔热层厚度及数量对太空中多层光学窗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光学窗口的吸收系数、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用一组矩形谱带来近似。研究显示太空中热辐射在光学窗口的冷却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离玻璃层表面附近很薄的一层玻璃介质内,辐射与导热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隔热层厚度越薄,其内的温度分布越均匀,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隔热层数量越多,光学窗口各层玻璃的温度分布越均匀,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但是隔热层最佳数量的确定还需综合考虑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罗纲 《航天控制》2000,18(1):73-76
结合工程实践对典型的高温电视系统的主要部分作一介绍.反映了应用电视技术从最初关注单机技术、单纯硬件到注重在各种环境下应用的防护设计、系统设计及朝着与计算机、视频信号处理、报警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该种气冷内窥式高温工业电视系统已在宝钢及多家火力发电厂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各类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地面可靠性验证试验提供高低温环境,研制了一种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的保温箱体结构采用内、外框架的结构形式,内、外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绝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杆,其目的是:在进行大温差高低温交变环境试验时,有助于结构的热边界条件稳定;合理的气流组织布局设计有助于内部高低温环境的快速建立,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冷热源供给系统可稳定地提供高低温环境建立所需冷量及热量;干燥氮气置换系统可实现高低温环境下的超低露点温度;基于PLC的测控系统对试验系统进行高精度测量及控制。试验表明,此大型空间展开机构常压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能满足型号产品试验过程中对温度范围、变温速率、温度场均匀性及露点温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渗氮层出现裂纹的原理,结合现有氮化罐老化、炉气压力不稳定等生产条件对渗氮层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准备工作、炉气压力及退氮过程等可能导致渗氮层出现裂纹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解决了目前生产中渗氮层裂纹的问题,提高了渗氮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星载天线反射面型面热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星载天线在轨运行时受到周期性的温度变化影响,天线反射面会发生热变形,影响天线增益。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结构热变形的重要参数,并且会随温度变化;在进行结构热变形分析时若将热膨胀系数视为常数会给仿真分析带来误差。文章以抛物面天线反射面为研究对象,考虑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针对ULE玻璃和M55层合板材料的反射面,仿真分析反射面厚度、支撑位置、选用材料等因素对星载天线反射面型面热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抛物面天线,支撑约束在中间位置时反射面型面误差最大;采用ULE玻璃的优化方案可将型面误差减小约1个数量级。实际设计中还要综合考虑质量、刚度及模态特性。  相似文献   

19.
AGHF is a Bridgman Furnace Facility for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experiments in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with very well controlled heater temperatures up to 1400°C. A laboratory model and an engineering model exist, the flight model will be built at the end of 1991. The furnace uses heater elements made of W-Re wire wound on a solid TZM heat diffuser, diffuse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Pt/PtRh thermocouples to ±0.2 K, and a water cooled cooling zone regulated by a thermostatic valve to ±0.3 K. AGHF experiments use front loaded cartridges, which can use conductive coupling to the cooling zone by a liquid metal ring or radiative cooling. The laboratory model furnace, mounted in a dedicated vacuum chamber with peripherals controlled by a commercial computer, was intensively tested up to 1400°C, as specified for the AGHF by ESA, and at 1500°C in a life test under 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me of ESA. Notable laboratory model results are gradients of 95 K/cm in solid Ni of 18 mm dia, with conductive cooling zone coupling by liquid metal, and 70 K/cm with radiative cooling in ZrO2. EM test are not yet complete, but first tests indicate similar or better results, especially of gradient constancy vs pulling stroke over 140 mm. The first heater model sustained 400 h at 1000°C, 800 h at 1300°C, and 400 h at 150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