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战告捷和 21世纪的来临,空间站技术作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渐突出。作为空间站大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分系统,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进行物资补给,在条件许可时也可兼做空间试验。本文主要对空间站大系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相应的发展策略。讨论时所遵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究应与整个空间站大系统的规模相配套,根据空间站的规模及要求来制定发展途径。 1971年4月 19日前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这标志着人类…  相似文献   

2.
作为空间站研制、试验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基础,系统级热分析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文章对空间站舱内空气流动分析、温湿度控制分析和以流体回路为核心的整体热建模分析等进行了综述,以国际空间站为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发展、实施方法、技术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英 《中国航天》1996,(3):31-34
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的进展按照美国航宇局空间站计划主任特拉夫顿的话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现在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空间站组件开始发射的日期已越来越近。事实也的确如此。该空间站的各系统现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研制。欧空局去年10月的部长级会议作出的参与该计...  相似文献   

4.
气体复用技术回收利用了气闸舱出舱活动泄压的大部分气体,对空间站的长期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气体复用技术,包括美国联合气闸舱及日本实验舱气闸室。重点介绍联合气闸舱气体复用系统组成、硬件设计及性能,并阐述了泄压方式的冗余设计。初探了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经论证,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拟采用转移抽送的技术原理,与"国际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方案有不同特点。探讨了气体复用技术的地面试验方法,对试验条件的影响性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文章的技术方案简便可行,可应用于我国空间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具有系统体积庞大、构型复杂、接口众多、载荷种类不确定等特点。因此,系统级力学试验、热试验以及组件环境试验对空间站的设计和工艺验证非常重要。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各舱段的系统级力学试验、热试验以及组件环境试验情况,以期为我国空间站的地面试验系统设计、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际空间站”系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嵬娜 《航天器工程》2012,21(2):94-100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分析了"国际空间站"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不足,其中包括重视成熟技术和冗余设计,众多系统故障暴露出技术薄弱性,机器人系统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及许多先进技术规划未能实施;提出了发展中国空间站的启示与建议,如借鉴国外协力合作系统先进设计经验和科学评估安全性方法,权衡技术继承性与先进性,注重空间站系统设备的设计、维修、机器人开发和延寿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空间站集成ECLSS/TCS试验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空间站集成ECLSS/TCS(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热控系统)试验是一种系统级常压试验,用于单舱或多舱整体性能的鉴定和验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环境试验标准,以及国际空间站计划中美国、欧洲及日本的集成ECLSS/TCS试验发展情况,主要包括试验项目、试验功能及试验平台组成等。根据国际空间站集成ECLSS/TCS试验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该项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空间站及其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及特点,指出开展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研究是系统任务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的必然要求,已经迫在眉睫。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智能控制方法——即基于全系数特征模型描述的智能控制方法,这是实现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最后提出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在空间站长期值守的航天员的业务生活,提出建立空间站网吧,为航天员提供因特网服务的构想。为此分析研究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提出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构建方案。结合这一系统构建方案,一是研究解决了支持复杂异构网络运行的空间因特网网络协议设计技术,空间站空间因特网直接采用TCP/IP协议,并通过系统设计,较好地克服了TCP/IP协议不能适应空间通信链路的难题,支持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商用货架(COTS)软、硬件产品,可明显降低空间站空间因特网服务系统建设与维护成本;二是研究解决了涉及空间站测控通信网运行安全和空间信息安全的空间通信链路设计技术,空间站在同一条空间通信链路同时传输空间因特网数据和空间站测控通信数据,空间通信链路采用CCSDS的AOS协议,并通过建立虚拟的物理信道,解决了空间因特网数据和空间站测控通信数据的安全隔离问题,能满足空间站测控通信网运行安全和空间信息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美国空间站救生艇-升力体的要求,飞行试验计划、发射方法、结构和着陆系统。  相似文献   

11.
空间站在轨密封检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站除了在地面需要进行充分的总装检漏试验之外,还必须进行在轨运行时的密封检漏,这对于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和飞行任务的成功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了空间站总漏率实时监测技术、空间站结构泄漏点定位与定量检测技术、航天员舱外检漏技术,以及空间站结构泄漏堵漏技术的具体方案和技术途径,并对关键技术做了比较充分的分析。该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能为空间站的在轨泄漏检测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云力 《中国航天》1996,(5):12-13
日本加速国际空间站的研制云力日本今年将加速其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研制工作,计划于2月对日本实验舱(JEM)进行关键设计评审,并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促进利用该实验舱进行科学及工程研究工作。日本至少有10家大的宇航公司参加了总价值30亿美元的空间站系统承包工...  相似文献   

13.
和平号空间站最终建成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最后一个组件自然号舱4月26日对接成功,从而完成了这座空间站的全部建造工作。和平号空间站的设想是在美国和前苏联两家还处在敌对状态时提出的,而如今在其建成之际,两国已成为航天领域的合作伙伴。该站的核心舱于1986...  相似文献   

14.
受运载工具运载能力的限制,大型空间站须在太空对接组装。对接与转位机构在空间站组建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用于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及转位,实现空间站实验舱的组装。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是实施对接与转位任务的主动端,为复杂的空间机电热一体化机构产品,在正常模式下,由主动端实施分系统所有动作。在研制过程中,分系统充分论证系统方案,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充分试验产品样机,并先后在轨圆满完成了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的对接与转位任务。论述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的研制技术,对后续空间机构产品研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爽 《航天》2012,(6):33-35
许多人对国际空间站的科技成就如数家珍,但或许并没有意识到,空间站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科技层面。面对茫茫宇宙,空间站显得渺小而孤单,使命感与人类之间最质朴的情感战胜了其他杂念。不分种族、国家,空间站的每一成员都是兄弟姐妹,人们在这里体验着友谊与真诚。  相似文献   

16.
为航天飞机轨道器和自由号空间站设计的对接机构,其初步试验已圆满完成。这次试验是由NASA,麦道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联合完成的。这个机构用来完成轨道器和空间站在空间的对接机动。该机构在捕获两个自由飞行体的同时,耗散两飞行器撞击的能量。对接机构捕获两个飞行体后,还要使这两个空间飞行器对准并且提供一个密封通道。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1,20(5):124-124
据中国航天网2011年7月29日报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担研制攻关任务的我国空间站机械臂系统方案,已顺利通过综合评估,其系统功能满足空间站总体要求,技术指标满足任务需要,关键技术识别准确,提出的攻关途径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间站电源系统内部多个单机与其他系统进行多总线通信,实现系统内外之间数据交换的复杂信息管理需求,同时考虑到软件的可靠性和继承性,设计采用架构重构和代码重构的空间站电源系统信息管理软件,具有多任务处理实时性高的特征,能实现传统电源下位机软件代码复用,提高代码复用率。另外,通过设计基于多级静态优先级的任务调度模块,实现多总线数据流的合理通信和多任务的有效处理。文章提出的软件重构方案在空间站电源系统信息管理软件中进行应用,实现了38.47%的软件代码复用率,实时性任务的响应率提高了44.48%,可有效满足空间站电源系统的信息管理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空间站机械臂技术是航天领域一项技术耦合性强、系统集成度高、技术难度相当大的综合技术,是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在轨服务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空间站机械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面向宇航工程应用的大型空间机器人系统,在空间站系统中承担大型舱段转位与辅助对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状态巡检、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以及载荷照料等重要任务。它涉及机械、电子、热学、动力学与控制、计算机、路径规划、感知与测量、自主智能、算法与软件,以及光学、材料、遥操作、人机交互、地面试验验证等多学科技术,系统复杂,新技术多,设计与验证难度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空间站常用元器件的霉菌敏感性,选取空间站常用11大类元器件,针对霉菌对元器件的可能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基于空间站特定霉菌环境设计了加速试验方案,研究建立了基于元器件损伤程度的敏感等级分类方法,获取了不同元器件对霉菌的敏感性结果以及对应的敏感部位,为后续空间站用元器件质保工作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