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战术导弹活动多余物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通道进行位移信号采集 ,建立了导弹内各种信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对特征量的提取 ,实现了多余物信号与其它噪声干扰信号的识别。根据时差分析方法及各通道显示的波形特征 ,可定性判断多余物所在的区域。这种技术通过信号采集系统的研制 ,对多余物位移信号特点及复杂的噪声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采用多余物定位技术 ,研制出一套适合现场进行战术导弹活动多余物检测的检验装置、信号采集系统、分析识别及定位软件 ,提高了多余物检验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自动检测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继电器内部多余物的存在导致继电器可靠性下降,成为困扰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多余物PIND(微粒碰撞噪声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且无法对多余物进行自动检测。分析了航天继电器PIND检测输出信号特性,将信号分为四类,并提出采用计算波峰系数、实小波幅值检测、复小波相位检测等算法,实现了对不同特点信号的高精度多余物检测,并通过实际继电器检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航天产品多余物预防与控制标准,统计分析了标准构成及数量,梳理构建了体系框架,定性评价了标准适用性,对比分析了体系中产品类标准和工艺类标准的技术要素及其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对本领域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发动机中多余物控制的重要性、多余物的定义以及现有发动机发展状况下多余物的新含义.同时,对发动机中的多余物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多余物产生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并根据各因素剖析多余物控制的主要方法,即本文的重点.全文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总结了发动机从设计、工艺、生产、装配、试验、检验等长年实际操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最后,叙述了多余物的常用检查与排除方法,并对未来新一代发动机多余物的控制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总装多余物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发动机中多余物控制的重要性,对发动机中发现的多余物进行了分类,从而分析多余物产生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介绍了在设计、工艺、生产、装配、试验、检验等项操作中,严格控制多余物的实际操作要求。最后,叙述了对多余物常用检查与排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控制惯导系统中多余物的重要性,分析了在操作过程中惯导系统多余物产生的条件和因素,根据多年的惯导系统生产经验,总结了控制多余物的实际操作要求,最后叙述了对多余物常用检查方法及使用MORET-300活动多余物检测设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总装多余物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多余的航天产品存在重大的质量事故隐患。文章对航天器总装中的多余物进行了分类,从而分析多余物产生的机理有4大来源:总装工艺过程、零组件及人员带入、贮存过程、有害气体。介绍了多余物的危害,提出了系统控制多余物的思路和多余物常用检查及排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多余物的主要来源和类型进行分析,梳理航天器推进系统多余物控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多余物控制工作开展的思路,介绍航天器推进系统研制全过程中各环节具体的多余物控制方法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发动机试验工艺系统多余物产生机理、多余物控制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VFW技术建立的便携式简易内窥镜多余物图像检测系统.主要对软件设计思路进行了论述,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在现有试车台工艺系统多余物控制中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余检测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试验系统单元部件多余物检测效率.并使检测手段便捷化.  相似文献   

10.
为消减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试验过程中工艺管道的多余物,消除试车隐患,基于人机环境系统理论,从人机环境综合考虑,对多余物产生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探寻工艺管道多余物产生的根源。根据集对理论,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同一度、对立度、波动度,探讨人机环境因素间耦合关系,确定多余物产生的关键因素。针对多余物的人机环境关键因素,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过程的多余物控制及检查方法,有效减少或消除发动机试验过程多余物的产生,保证发动机试验过程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1.
飞行过载下燃烧室凝相粒子沉积特征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发动机燃烧室部分凝相粒子在飞行过载作用下产生沉积,严重影响发动机工作性能。通过确定燃烧室粒子参数和建立燃烧室内两相流场数值方法,获得了发动机不同轴向过载下粒子运动及沉积规律。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数值结果表明,随着轴向过载增大,后封头及喷管潜入段粒子沉积质量逐渐增大。沉积粒子粒径大于凝相粒子平均值,即粒子粒径越大,越容易沉积。轴向过载增大,减小了粒子在发动机内部的驻留时间,凝相粒子平均驻留时间均大于0.13 s。  相似文献   

12.
针对模拟月壤复杂的外形特征以及多相非均质的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计算模拟月壤颗粒吸收及散射特性的球叠加模型。根据模拟月壤颗粒的形状指数和分形特征识别结果,归纳了4种主要的模拟月壤颗粒类型,并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跟踪法研究了这4种颗粒在单色平行光照射下的吸收及散射特性。与已有的非球形颗粒辐射特性的算法比较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准确性。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颗粒尺度参数及光学常数对其自身辐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改变平行光照下的光线入射角度,分析了非球形颗粒的朝向对其自身辐射特性的影响。由计算结果推断,该模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模拟月壤颗粒的辐射特性,还可以满足其他适用于几何光学近似的非球形粒子。  相似文献   

13.
粒子流量可调的喷管烧蚀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了一种保持燃气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能实现粒子流量可调的喷管烧蚀试验方法,并研制了试验装置。该试验方法是将两相流燃气中的一部分粒子收集起来,以减少流经喷管的粒子流量,通过改变收集孔和收敛角的大小来调节粒子流量。采用该方法开展了变粒子流量的喷管烧蚀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有效的,试验条件下喷管喉部平均线烧蚀率随粒子流量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砂粒反弹特性所面临的基础问题及其复杂特点,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砂粒反弹机理。以砂粒与板面碰撞反弹为起点,自行设计了测量砂粒反弹系数的实验系统,并用高速摄影仪捕捉砂粒的运动轨迹,通过图像处理获得不同粒径的砂粒与不同材料的板面碰撞前后的速度矢量。以实验测量数据为基础,理论分析砂粒运动特性,总结砂粒反弹系数与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材料的砂粒反弹系数的拟合公式,为进一步提高粒子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提供研究基础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模拟过载条件下燃烧室凝相颗粒形态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面模拟过载粒子收集试验装置,完成了推进剂在3种不同压强工况下的粒子收集试验,初步获得了粒度分布特性、微观形貌特性及成分分布等形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粒子中径分布明显高于非过载状态,5.6~11.5 MPa范围内,d(0.5)主要分布在120~190μm之间。同时,针对某飞行试验发动机残骸故障处残留凝相粒子进行了收集与分析,并与地面同种压强状态下粒子形态参数进行了对比,两者分布较为一致,均呈双峰分布,粒子d(0.5)约为100~130μm。  相似文献   

16.
基于ITD和STD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模态参数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模态参数辨识领域,频域法仍是模态分析的主流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诸如功率泄露、频率混叠和离线分析等不足。本研究将基于时域识别的ITD法和STD法应用到液体火箭发动机模态参数辨识领域。由于这两种算法的基础是线性系统,利用Hilbert变换的方法,验证该发动机具有线性系统特征。与频域法对比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识别精度,且只使用实测响应信号,使用设备简单,因而可以在线分析,为发动机在工作环境下的参数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正雄  鹿振宇  黄攀峰 《宇航学报》2014,35(10):1127-1134
针对空间机器人抓取未知目标时的特性参数以及关节摩擦系数的辨识和在线修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递推差分进化算法的实时参数辨识方法。首先采用静态连续摩擦模型描述机器人的关节摩擦特性,并建立两关节空间机器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和递推最大似然估计法推导出递推差分进化算法,并用于空间机器人的参数辨识,最后仿真校验了该辨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辨识精度优于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法,辨识速度较快,能满足遥操作的要求,且对于动态信息有较好的跟随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谱融合特征主动学习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光谱图像分类过程中存在的样本量少和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谱融合特征主动学习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构造三通道图像,全卷积网络提取空间特征,空谱特征结合,主动学习方法选择训练样本几个部分。通过结合像素的光谱特性和相邻像素间的空间关联,提取出可以反映像素空谱联合特性的综合特征,提高了像素特征的表达能力。为克服高光谱图像标注数据少、缺乏训练样本的问题,应用主动学习算法,充分选择更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训练,达到少样本情况下较高的分类正确率。通过在标准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在总样本数1%作训练样本的情况下,分类正确率达到99.79%,优于传统的高光谱分类算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10N推力器羽流试验数据建立羽流场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祥 《航天控制》2005,23(3):26-29
利用MBB10N推力器羽流试验数据建立推力器羽流场的数学模型并确定其模型参数,以便利用此数学模型分析此类推力器对卫星的羽流干扰力、干扰力矩以及对太阳翼、敏感器的热效应等羽流污染。本文建立的羽流场数学模型不同于Simons羽流场数学模型及羽流特征线方法,但本质上仍满足羽流远流场为自由分子流的假设条件;本文建立的羽流场数学模型的非线性表达式更便于利用试验数据实现系统辨识,而且可达到相当满意的辨识准度。  相似文献   

20.
推进剂用铝粉与水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压反应釜实时监测系统原位研究了铝/水反应的放热过程,提取了反应过程中3个特征温度(反应放热起始温度,反应速率最大温度,反应基本结束温度)和反应特征参数(反应放热起始温度点,反应速度,反应放热量),从而建立关于铝/水体系应用于固体推进剂的评价体系。同时,还探究了铝粉粒径、铝/水原料摩尔配比及加热功率对铝/水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0~250℃温度区间内,纳米铝/水体系较微米铝/水体系性能更好,当铝粉粒径大于13μm时,没有明显放热;高功率加热条件有助于激发纳米铝迅速处于高活性状态,降低了反应放热起始温度,并高效释能;纳米铝/水的最佳原料摩尔配比区间为[1∶2,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