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钊 《空中交通管理》2006,(B12):32-33,43
空管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随着全球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民航总局对空管系统设备的运行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地空通信系统为例:甚高频地空通信中断时间不能超过30秒,航路甚高频地空通信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无线通信设备的运行正常率需达到99.98%,设备完好率需达到90%以上。随着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原有设备的逐渐老化,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任务日益艰巨。民航总局空管局在2004年10月颁布的《中国民航通信导航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运行维护规程》),明确提出空管系统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任务和准则。对由人为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事故、差错进行严格划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造成的影响。技术保障部门必须重视对《运行维护规程》等规章规程的学习,在日常工作和安全检查中以规章规程作为标准和依据,消除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安全隐患。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人为因素对空管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民航空管设备能否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作为空管设备的五大组成部分,通信、导航、雷达、网络信息、辅助动力等设备的接地是整个系统安全有序的重要保证。不仅如此,地线接法是否合理,甚至其质量的好坏,都会影响空管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部门对民航系统历次安全隐患、事故征候及安全事故的分析,结论是:二分“天灾”,八分“人祸”,即由于人为因素引发飞行事故的比例高达80%。在空管的运行保障部门内,由于人为差错导致通信、导航、监视等设备故障率增高、可靠性下降、维修费用加大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并应用人为因素学即人机工程学,对于减少雷达维修中的人为差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使用SHEL模型分析空管设备保障工作中的人为因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机务员作为模型中心分析人为因素造成错误的原因,最后谈到设备保障部门实际中防范人为因素错误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航空管部门是直接保障飞行的,而空管设备则是空管部门有效开展工作、保障飞行安全重要的物质基础,这就需要确保设备的完好率与正常运行。然而,任何设备在单机运行条件下是不会达到100%的设备正常率的,况且这几年空管系统引进的很多设备存在型号杂、不兼容的问题,缺乏可靠性;部分地区的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故障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作者提出“从31.5秒所想到的——论现阶段民航空管设备运行风险及防范”的命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是很有针对性的,应当引起空管全系统、特别是空管设备保障部门的深思与重视。  相似文献   

6.
空管设施设备对于空管系统的正常运行越来越重要。保障系统百分之百的可用性已经成为空管系统的共识。笔者认为,在关注空管设施设备作用时不仅仅要关注具体的、与管制运行直接相关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还应高度重视基础性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基础性设施设备主要包含供电设备、网络传输设备、防护设施(如防雷与接地设施、防辐射设施)、机房环境保持设施、物理支持设施(如机柜、线缆孔洞和槽架)等设施设备。基础性设施设备是空管设备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空管设备维护体系能否适应空管业务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到空管事业发展的进程。现行的空管设备维护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民航空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民航空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行设备维护体系的一些弊端已经在某些方面影响到了空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创新的思维来开展各项工作,促进空管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逐步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随着民航空管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对通信机房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机房是空管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房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调测、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目前通信网络新技术、新设备在空管领域中得到不断运用。在通信机房建设中,在机房内合理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增长,对空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在空管系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满足需求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空域的不合理、管理手段和方法的陈旧落后等,这些都使管制人员的压力日渐增大,甚至发生了一些空管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这就促使空管系统采取新手段和新方法,提高空管工作质量。在这种形势下,1997年,民航总局空管局从提高管制安全保障水平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实施“双岗制”的要求,即各空管单位“在区域、进近、塔台管制室安排管制人员值班时,每一管制席位在值班时间内不得少于两名正式管制员。其中,一名管制员负责管制指挥,主要负责对所辖范围内的空中及地面航空器的管制指挥、监督、准确掌握航空器的位置,正确调配飞行冲突等;另一名管制员负责管制协调,主要负责管制移交协调、通报等工作,还要负责监督管制指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1年,西南空管局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套空管自动化系统——“欧洲猫”2000(EURoCAT2000)空管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欧洲猫”),安装在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原来使用的是东芝(TOSHIBA)雷达数据处理系统(以下简称东芝)。新旧两套设备的维护方式和手段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京、沪、穗三大管制中心采用了同一厂家的“欧洲猫”空管自动化系统设备,使设备维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东芝系统为代表的设备维护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如同世界其他国家空管界一样,我国民航也在进行空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区域管制中心为龙头的建设项目,引人注目。鉴于现代化区域管制中心的功能和性质,其系统安全的要求尤其之高。民航三大区域管制中心引进了应用功能先进和结构冗余可靠的设备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类PCM设备在空管系统中广泛使用,是甚高频、雷达等业务接入传输系统的主要途径。由于空管雷达、甚高频设备的特殊性,其接口电路以及工作方式均与PCM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造成在业务接入的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笔者曾多次遇到此类故障,本文就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过程进行简要分析讨论,希望对维护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空中交通管理》2009,(7):56-56
为落实《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要求,加强空管设备运行信息通报管理工作,实现对全国空管设备运行保障状况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民航局空管局于7月7日至10日在沈阳组织召开了《民航空管系统设备运行状况信息通报规定》的修订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4.
6月28日,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AT—VCS0422数字内话系统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内话系统设备及安装等相关服务项目招标活动中中标,意味着技术公司首次与民航机场联手,将国产内话设备应用于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拓宽了国产内话系统的市场覆盖面。至此,该系统已拥有19个用户,实现了在民航空管系统、航空公司、支线机场空管和机场运行指挥系统四大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民航总局对空管保障系统建设工作十分重视,陆续在“八五”、“九五”及“十五”期间投入了大量的的资金加强了空管保障通信导航、监视、航行情报、气象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十五”建设期间,空管系统的建设以实现东部地区雷达管制为主要目标,全面展开了监视雷达、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设备保障能力、保证哈尔滨地区雷达管制及RVSM的功能实施,哈尔滨空管中心雷达站全体干部职工配合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从7月12至8月29日连续奋战49天,圆满完成了空管自动化应急系统及RVSM功能改造设备地安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进入5月份以来,青海高原地区雷雨天气迅速增多。这期间天气演变情况复杂,雷雨、大风等天气情况时有发生。民航西宁空管站针对青海高原雷雨季节的特点,高度重视雷雨季节的飞行保障工作,充分认识雷雨对飞行管制,空管设备的影响和危害,组织人员制定设备防雷击、防雨水浸泡的预防措施和设备故障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晟 《空中交通管理》2010,(8):44-46,12
<正>引言在空管系统中有一些设备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管制工作,像VHF,自动化系统等;还有一部分设备默默无闻工作着却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记录仪就是这样的设备,它为提高管制员工作服务质量,调查空管不安全事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空管雷达是ATM(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监视空中飞行情况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确保飞行安全、实现雷达管制和提高空域容量的基础。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空管雷达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射频大功率晶体管器件的成熟与商品化,空管雷达进入了全固态时代,国际上出现大量全固态、可无人值守的空管雷达。全固态空管雷达大量采用集成化、微电子化的设备,从而在系统可靠性、稳定性、自动化和商品化水平上有很大提高,使空管雷达发展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引言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班量日益增多,航路间隔日益缩短,空管安全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要确保空管设备的正常运行,稳定可靠的传输系统至关重要。由于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传送信息质量高、传输距离远、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在空管行业得到了广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