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机载侧视雷达的雷达方程,推导了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和其他技术参数,给出了机载侧视雷达所采用的频段和天线的极化形式,论述了地质勘探的查看方向和俯角,阐述了地表粗糙度测量等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星载GNSS-R测高系统采用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和干涉互相关处理方式,接收北斗导航卫星和GPS导航卫星发射的L波段导航直射信号与海面反射信号,进行海面高度探测。详细介绍GNSS-R测高系统设计与实现、集成和外场试验等,外场试验不仅验证了相控阵GNSS-R测高系统功能,更重要的是验证了核心软件算法的正确性。GNSS-R测高系统适用于中尺度海洋现象的观测,可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扩展雷达高度计的观测能力,并与之相互补充,有利于对复杂海面的中尺度结构进行较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GNSS-R测高仪为星载高精度海面高度探测提供了新型载荷。  相似文献   

3.
对国外月球探测测绘历程进行了调研总结,并针对立体观测、干涉雷达测量、扫描激光测绘等3种主要的测绘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继而提出适合中国月球探测目标的三维遥感测绘成像技术途径。关键词月球探测三维立体成像测绘研究  相似文献   

4.
未来战争威胁主要来自空天,超高声速武器等新型目标的发展给预警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分析常规雷达探测技术与新型航空航天目标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就现代雷达探测新型目标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关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战争正逐步朝体系对抗、网络化方向发展,网络雷达对抗系统概念的提出,实现了雷达探测与雷达对抗一体化。通过对探测与干扰一体化信号新技术的研究,阐述了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组成、技术体制及工作模式,并对其在防空领域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的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发展现状,例如美国地基新型S频段空间篱笆雷达和利用轨道优势进行探测识别的作战响应空间-5(ORS-5)卫星,俄罗斯具有空间目标识别能力的新型高频沃罗涅日(Voronezh)雷达、雷达光学结合探测识别的树冠(Krona)系统,ESA空间碎片望远镜及德国试验监视与跟踪雷达(GESTRA)等。总结分析了国外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正在发展高频雷达和大口径大面阵光学探测识别设备,建立天基、地基互补探测识别系统,研究雷达与激光、光学相结合的探测识别技术等,可为我国发展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AN/APS-137V雷达是一种I波段的海上逆合成孔径搜索与跟踪多模式雷达,是APS-116(V)雷达的改型。雷达原有的7个LRU中的5个已被更换。该雷达能在较高的海情下探测海面船只、潜水艇潜望镜和通气管。尽管APS-137V雷达的整个作用距离小  相似文献   

8.
A.  Damini  M.  McDonald  G.  E.  Haslam  任万霞 《空载雷达》2005,(4):7-15,30
加拿大渥太华的防务研究和发展部门已完成了一种新型多模X波段宽带试验机载雷达(XWEAR)第一阶段的研制工作,这是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地面动目标显示(GMTI)雷达和海上监视雷达的支持研究,特别集中在对小型目标的探测和远距离的面上目标监视。特别关注的领域有:静止和运动目标的SAR成像技术、海上和陆地动目标的时间一频率分析、用于GMTI的空时自适应处理、对海面电磁后向散射特性的研究、自动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的特征产生、以及宽带系统对付电子干扰的抗干扰性分析。第一阶段是以SAR和海上监视模式的飞行试验结束的。第二阶段将进行大范围监视GMTI(WASGMTI)和综合SAR-GMTI模式的飞行试验。简述了试验雷达并介绍了它的数据采集能力。区别特征包括X波段的运行、SAR和海上监视的单通道运行以及WAS-GMTI和综合SAR-GMTI的双通道运行。该新型雷达将现有的数字扫描转换器的用途扩大为控制器,已有的商用元件有:发射机、A/D转换器和计算机电路板。定时电路、波形产生器、单通道和双通道的接收机可以按用户需要定制。  相似文献   

9.
沿航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能够提供成像物体的雷达后向散射信息与运动信息,被应用于海面洋流流速测量与地海运动目标识别。在实际雷达系统中,由于系统误差、噪声以及回波信号的去相关导致干涉信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从信号处理角度提出一种利用沿航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复图像域数据的双边滤波处理算法。该方法利用像素点的干涉幅度、干涉相位以及空间物理分布信息的相似程度自适应地调整滤波器权系数,以平滑复图像域噪声和缓解传统多视滤波处理算法对图像分辨率的损失问题,从而提升干涉信息测量精度。根据沿航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面舰船目标实测数据实验结果可得:相比于现有典型的滤波方法,所提算法能够提升干涉测量的精度,进而提升舰船目标与海杂波背景的干涉信息分布差异,为后续运动舰船目标的检测提供准确的干涉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聂丁  袁晴晴  张民 《上海航天》2016,33(6):20-25
为了解近岸浅水域雷达海杂波特性,针对变浅效应调制的近岸海面,分别用非线性水动力模型对海面进行几何建模,用二阶小斜率近似模型对海面杂波进行建模。通过对海面散射场的散射振幅对粗糙海面的斜率作幂级数展开,获得相应的散射场,讨论了近岸动态海面后向散射特性和散射回波的多普勒谱特性。研究发现:在小风区不同水深的海面斜率差异较小,在大风区不同水深的海面斜率差异变大,表明水深对波浪形状的影响随风区增大而变大;在相同条件下,浅水与深水区域对应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差值在风区较大时更明显,大风区的浅水海面多普勒谱中心频率增幅也最为明显,尤其是对水平极化。研究对近岸海域雷达目标探测和识别、滨海区域海洋遥感及相关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控阵海浪波谱仪是一个Ku波段真实孔径雷达,通过在小入射角下照射海面,接收海面回波功率,并去除雷达EIRP (Effective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天线方向图、系统损耗等雷达自身的影响因子,获取海面三维信息。这些影响因子可以在微波暗室中测量,其中EIRP、系统损耗可认为是常数量,但是,天线方向图是与入射角、方位角相关的三维变量,测量受到暗室系统精度的限制,并且,相控阵海浪波谱仪最小处理单元是雷达照亮的圆环形条带,照射的过程即是对该环形条带中的变量进行二维积分,成为一个随入射角变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剖线,因此,天线方向图的微小误差,都会对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剖线形状产生显著影响,出现“凹现象”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了积分天线增益的校正工作,利用机载飞行试验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通过与同步观测浮标海浪测量结果比对,表明本算法可有效改善“凹现象”,使回波数据有效率提升了12%,为业务化的波浪谱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对空间目标雷达截面积测量的需求出发,给出了目标雷达截面积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对雷达截面积测量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结合空间目标探测工程实际对测量精度做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常用的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微波成像探测技术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波成像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阐述了将多种遥感目的和功能集于一体微波成像探测的优势和必要性。通过多频点大口径天馈、高灵敏度多通道接收及高稳定度长寿命转动机构等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制了一体化微波成像探测样机。与目前在轨的风云三号(FY-3)卫星微波成像仪相比,最高测量频段提高、细分通道数目增多、探测灵敏度及辐射测量精度提升,实现了大气温度廓线、大气湿度廓线和地表成像的一体化同源观测,在增强数据同化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卫星的载荷效率,可同时获得全天时、全天候的海面风场,海面温度,海冰分布和雪覆盖,大气温湿度廓线,大气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等全球性气象资料。对一体化微波成像探测技术的高分辨率、高频率接收和全极化探测等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月球遥感立体测绘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月球探测测绘历程进行了调研总结,并针对立体观测、干涉雷达测量、扫描激光测绘等3种主要的测绘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继而提出适合中国月球探测目标的三维遥感测绘成像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明辉  刘昊  陈浩川 《遥测遥控》2022,43(6):117-123
雷达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来自于对低空逃逸微弱目标的探测。现代军事逐渐向低空领域扩展,超低空逃逸技术也在日益发展,促使对低空逃逸微弱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的地位日益提升。雷达对低空微弱目标进行下视探测时,目标的低空和超低空飞行致使雷达接收的回波功率变弱,被淹没在强烈的背景杂波中。与传统脉冲多普勒PD(Pulse-Doppler)雷达不同,合成宽带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同时实现距离和速度的二维高分辨,并且具备良好的相参性和抗干扰性能。针对低空飞行目标的特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探测所遇到的杂波环境进行仿真验证,提供了一种基于合成宽带脉冲多普勒雷达低空逃逸小雷达截面积RCS目标的探测方法,并对参数设计进行优化分析,降低漏探概率。  相似文献   

16.
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成像探测是目标识别及精确制导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导弹可以很好抑制背景干扰,区分目标与箔条云干扰。特别是反舰导弹档制导雷达已开始采用毫米波技术,为末制导雷达目标成像探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雷达指纹特征提取技术是相控阵雷达个体识别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一种典型的相控阵雷达脉冲流模型,利用高精度测量的PRI值,提取了相控阵雷达的相对晶振钟频。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整体式斜流叶轮这一典型的复杂零件.讨论了叫轮数控铣加工的问题。研究解决了叶轮的CAD/CAM、数控铣加工工艺及三坐标测量等技术难点.从而加工出合格的斜流叶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太赫兹雷达探测散射截面具有经济简便,宽频相参等技术优势。文章基于钛宝石飞秒激光振荡级为泵浦源的太赫兹时域频谱系统搭建了国内第一套太赫兹RCS雷达;利用该雷达测量了坦克模型在太赫兹波段的360°RCS分布;并将测量的太赫兹RCS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初步探究和总结了太赫兹雷达的时域与频域RCS的主要特点。展示了太赫兹雷达技术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雷达波高测量中,准最大似然估计器总存在误差,这就影响了雷达高度计的精度。本文根据雷达高度计中的准最大似然估计器的理论,对联合参量(高度、海面波高、信噪比)中的波高误差进行了推导,得知波高精度和脉冲累积量、信嗓比、波高有密切关系。文中简介了最大似然估计的基本原理及性质。同时采用准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计算波高误差。结论表明,要提高波高的测量精度,需提高信噪比,增加累积量。但这会受一些条件限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