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性能的有限元仿真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漳平  向锦武 《航空学报》2003,24(3):216-219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有限元模型,模拟硬着陆和坠毁过程,以考察起落架在坠毁事故发生时的吸能能力。有限元建模使用真实的几何模型,用一个虚拟的框架代替机身把起落架连接起来,全机质量折算为减缩质量并分布到该框上。缓冲器用弹簧—阻尼器单元替代,其参数由性能曲线给出。使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的显式解法求解冲击问题。对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别以6.0m/ s 和10.2m/ s 的垂直速度撞击地面。坠毁实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在简述直升机抗坠毁原理的基础上,模拟直升机机体的等效质量与跪式起落架构成的组合系统在 6m/ s硬着陆垂直撞击地面时的塑性动力响应和能量吸收过程。所用的模型为 :1基于真实几何构型和材料特性的起落架 FEM动力学计算模型;2简化的弹簧 -刚性杆系统模型。通过 Lagrange方程解出了直升机以6 m/ s的速度垂直撞击地面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近似给出了起落架吸收的能量 (塑性功 )占初始动能的百分比;机体的动能变化曲线以及主缓冲器的载荷谱曲线。两者结果进行了比较,为直升机抗坠毁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农林飞机通常在3-5m的超低空进行作业飞行,在离地面3m以上的空中往往会有树木、电线杆、电线、堤坝、土堆、山丘、建筑物等障碍物,稍有不慎,就有与之撞击的可能。这样的工作条件除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超低空飞行性能以外,还要求飞机具有一定的耐坠撞能力。本文针对农林飞机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坠毁等特点,研究了农林飞机抗坠毁设计技术、计算分析仿真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29R1中的抗坠毁要求,针对燃油箱附件安装盘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油箱底部附件保护等抗坠毁关键技术进行了创新设计。燃油箱附件安装盘与结构之间采用易碎件连接,底部附件采用吸能保护件进行保护,并通过了带油箱舱结构的油箱坠落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5.
李宏 《民航科技》2005,(4):85-89
本文主要介绍了燃油系统抗坠毁技术的发展状况,论述了H425直升机燃油箱、油箱附件、管路以及系统抗坠毁技术在提高与改善直升机安全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并针对这一技术的技术要点、设计形式和试验验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明了掌握该项技术对提高直升机安全水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化的弹簧 -刚性杆系统模型,通过 Lagrange方程解出了直升机以 6 m/ s的速度垂直撞击地面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近似给出了起落架吸收的能量 (塑性功 )占初始动能的百分比;机体的动能变化曲线以及主缓冲器的载荷谱曲线。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程度很好,可为直升机抗坠毁初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防弹抗坠毁燃油系统是为了满足武装直升机的使用环境要求,不断得到认可与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外燃油系统的防弹抗坠毁技术要求及其运用与发展。它主要包括油箱、软管、接头,供输油系统的防弹抗坠毁要求及其综合设计技术。探讨了该项技术给予我们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坠毁座椅是提高直升机坠落时舱内乘员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某直升机座椅抗坠毁试验调试分析为例,着重阐述了直升机座椅抗坠毁试验技术,并对试验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直升机抗坠毁救生技术的分析,着重阐述了抗坠毁座椅的工作原理、特性要求, 讨论了吸能机构、约束装置、座椅垫的设计思想,分析了人体损伤机理和耐限。得出了武装直升机座椅、起落架和机体下部结构的抗坠毁性能,特别是座椅的抗坠毁性能决定抗坠毁生存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抗坠毁技术是直升机研制中的五大关键技术之一,而抗坠毁试验是验证这一关键技术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详细介绍了国外抗坠毁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国内近年来开展的抗坠毁试验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综合阐述分析,指出了今后我国直升机抗坠毁试验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机匣对破断叶片的包容,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开展了计算研究。通过旋转体与机匣冲击破坏过程的计算,确定机匣的包容能力。基于具备显式求解功能的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采用3维实体单元网格,将2维3轴编织的碳纤维层合材料简化成连续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通过软件提供的Vumat用户子程序接口编写Fortran代码定义材料模型,计算与转轴分离后的模拟断裂叶片对机匣的冲击过程。通过冲击后的临界转速和能量吸收数据,比较了模拟计算与实物旋转冲击模拟试验的结果,二者具有较大的可比性。虽然计算中还缺乏材料基本性能表征的理想数据,但在多种工况下仿真计算表明模拟结果稳定,有望成为复合材料包容分析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铮  朱荣初  曾俊英 《航空学报》1987,8(4):157-164
本文研究了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动态半物理模拟试验设备的重要性,着重讨论了电液伺服的泵控油马达转建控制系统的研制,包括设计、静态和动态特性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校正及调试结果分析。 所研制的泵控油马达转速控制系统具有动态响应快,调速简便平稳和静态精度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功率大、转速高、双泵控制油马达,能源使用合理等特有的优点,从而适用面广。 这种试验设备的研制成功,不仅为航空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的动态半物理模拟试验提供设备,而且也为高质量的地面转速控制系统提供动态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HiReTS试验机[1]模拟发动机燃油系统,对喷气燃料沉积物的生成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自行研制的高热安定性添加剂,可有效提高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使用提高热氧化安定性的喷气燃料可以显著减少燃油系统沉积物的生成,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热模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燃油箱系统热分析是飞机燃油系统设计和适航取证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对燃油箱热模型分析方法进行了阐明,然后在典型热天环境中(地面温度为327K)对一种典型民用飞机燃油箱结构的热参数进行了工程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外翼油箱、机身油箱以及集油箱内燃油温度分布不均匀;各油箱燃油温度在地面状态均高于巡航状态;燃油的最高温度时刻出现在地面终了状态,而且最高点位置出现在集油箱内。研究结果既可以指导飞机燃油箱设计,也可以为飞机燃油系统的适航取证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无人机油箱地面洗涤惰化技术理论和方法,利用CFD方法研究了采用地面洗涤惰化技术降低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并使无人机油箱在地面和飞行条件下仍然保持惰化状态的可行性.利用vol-ume of fluid(VOF)两相流模型和自定义传质方程计算了不同油箱初始氧体积分数和载油率下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模拟油箱输油过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飞机燃油系统中,常常要进行油箱输油及油箱增压计算,以确定油箱增压值及燃油管路直径或者验证油箱在一定压力下的输油能力。本文阐述了油箱输油过程计算机模拟计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对计算机模拟计算的原理及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模拟计算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发动机在地面试车时发生的应急放油失效故障,通过分析故障现象、详细阐述应急放油系统工作原理及剖析故障机理,制定了排故流程。结合排故流程,列举应急放油附件电磁阀、电气系统、加力燃油泵故障3种故障原因,通过对3种故障原因逐条分析和排查,确定为加力燃油泵故障导致应急放油失效。更换加力燃油泵后进行试车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参数正常,应急放油功能正常,故障排除。总结得出类似加力燃油泵故障的快速判断方法,为后续故障的排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加油控制失效时飞机通气系统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地面压力加油系统通气能力计算是飞机燃油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基于流体网络算法,给出了飞机地面压力加油系统和通气系统的计算模型,并对某型飞机地面压力加油控制失效时,油箱通气系统的通气能力进行了计算,获得了油箱承受的压力.通过计算结果与最大压力限制的比较,验证了地面加油通气系统的通气能力.模型对飞机地面压力加油通气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油流量调节器建模与故障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发动机燃油流量调节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物理结构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小波对某状态下的试车数据进行滤波,然后进行仿真,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燃油流量调节器的典型故障,并仿真计算了燃油流量调节器在膜盒老化和变计量油孔磨损、堵塞的故障模式下的供油量。计算表明:对于燃油流量调节器的供油特性,膜盒老化的影响不大,而变计量油孔的磨损、堵塞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两柔性梁碰撞振动的非相似模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栋平  胡海岩 《航空学报》1998,19(3):357-360
研究以Hertz接触模型描述的两柔性梁的碰撞振动,通过坐标变换将系统投影到环面上分析其模态动力学问题,揭示碰撞模态呈现非相似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