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信仰以其特有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宗教信仰更加趋于世俗化。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信仰宗教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农村居民的信仰呈现多元化、区域性和盲从性的特点,而且农村居民素质与宗教信仰呈现反向变动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宗教消费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中仍占有一定比重,男性和女性信教群众宗教消费支出存在差异;宗教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呈现多样化趋势;宗教活动挤占生产时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在日常居民消费中,部分居民存在过度信仰现象;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重点和消费对象的选择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扶贫开发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贫困成因、反贫困干预方式,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效率等方面,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不足,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效率方面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1)不同扶贫模式的效率和适应性;(2)政府对于不同扶贫模式的干预措施;(3)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NGO)在扶贫开发中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居民增收缓慢,其中,存在着城乡差别、消费观念守旧,农村消费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结构不合理且升级速度缓慢,消费水平难以提升。事实证明,通过加强国家政策扶持,改善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推进城市化进程等途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购买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如何有效刺激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采用陕西省农村居民2009年按收入不等距分组的截面数据,对扩展ELES模型进行估计。通过计算陕西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得出农村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顺序。以此为依据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通过城市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是一种共识。在城市化模式选择上,刘易斯通过对"二元经济"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直接城市化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不堪重负。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发展中小城镇一度成为共识,但随着乡镇企业的转型,小城镇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作用已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城市化历史的回顾,运用"灰色区域"理论,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渐进城市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多角度对收入增长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城镇居民的当期消费主要是由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支撑;农村居民的当期消费主要是由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支撑。(2)城镇居民消费中存在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而农村居民则根本没有表现出此类特征。(3)持久性收入依然是决定城镇居民当期消费的主导性因素,但影响力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当期消费决策受持久性收入的影响则有所增强。因此,要实现扩大内需,应增加城镇居民的工薪收入和政府转移性收入;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行兼顾灵活就业与确保就业稳定的全方位就业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创新的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文章对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进行了评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点、不足和适应范围。同时,还对现阶段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型扶贫模式如社区主导型模式、“中农合创”模式、“社区基金”模式等9种扶贫模式进行了评述,指出扶贫模式创新的趋势和特点: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项目决策权交给项目受益人;强化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扶贫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仍存在各种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农户需求出发,基于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分层次研究农户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满意度,从而从农户需求的角度,为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十七大”的目标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通过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演变过程回顾,分析了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阐述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1993 ~ 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运用ELES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结构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信息消费对收入的敏感性较高,并呈现奢侈品的特性;不同组间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高收入组对信息消费接受度最高、反应最为敏感;低收入组的接受度最低,消费结构最不完善,不同收入农民群体的信息消费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是在乡域占有特定地理空间的、以农业为根本产业的、由农村居民构成并通过互动方式形成稳定依赖关系的生活共同体.自古及今,农村社区经历了基柱要素逐步繁育、衍生要素不断增多的发育逻辑.人类应该遵循农村社区发育规律,确定优先建设基柱要素,次后建设衍生要素的农村社区建设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农村扶贫一直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当一部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走上富裕之路.但从整体上讲农村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分析、研究和探讨.以辽宁省农村贫困状况为出发点,通过对农村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分析,总结过去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新形势下辽宁农村扶贫工作的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已形成很大规模,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趋利避害,更好地疏导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从政府角度,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合理定位,并加强对其规范与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正规金融的改革,使其替代部分农村非正规金融;再次,要从法律法规的健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信用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农村征信系统建设等诸多方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内生金融存在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村内生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在农户贷款的来源、金融机构贷款的成本和风险等方面相对于外生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种通过诱致性变迁自下而上内生出的农村金融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处在一个受排挤、受压制的地位,甚至一度被国家取缔。金融理论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特殊性,以及农村的金融供给约束等是农村内生金融合理存在的理论及现实理由。国家应在法律上为内生金融组织"正名",引导其商业化运作,加大对其政策扶持力度,控制其规模,保持其独立性,以促进农村内生金融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部地区大多为农业省份,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省际差异如何,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部地区各省份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指标与C-D生产函数相结合,运用Stata软件就中部省份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部各省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发展的产出效率不尽相同,山西、江西两省农村健康人力资本开发效率高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安徽、河南的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开发收益较高;湖南、湖北在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开发上的产出效率均处于中间状态.因此中部省份的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策略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河南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对全省经济的影响情况.总消费是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本形成次之,净出口的拉动力相对较弱.在总消费对全省经济影响的过程中,居民消费对全省经济的影响程度大于政府消费的影响.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比值小于相应的人口比值.  相似文献   

17.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文章在反思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和弊端,阐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除了户籍制度障碍和加入WTO后受到冲击外,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也是制约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空间和载体,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家劳动就业规划以及拓展国际劳务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公共财政在农村养老保险中本应发挥的作用,使公共服务成为农村养老保险中的"盲区".根据农村养老保险的产品属性清晰界定了公共财政的职责权限,对农村养老保险中财政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范公共财政各主体之间的权力资源配置,利用公共财政的制度先进性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航空市场作为民航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于区域航空旅客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供需均衡理论,对我国区域航空市场客运运力供需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区域航空市场客运运力供需不均衡的结论,提出了我国区域航空市场客运运力供需均衡实现的4条途径,即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域优势的利用,区域航空枢纽的建设及航空公司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动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如何顺利转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珠三角地区一度形成令人担忧的“民工潮”,但2005年开始又出现民工短缺现象,其原因引人深思。将农民作为市场经济的理性主体,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使用线性化的logit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概率和流向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迁出地的人均耕地、劳动者受教育状况、农业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收入、以及两地距离等对农村劳动力的跨省迁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