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像跟踪系统是机载光电吊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目标捕捉的成功率直接决定了机载光电吊舱的性能.而作用于机载光电吊舱与地面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系统,有着不可消除的的延时特性,这极大地降低了目标捕捉成功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DDR2缓存控制器,通过缓存控制器可以轻松实现高清视频图像的快速存储和调用,从而实现图像跟踪算法对无线链路延时的补偿.该缓存控制器成功应用于某型机载光电吊舱图像跟踪系统,有效消除了无线链路延时的影响,提高了图像跟踪系统对目标捕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面向适航认证的模型驱动机载软件构件的安全性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为适航认证提供证据,已成为机载软件开发的研究热点。现代复杂机载软件多为构件化分布式架构,如何有效验证构件之间安全性依赖关系与适航认证标准当中规定目标的一致性,是机载软件设计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使用系统建模语言(SysML)块图建立带有安全性特征的系统静态结构模型,将其转换为块依赖图以便进行精确的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给出形式验证方法,检验系统静态结构模型中的安全性依赖关系与适航认证标准中所规定目标之间是否一致。最后,通过一个飞机导航系统的例子说明如何将该方法应用于机载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利用这种方法对系统静态结构模型的安全性依赖关系进行验证,能够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并为适航认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机载多目标攻击作战飞行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新建 《航空计算技术》2008,38(2):66-68,73
主要分析了机载多目标攻击作战飞行程序的设计,从系统的功能逻辑入手,给出多目标攻击功能逻辑流程图,并阐述了采用程序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较为灵活的任务调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载光电设备是飞机最基本的任务执行单元之一.机载光电系统技术的提高相应大大地提高了各类飞机的作战使用性能.通过光电系统及内在的光电传感器可对战区进行侦察、监视、目标捕获及识别、目标测距、武器投放的目标指示、作战效果评估,战场障碍物探测、核生物和化学的探测和取样等等.  相似文献   

5.
机载电子电气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道 《飞机设计》2009,29(6):48-51
越来越多的机载电子电气系统替代传统机电系统执行飞机关键/重要系统功能,而这类机载电子电气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与完成预期任务.囚此,飞机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能力是基于飞机系统防护和机载电子电气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管理在数据融合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机载多传感器系统通常面临着资源受限的状况,如传感器最大跟踪数量小于目标数量,无法保证所有传感器拥有相同精度与参照系等。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战略优先级与精度自适应的效能函数的多传感器管理算法。首先,将空中目标的自身属性部分量化以得到目标战略优先级;再利用目标的跟踪精度、传感器测量精度和期望的跟踪精度之间的关系,定义了精度预提升矩阵和精度缺乏矩阵。再将上述两部分结合构建目标函数,运用整数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优化。最后,仿真试验设置了包括三个机载传感器对4个目标的跟踪任务,对比其他文献中的结果,显示出本文算法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军械部拥有几架独特的机载红外测量系统,用于各种武器计划的试验和鉴定。本文将评述目前使用的两种红外系统及其测量技术:波束引导寻的器鉴定系统(BASES)和超音速机载红外测量系统。这两种复杂的数据采集系统都装在专门改装的F-4D飞机上。本文介绍了采集飞机,曳光弹和地面目标特征数据的常用技术,还介绍了鉴定导弹反对抗性能、末段跟踪、寻的器捕获范围的一般技术。本文还介绍了目前正在研制的另外两个系统:机载红外标定空间测量系统(IRCASMS)和机载红外光谱测量系统(ASIMS)。前者将装在NC-130A飞机上,是一种高空间分辨率辐射计,主要测量地面目标;后者将装在F-4D飞机上,用来测量飞机、戈光弹和干扰器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8.
机载监视系统是网络中心战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对空中的目标监视还是对陆地和海上目标的空中监视,目前正在服役的监视系统都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军事作战思想和方式的需求.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正在投入巨资开展各种监视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工作,谋求在未来10年建成全新的机载和星载监视体系.  相似文献   

9.
飞机机载维护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客户要求的飞机检修,以达到最小的维修成本和操作成本,达到最大的操作可靠性,因此在飞机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设计机载维护系统。从机载维护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安全与维护、飞机机载维护系统(OMS)故障处理、系统接口、维护处理、人机接口进行了探讨,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飞机机载维护系统,扩展设计思路,设计更好的机载维护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机载分布式POS是一种基于惯性/卫星组合技术的柔性基线、多节点、高精度时空测量系统,是多任务航空遥感载荷高精度成像的关键装置。为了解决机载分布式POS因柔性基线效应导致的大失准角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将基于二阶插值微分滤波(Second-order Divided Difference Filter,DDF2)的RTS(Rauch Tung Striebel,RTS)平滑方法应用于机载分布式POS。首先,针对机载分布式POS的大失准角非线性问题,建立了非线性系统状态模型和量测模型。其次,基于DDF2提出了分布式POS传递对准RTS平滑估计方法,以获取更高精度的运动参数。最后,通过半物理车载实验验证了相比传统方法,此方法的航向测量误差由0.0060°降至0.0041°,精度提高了31.67%。  相似文献   

11.
机载激光武器系统是一种应用于现代战机的高能武器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武器系统,机载激光武器系统倍受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关注,积极的从事应用研究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介绍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的基础上,对机载激光武器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及需要考虑的问题、战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飞机系统综合试验接地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 作为飞机系统综合试验,需将多系统机载试验件在模拟机载条件下进行大型综合试验.为了支持地面综合试验的进行,另需配置各种驱动、加载、测控以及管理系统等试验设备,整个试验厂房电磁环境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3.
对湍流目标进行检测,是多卜勒效应在现代机载气象雷达中的应用。鉴于目前在新型机载气象雷达中普遍装备了湍流信号处理电路,本文就有关的湍流目标及其检测原理和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机载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型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种传感器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融合方法的不断被提出和采用。文中提出了一种机载多传感器探测系统结构,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将贝叶斯判别法应用在完成目标估计和判别的数据融合方面。探讨了该方法实现机载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型及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B787和A380均采用了模块化综合航空电子技术、先进的功能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等诸多新技术.这些飞机所采用的机载系统的技术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大型民用飞机机载系统技术的先进水平. 随着人们对民用飞机的飞行品质、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民用飞机制造商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系统用于飞机制造中以满足民用飞机发展的需求,其中机载设备占有重要地位. 机载系统技术的先进性是体现大型飞机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大型客机的飞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甚至关系到大型客机研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综合机载机电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综合机载机电系统做了概念性描述,说明实现机载机电系统综合技术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国外的情况,归纳出机载机电系统综合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共分为四个阶段,对综合机载机电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7.
目前飞机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多从飞机故障数据起始,对飞机故障如何产生和处理少有涉及。若缺乏对源头数据的分析,很难将故障诊断模型与机载故障触发逻辑有效匹配。为此,提出要采取飞机故障诊断模型和机载系统设计思路相吻合的故障诊断模型设计方法,对机载系统的故障产生逻辑和处理方法进行了解析,为下一步故障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协同空战环境下的机载联合攻击系统的概念、工作原理.建立以战术任务目标为核心的火控决策系统,实现各任务阶段决策的自动化和任务实施的最佳化,并完成全任务过程数字仿真和算法评估.项目针对网络化协同作战机载联合攻击系统的特点和战术任务的要求,以智能决策技术和优化理论为基础,重点解决协同作战过程及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火控自动决策和控制问题.实现系统功能与战术任务之间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9.
飞机的某一系统出现故障,往往涉及几个系统的多个部件,最快捷的排故措施是借助机载或地面维修保障设备,判断出发生故障的部件并将其更换。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机载设备获取的视频图像不清晰、数据容量小等问题,本文研究了机载多媒体网络传感器的实现技术,给出了机载多媒体现场记录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并讨论了显示器、存储单元及MCU单元选择等问题.网络传感器技术能够提高机载图像和数据获取及记录的能力;机载多媒体现场记录系统是实现机载图像和数据获取的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