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空局最近呼吁采取措施阻止太空碎片的增加。它警告说,哈勃太空望远镜在17年寿命期内遭受碎片重创的概率为1/25。太空中现有大于10厘米直径的碎片8000个,大于1.2厘米的有15万个,漆片和固体推进剂尘粒等微小颗粒则可能数以百万计。1.2厘米直径的高速碎片会把卫星撞毁,而10厘米的碎片则可能让航天飞机毁于一旦。过去一年里,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为防止遭到用过的火箭级  相似文献   

2.
从1957年航天时代诞生起,太空便不再毫无生机。截止2007年8月,美国空军已跟踪到有超过1.2万个空间物体(低轨道直径大于10厘米,地球同步轨道直径大于1米)。这些空间目标包括大约800个尚在寿命期内的卫星,其余均为空间碎片,如寿命结束的卫星、废弃的运载火箭残骸、爆炸的碎片以及其他来源的空间物体。因此,  相似文献   

3.
空间碎片环境的研究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空间碎片空间碎片是指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的飞行器外的人造物体,又称轨道碎片。它们是人类空间活动的必然产物。目前,地面观测不到的空间碎片的数量估计在数十万至数百万之间,而地面能够观测到的在轨运行的人造物体约有9000个。它们的平均相对速度约为10km/s,总质量大约为3000多吨。在这9000多个已确认的人造空间物体中,只有700多个是正在工作的人造航天器,其余8000多个都是尺寸在1cm以上的空间碎片。由于目前人类的太空活动主要集中在低地球轨道,所以对空间碎片的观察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低地轨道区域内。在低地轨道上,尺寸大于1mm的…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7-127
据法新社2012年2月15日报道,瑞士科学家计划研制一台机器,可像吸尘器那样清理外太空中数以千计的废弃卫星和火箭零部件。目前,有16000个直径大于10cm的物体和数百万较小的颗粒,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飞行在地球周围。瑞士保险公司2011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颗截面10m。的卫星每年与直径大于1cm的空间碎片碰撞的概率为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自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以来,人类已把19000多个物体送入不同高度的地球轨道,其中有许多已再入大气层并陨落,但仍有2.4×10~6千克物体留在了低地轨道上。可用常规雷达探测到的物体和碎片就有7150个(1988年3月31日统计数字),而直径在10厘米以下雷达无法探测的空间碎片,其数量在30000块以上;此外,在空间还有几十亿块很小的漆片和几万亿更小的氧化铝颗粒。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2):146-147
<正>科学家拟用激光清除太空垃圾据21CN网站2014年3月12日报道,澳大利亚一个科学家团队正在研究用发射激光的方式来分解太空垃圾,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卫星撞击事件,有关设备可能在10年内运作。目前,太空中有超过30万件碎片,大部分以极快的速度在地球低轨道运行。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拿出2000万美元用于该项研究。研究团队将整合政府、学术界及航空业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6,(5):47-47
两位美国航宇局科学家最近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介绍了太空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地球轨道上现有9000余件空间碎片,未来几年只会有增无减,且尚没有有效而经济的清除方法。目前尺寸超过4英寸(约10厘米)的碎片有约5500吨。即使不再进行航天发射,碎片数量也会因碰撞和解体而继续增加。碎片最多的区域在885—1006公里高度之间.对载人航天威胁较小.但对商业和科研飞行及其它航天活动则有威胁。很大一部分碎片是因卫星特别是留轨火箭上面级爆炸解体产生的。根据美航宇局2004年的一份报告,俄罗斯是产生碎片最多的国家,美国紧随其后,其它来源有法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欧空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9,(4):45-45
国际空间站3月12日遭受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迫使站上3名宇航员不得不按指令进入俄联盟号飞船内暂避。确认危险已过后,宇航员们重返站内。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这块碎片据说并不大,宽约13厘米,来自一台星上发动机。它从距空间站约4.5公里处飞过。NASA发言人说.该局3月11日夜才收到警告.已来不及让空间站采取机动措施。为确保安全.该局让站内3名宇航员到担负救生艇使命的联盟号飞船中躲避。让宇航员躲进飞船是预防性措施.万一情况危急。可让飞船与空间站脱离。  相似文献   

9.
张建松 《航天》2011,(1):7-7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目前已逐渐形成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应对空间碎片问题,有效减缓了空间碎片的产生,得到国际社会好评。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航天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废弃物,也称“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10.
许彤 《中国航天》2005,(4):45-45
3月初,我国唯一专门针对“太空垃圾”的观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它将为我国在太空领域建起安全预警系统。空间碎片也称作“太空垃圾”,指的是人类空间活动废弃物,大到废弃卫星和各类航天器的金属部件,小到固体发动机点火  相似文献   

11.
全球首个充气式活动太空舱成功展开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4月8日,全球首个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太空舱"比奇洛充气式活动太空舱"(BEAM)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全推力型火箭发射升空。4月10日,该舱抵达国际空间站。4月16日,该舱与国际空间站宁静号节点舱成功对接。5月26日进行了首次全尺寸展开的尝试,但其长度和直径仅展开了数厘米,首次展开遭遇失败。5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杰夫·威廉姆斯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太空资源,必须减少或清除太空垃圾。在人类尚无有效回收手段的情况下,考虑利用现有的技术提出一些空间碎片的减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对空间碎片减缓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商业航天兴起和小卫星星座计划密集实施,空间碎片将急剧增长,逐渐占满低地球轨道(LEO)和地球同步轨道(GEO)资源,严重威胁到外空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当前空间碎片减缓管理已不能满足碎片治理需求,空间碎片主动清理和太空交通管理日益受到国际各界关注。同时,空间碎片环境治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对太空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刻不容缓,亟需主动作为、全球联动、快速推进。本文基于碎片清理面临的法律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俄罗斯出现小行星爆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类威胁。加拿大航天局(CSA)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将其"近地目标监视卫星"(NEOSSat)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世界上首个探测和跟踪小行星、卫星、太空碎片的太空望远镜。  相似文献   

15.
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以来,空间目标的数量快速增加,直径1 cm以上的太空物体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万个.在这种形势下,已经多次发生在轨航天器与空间碎片相碰撞的情况.空间交通管理的目标是要保证空间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和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需要进行空间目标探测、碰撞规避等.国外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应...  相似文献   

16.
艾薇 《航天员》2009,(2):32-33
不是新问题 就在美、俄卫星相撞事故发生后的3月底至4月初,欧空局主办了第5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这个4年一届的大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垃圾”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太空机构、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的330多名国际专家。在为期4天的讨论中,与会者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太空碎片测量、环境建模、风险控制、缓解措施和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17.
<正>欧洲航天局(ESA)最近在失重环境下,测试了利用渔网捕捞太空垃圾的技术。在此次测试成功的基础上,ESA将于2021年在太空部署渔网。此次飞行目的是测试渔网(不同于传统渔网)捕获和移除废旧卫星,运载火箭碎片和其它漂浮在太空的人造碎片的能力。ESA的科学家们利用加拿大的"猎鹰"20飞机开展为期两天的试验。该飞机共做  相似文献   

18.
天基雷达观测空间碎片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空间碎片观测中尚未得到确切观测数据的危险碎片的观测需求,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对天基雷达观测的需求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天基空间碎片观测有三个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即如何确定雷达工作体制和平台轨道以提高观测效率,如何有效探测尺度只有几个毫米-几个厘米的细小目标,如何对观测到的空间碎片进行分类和精确定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一个半经验的基于计算机的轨道碎片模型。该模型将轨道环境简化为6个不同的倾角带,每个倾角带都有各自的半长轴和近地点分布及根据不同的碎片来源有其各自的尺寸分布。用碰撞概率方程将轨道碎片分布与航天器上的碎片通量或通过地面探测器视角的通量联系起来。经比较,碎片的半长轴、近地点和倾角分布与美国空间司令部大于10cm的碎片目录是一致的。对于较小的碎片,这些分布与地面望远镜、“干草堆”雷达的测量结果一致,同时也与LDEF卫星和航天飞机的测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0,(10):32-33
9月26日,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SBSS)卫星由“米诺陶”4火箭发射升空。这种卫星可以在太空中观察到其他各国侦察卫星的一举一动,也可帮助民用卫星规避太空碎片。这将是太空态势感知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