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重点关注和探讨了高精度惯性仪表制造技术特征引发的浮子组件微环境体系中污染形成的机理和进入的途径,提出了控制、清除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多余物控制技术本质上是污染物跟踪控制技术,在高精度、高可靠性航天密封产品设计和制造中重视内部空间微环境和微动态环境污染体系对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持久性影响作用,要有效识别零部组件在产品制造各阶段清洁的目的和方法,才能真正消除各种工艺污染对产品性能与可靠性的影响,这也是动压马达多余物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零件加工中内部油路多余物的防止和控制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从多余物的产生、防止和去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比国外多余物治理的先进方法,提出了解决多余物现状的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贮箱内壁多余物的控制与清理一直是运载火箭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通过对贮箱内壁复杂结构多余物清理的难题进行梳理,结合多余物的种类、尺寸、吸附脱附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贮箱翻转台的新型超声微激振多余物清理方案,从仿真分析的角度揭示其清理机理,并结合微激振器结构参数对清理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获得最佳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XU Wei  WANG Yue 《飞机工程》2006,(B09):39-41
起落架和液压系统是飞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和系统,起落架的收放作动筒和其它液压系统内部有多余物存在,将导致飞机起落架收不上、放不下或放不到位,危及飞行安全,这里对多余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控制重点和结构改进方案,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使得起落架和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天运载火箭贮箱多余物防控问题,提出了射流与超声相结合的贮箱多余物立式自动清理技术和称重与尺寸测量相结合的多余物检测定量评价技术,研制了贮箱多余物立式自动清理与检测系统,建立了贮箱多余物自动清理与检测的实现路径,总结了贮箱多余物量化评价方法和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验证了自动清理和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提升多余物防控可靠性的同时,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了火箭贮箱多余物清理从手工到自动、评价从定性到定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行列式的Master-Slave机器手的协调控制算法。通过选择行列式的导入,实现了对Master机器手和Slave机器手各个变量的协调控制。本方法应用于装有视觉传感器的机器手的追踪控制,经过实验证明了基于选择行列式的算法能够实现人类的某些技能赋予机器手,在支援机器手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有效地协调遥控,完成机器手的自主控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装备燃油系统放油油液中掺杂的金属屑、油脂多余物问题,介绍了油液中多余物来源的分析方法,通过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宏观检查、查阅材料手册和结构原理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多余物的成分和来源,并进行使用影响分析,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排除了装备的使用隐患。  相似文献   

8.
路精保  文传源 《航空学报》1988,9(7):356-360
 采用广义输入输出包含原理将多余度控制系统表示为多重包含系统,使之易于分析与设计。讨论了不同控制律的双、三余度控制器的形式,为多余度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涡轮叶片内冷通道多余物的无损检测与高精度提取,以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为检测手段,基于刚性变换与正弦投影之间的关系,求得待测试件与标准试件断层图像方位上的位移参数,对测试件断层正弦图与标准件对应断层正弦图进行配准,提取出多余物正弦图并重建出多余物断层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叶片内冷通道内的多余物,相比传统的基于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的多余物提取算法,该算法在投影域内进行,不受投影数据不完全、扫描系统偏差以及重建伪影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机器视觉导引系统中摄像机的标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无人机(UAV)自主起飞与着陆机器视觉导引系统中摄像机的标定问题,讨论了标定摄像机内参数的重要意义,选定了包含畸变因素的摄像机透视投影模型。采用改进两步法进行摄像机内参数标定,结果中主要参数相对误差均小于1%,位置误差小于0.2像素,证明了所选择模型和标定方法的合理性。分析并验证了影响标定精度的因素,包括模型选择、图像拍摄质量和标定靶精度。针对机器视觉导引的应用条件,基本解决了准确、快速标定摄像机内参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多余物的危害性,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的途径。产品多余物,顾名思义,即不是产品孺要的外来物.这里说的产品,可以是半成品、成品、部件、组件和整机.航空产品,小到元器件、零部件,大到分系统,整个工程都不应带人异物,如金属屑、焊锡渣、屏蔽线丝、导线芯、螺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自动着舰末段机器视觉导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人机的概念,以及目前舰载无人机的发展现状;主要讨论了在无人机自动着舰末段如何利用机器视觉导引无人机识别并跟踪舰艇,使其平稳、准确地飞入安装在舰艇尾部甲板上的拦截网中,实现撞网回收。  相似文献   

13.
单目机器视觉测距技术在无人机自动着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机器视觉的概念,探讨了机载单目机器视觉在无人机自动着舰方案中的应用。在对前方舰艇进行快速探测以及对摄像机进行预先标定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机器视觉理论与方法,以及摄像机内部参数和透视投影几何关系,计算无人机与前方舰艇相对距离。最后展望了机器视觉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最优控制问题,提出了把近代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用于冲压发动机的控制,以提高冲压发动机工作的性能。并提出了冲压发动机最优控制的某些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先进战斗机采用飞行/推进一体化控制技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使各个子系统达到整体性能优化,提高飞机综合性能,减轻驾驶员负担,大大提升飞机作战性能。文中针对飞行/推进系统一体化控制问题,对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新一代战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以采用飞行控制、推力控制和公共设备管理等系统综合的飞行平台关系系统(IVMS)为基础,实现不同安全级别功能,在单处理器模块上的综合,在整个系统中实现功能的多余度配置和故障自动重构,并对我国新一代飞行/推进一体化控制系统提出了总体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控制技术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由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技术可以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进行滚动优化控制,且容易施加约束,因此基于MPC的电机驱动技术正逐渐受到关注。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基于MPC的PMSM电流控制方面所做的研究,并对现有技术中的基于单矢量、双矢量以及三矢量的电流控制技术进行了建模并进行了电流输出波形分析。最后综合比较了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讨论了现有技术尚存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颗粒碰撞噪声检测的单周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王淑娟  翟国富 《航空学报》2005,26(3):362-366
航天继电器的可靠性影响着国防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而多余物问题的预防与检测是提高航天继电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是航天继电器多余物检测的行业规范,目前缺乏对其工作机理的理论研究,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建立了PIND的数学模型,推导了粒子作单周期等幅振动的必要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卓毅  王伟  耿建中  何大全  马坤 《航空学报》2019,40(4):622328-622328
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是舰载机设计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对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轨迹及精确轨迹控制的应用需求进行了讨论,指出其必要性和直观的有益效果;随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涉及的等角下滑航迹率控制技术、进场动力补偿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DP(Delta flight Path)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对减轻驾驶员操纵负担、降低触舰点分散度、减小触舰载荷等方面的收益。研究工作对舰载机的精确轨迹着舰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尽可能减少燃油消耗,并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和环境影响,航空发动机需要保持较高的整机效率。由于涡轮间隙严重影响涡轮效率,为消除其不利影响,分析了叶尖间隙形成和变化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3种不同的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特点,总结了主动间隙控制在提高整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降低维护费用等方面的巨大收益,并对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内需要认识到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并大力开展其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提高机器视觉标定精度的方法。首先,设置标准参考点位置,对机器视觉系统进行标定获得初始标定矩阵;其次,对图像进行处理,视觉检测算法提取标准参考点的准确位置;最后,通过修改初始标定矩阵参数,使计算结果无限接近标准参考点,从而获得更高精度的标定矩阵。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提高狭缝测量和圆孔定位的检测精度,为实现高精度机器视觉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