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火箭公司(Amroc),正在加州美航天技术中心宇航实验室的试车台上继续试验其工业运载火箭(ILV)用的发动机样机。该公司希望在1988年完成该火箭发动机样机的试验、与美国空军签订最后的租赁协议之前,对这种运载火箭进行亚轨道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固体火箭技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创刊于197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七所承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固体火箭技术》作为国内外唯一以"固体火箭"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固体火箭推  相似文献   

3.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火箭总体方案 长征四号丙(CZ-4C)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推进剂三级运载火箭,是在原长征四号乙(CZ-4B)运载火箭的基础上经大量技术状态改进设计而成,以全面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和测试发射可靠性为目标进行研制.  相似文献   

4.
日本正在火箭发动机试验中心新建的设备中进行先进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这些火箭系统将使日本在21世纪具备发射大型新卫星的能力。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国家宇航实验室(NAL)分别管理角田地区的两个研究中心的各项火箭试验活动。H-1和H-2火箭用的氢氧发动机是这两个单位联合研制的。日本航天飞机所需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和21世纪的重型运载火箭用的空气冲压—火箭发动机的各种新技术也正在  相似文献   

5.
周威 《中国航天》2004,(12):26-26,29
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为了将运载火箭发展成为小、中、重型全系列标准型运载火箭.将11K77型火箭(即现在的天顶2)纳入中型运载火箭系列发展计划。这样,11K55、11K77和11K37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运载火箭。这三种火箭共用相同的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助推级、上面级以及火箭准备与发射设施。  相似文献   

6.
苏联在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的25年中,一直依靠五种基本型运载火箭进行轨道发射。这五种运载火箭是: (1)警棍系列(A系列);(2)凉鞋火箭(B);(3)短剑火箭(C);(4)质子系列(D系列);(5)悬崖系列(F系列); 本文将对苏联运载火箭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一预测。当然,这种预测极难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第一代运载火箭是在洲际弹道导弹 R7上改进的,该导弹于1957年8月22日首次发射成功(图1)。有效载荷为3吨的火箭研制,开始于五十年代初,到1953年底,对提议的 REP 方案进行了审查,将有效载荷增加到5.5~6.0吨。在 R7火箭基础上,研制了一个带有空间试验卫星的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正固体火箭技术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ISSN 1006-2793CN 61-1176/V CODEN GHJIFL《固体火箭技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七所承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固体火箭技术》作为国内外唯一以"固体火箭"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固体火箭推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军将对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海射型运载火箭(SEALAR)进行试验。这种火箭能大幅度降低中型卫星的入轨费用,预计于1991年初投入使用。 美国防部于3月28日宣布,海军研究实验室已与Truax工程公司就这项火箭计划签署了一项价值520万美元、为期16个月的合同。在这之前,该公司已经为海军实验室的这项海射型可回收的运载火箭计划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ISSN 1006-2793CN61-1176/V CODEN GHJIFL《固体火箭技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七所承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固体火箭技术》作为国内外唯一以"固体火箭"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固体火箭推  相似文献   

11.
<正>一、艾普斯龙火箭情况简介艾普斯龙(Epsilon)火箭是日本2007年开始研发的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取代已退役的M-V固体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4.4m、直径2.6m、质量91t。该型火箭在设计上具有很多独到之处,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以实现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发射的目的。2013年9月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成功发射了首枚艾普斯龙火箭。2016年12月,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上,由私营企业投资研制运载火箭的情况并不多见。美国休斯敦航天服务公司正是这样的合资公司之一。该公司计划研制一种名叫佩尔什马(即航天工作马)的运载火箭,以便同美国的航天飞机、德尔它火箭,以及欧洲的阿里安火箭展开竞争。本文将对这种运载火箭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阿里安(ARIANE)火箭,是欧洲空间局(ESA)正在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研制阿里安火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八十年代起发射西欧各国的各类应用卫星,使西欧摆脱在空间技术方面受美帝欺侮、控制的局面,并能与美帝争夺国际市场。1973年7月31日正式决定研制,予计1980年底前完成鉴定性飞行试验;当前已进入地面大型综合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固体火箭技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七所承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固体火箭技术》作为国内外唯一以"固体火箭"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固体火箭推进与动力技术相关领域的科技论文、研究报告及综述文章,涉及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武器工业与军事  相似文献   

15.
正"德尔他" 4系列火箭是美国发展的一款大推力、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运载火箭,它延用了"德尔他" 3的上面级和"德尔他" 2的制导系统,新研制了配备有RS-68液氢液氧发动机的公共助推芯级。"德尔他" 4火箭能将4.18~13.13t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与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采用的三垂模式不同,"德尔他" 4运载火箭采用三平模式。"德尔他" 4系列火箭共有5种衍生型:"德尔他" 4M运载火箭、"德尔他" 4M+运载火箭[又分3种型号:(4,2)、(5,2)、(5,4),前者代表整流罩的外径,后者代表助推器的数量]和"德尔他" 4H运载火箭。"德尔他" 4系列火箭共用一个通用芯级,即公共助推芯级,整流罩直径有4m和5m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6.
航天短讯     
《航天器工程》2022,31(1):151-155
<正>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取得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胜据《中国航天报》2022年1月17日报道,当天10时3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试验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宇航发射任务2022年的首战告捷。试验十三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一型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备不同轨道要求单星、多星发射能力。该火箭被誉为"金牌火箭",具有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短周期发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火箭推进》2004,30(2)
俄罗斯化学自动化设计局研制的改进型“联盟-2”运载火箭“罗斯”火箭发动机成功通过试验。据俄新社报道,采用新型发动机能使“联盟-2”运载火箭载重量增加15%,并能大大降低火箭煤油和液态氧的消耗量。另外,“罗斯”火箭发动机在2005年即可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N火箭     
1981年8月11日五点零三分,N—Ⅱ火箭(第二枚样机)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场喷射出桔红色的火焰,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载着静止气象卫星—Ⅱ“向日葵2号”,冲上黎明前的夜空。在这以前,日本曾依赖美国,使用“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了试验应用卫星系列的“向日葵”、“樱花”、“百合”三颗卫星。N—Ⅱ火箭是日本为发射应用卫星而研制的运载火箭。该火箭从1976年起开始系统论证,继而展开研制工作,1980年夏  相似文献   

19.
<正>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是一种新型、高效、灵活、经济的发射模式,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满足各种轨道的有效载荷发射需求。国外海射型"天顶"3SL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从海上发射的液体运载火箭,于1999年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其海上发射方案为通过把整枚火箭装到海上发射平台上,驶往赤道预定海域点位发射,达到显著提高火箭运载能力的目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陆续取得发射成功,某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已连续多次执行发射任务,正式投入各类小卫星的应用发射。该型固体运载火箭继承了我国固体型号和液体火箭的成熟技术,采用模块化、装备化和全域化发射的总体设计思想,综合考虑了陆上、海上的快速发射需求,火箭  相似文献   

20.
当欧洲大型运载火箭——阿里安5的主要部件还在继续进行验证试验(预计将于1995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时,阿里安航天公司就已经开始对该火箭进行初步的市场研究。 阿里安5的发射费用目标是要比目前的阿里安4系列的低30%~40%,这样便可以保持欧洲这种商业火箭系列与世界上现有的或未来的其它火箭进行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