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LY12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电导率和机械性能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Y12铝合金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系统地研究了LY12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电导率及机械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电导率检测控制铝合金产品内部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总结国外转包生产中常用铝合金材料和钢制零件的压痕硬度检测和电导率检测方法的正确运用经验,并且通过实例论述了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零件的热处理变形,从而使经热处理的零件满足工程设计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铝合金热处理时使用聚合物淬火剂,对Aquatensid BW聚合物淬火剂进行了工艺试验:测定了冷却速度曲线、电导率、机械性能和冶金性能等,试验为正确使用聚合物淬火剂提供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6061铝合金零件进行了试生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铝合金在激光粉末床融合技术(LaserPowderBedFusion,LPBF)中的高裂纹敏感性,总结了近年来通过微合金化方法改善 LPBF铝合金成型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微合金元素在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重点讨论了 Er、Zr元素对微观组织的调控即晶粒细化,总结了 LPBF微合金化铝合金的成型工艺研究,分析了微合金改性后热处理工艺诱导第二相弥散析出及对应力学性能的研究。对未来 LPBF铝合金微合金化研究提出展望,开发新的微合金改性铝合金并探索适合工业生产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低成本、高强度的 LPBF铝合金。  相似文献   

5.
7xxx系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因组织不均匀与元素偏析导致成形试样性能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对电弧增材制造7075铝合金薄壁件进行固溶+人工时效热处理(T6态),对比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沉积态试样中晶粒被网状共晶组织包围,Zn、Mg和Cu元素在晶界富集,产生元素偏析。经过T6态热处理后,大部分共晶组织溶解,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与沉积态试样相比,热处理后试样的抗拉强度与断后伸长率增加,抗拉强度从(279.4±5.3)MPa提高至(493.9±10.2)MPa,断后伸长率从3.78%±0.35%增加到9.66%±1.70%。T6态试样的拉伸断口表面密布着韧窝,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涡流电导率法检测飞机结构烧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某烧伤战机的实际检测需要,选用LC4CS及LY12CZ铝合金为试验材料进行烧伤模拟试验,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与电导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强化后的铝合金受热损伤之后,强度和电导率随温度不同都有突变现象,二者温度变化区间接近,且电导率的变化稍微超前,因此,用电导率检测法来界定烧伤范围和烧伤程度比硬度检测法更安全。应用结果表明,涡流电导率法可以准确、快速确定飞机结构热损伤的范围和程度,能够为烧伤战机的抢修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构件不会造成任何破坏,成本低、效率高,这对于飞机修理厂修理热损伤构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1. 范围 a. 本说明书规定了铝合金的热处理,包括对退火、固溶处理、沉淀处理和应力消除的要求。 b. 按本说明书热处理的铝合金满足或超过了MIL-H-6088“铝合金热处理”的要求。不允许铝合金加工厂使用满足MIL-H-6088要求的其它热处理规范代替本说明书。  相似文献   

8.
几种仿制的铝合金锻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618A铝合金是一种Al-Cu-Mg-Fe-Ni系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它基本上是从Al-Cu-Mg系硬铝合金基础上加镍,铁和硅形成的。由于合金中加入了等量的Fe、Ni、元素,生成大量的Al3FeNi相。Al3FeNi相是硬脆的化合物,在铝中溶解度极小,经锻造和热处理后弥散分布于组织中,因而合金具有良好耐热性。  相似文献   

9.
对铸造铝合金ZL114A开展热处理试验,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淬火水温、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铸态和固溶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并优选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540℃×14 h/水冷(55℃)+155℃×7.5 h/空冷,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Al-Cu-Mg-Ag系新型耐热铝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合金成分设计、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及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对Al-Cu-Mg-Ag系新型耐热铝合金的研究及其进展情况.与第二代超音速飞机的其他备选材料相比,Al-Cu-Mg-Ag系合金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成本优势,代表了中强耐热铝合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铸造铝合金ZL114A开展热处理试验,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淬火水温、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铸态和固溶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并优选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540℃×14 h/水冷(55℃)+155℃×7.5 h/空冷,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2219铝合金轧制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分析、电脉冲辅助时效热处理试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系统研究了低密度电脉冲对板材时效热处理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焦耳热效应及其时效后的力学性能与析出相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脉冲辅助时效热处理过程中,板材峰值电流密度呈中心对称分布;80 A/cm2低密度脉冲电流作用下,板材大部分区域的峰值电流密度值在40~120A/cm2范围,温升最大不超过1℃。与常规时效工艺相比,电脉冲辅助时效热处理工艺促进了晶内强化相析出进程,同时改善了晶内析出相分布,使板材峰时效时间从15h缩短到10h,峰时效屈服强度也从283MPa提升到303MPa。综上所述,电脉冲辅助时效工艺有利于缩短铝合金板材时效热处理周期并改善峰时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D70是可热处理强化的耐热铝合金,一般用在高温场合.以2D70铝合金自由锻件为对象,研究了热稳定化处理对合金室温、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合金的高温持久、蠕变性能,并观察了合金在这些高温试验条件下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2D70铝合金的耐热性较好,可在150℃长时使用,175℃以下时,合金的性能和组织变化都不明显;高温下合金的断口呈现沿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孙震 《成飞情报》1997,(1):23-27
总结了国外转包生产实际中常用铝合金材料和钢制零件的压痕硬度检测和电导率检测方法,并且通过实例来论述如何有控制和预防零件的热处理变莆,从而使经热自理后的零件满足工程设计图纸要求,表明美国MDC公司工艺技术的先进性,CAC公司还应进一步对引进工艺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进创新。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形变热处理的电镜组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曙  蒋为吉 《宇航材料工艺》1995,25(4):44-47,51
对LY12铝合金采用几种不同的形变热处理工艺进行实验,并测试其力学性能,从中选出两种强度大致相当,塑性相差较大的试件制成薄膜试样作电镜分析,由此对铝合金形变热处理的强化机理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用147铝合金板材试样,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形变热处理能明显地改善147铝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板材试样经淬火后,即使冷加工变形量仅为1.5%左右,人工时效后,也能使板材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用薄膜试样在高压透射电镜上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证明,147铝合金板材试样淬火后的冷加工变形,强烈地改变了合金在随后人工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过程和特征,这是形变热处理能改善147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用聚合物作介质的铝合金热处理4米空气循环电炉系统技术改造项目,从项目的提出、方案论证、技改方案制定,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我部多数厂原沿用的苏联№747-59《变形铝合金半成品及零件的热处理》已显陈旧.为适应生产的发展,我们经过调研,两次书面征求意见,进行了必要的验证试验,以及两次组织有关工厂讨论,在此基础上,编制了HB/Z5126-79《变形铝合金热处理》指导性技术文件,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铝合金锻件表面气泡的性质、成因、避免方法及过烧组织的特征和判断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合理避免的措施,为今后热加工(锻造和热处理)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2618铝合金进行了(1)固溶处理+峰值时效处理(T6),(2)固溶处理+ECAP+峰值时效处理,(3)固溶处理+ECAP+短时再结晶+峰值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对2618合金的晶粒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拉伸试验机对2618合金峰值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溶处理+ECAP+短时再结晶+峰值时效处理能明显细化2618耐热铝合金的晶粒组织,有效提高该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该新型形变热处理工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2618铝合金强韧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