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通过讨论汉语动词语法化的进程,说明动词句法演变的机制以及导致演变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论文考察了语用义为责备义的"让"、"数"、"责"、"怪"这一组同义动词的历时演变,我们认为:先秦时期,主要是使用"让"、"数"、"让"最为常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责"上升为这一时期的核心词.唐宋时期,"怪"作为口语中的常用词迅速发展,"责"在口语中使用减少,在史书及正式文献中使用较多,而"让"、"数"基本上退出这一语义场,到了元明清时期,"怪"最终成为核心词.  相似文献   

3.
“数名1名2结构”和“数量1名结构”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充当A词的性质及A词与B词的关系不同,使得两者“同型异质”,必须要具体分析它们的功能之后才能正确判断。文章认为,“量词1”已经不再是名词,而是一个尚未完成语法化或正在进行语法化过程的准量词。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是"在上古汉语中多用作指示代词,可以用在主、谓语之间,作用是重复指代主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指代作用逐渐虚化,最终只起到连接主、谓语这一功能,用来表示确认或确定,至此,"是"字由指示代词最后发展演变为今天的判断词。论文通过对文献中"是"字用法的考察,对判断词"是"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科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墨子>中"本"的用法,显示出"本"字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从根本上,完全"这个副词词义.这个义项在<汉语大词典>中并没有出现,收录这个义项对于完善<汉语大词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韩礼德的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军事新闻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研究表明在表达意义的三步选择上都可能出现概念语法隐喻,但名词化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它通过降低级阶,浓缩信息;改变主述位结构,衔接语篇;掩盖参与者,实现语篇表面的中性、客观和公正。  相似文献   

7.
"栉"是先秦时期表示"梳头用具"义的常用词."梳"在口语中出现不晚于东汉末.在魏晋时期,"梳"和"栉"之间在文学语言中呈现同义竞争状态.南北朝时期,"梳"取代"栉"成为"梳头用具"义的常用语.隋唐时期,这种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译英的翻译实践出发,从英语译文的错误以及汉英译文对比中,去发现并分析汉语和英语语法特征的差异.论述了英语语法的刚性、显性和汉语语法的柔性、隐性,并从语言对思维的影响的角度,探讨了汉语语言文化的深邃独特和英语语言的缜密精确.  相似文献   

9.
唐代以前,“决计”尚是一个述宾短语,表示“决定计策”的意义。最晚在宋代,“决计”已经词汇化为一个动词,表“决定”义。其中语义、韵律、心理和用频是促使其词汇化的重要因素。到了清代,“决计”语法化为“肯定”义副词。“决计”的动词用法与副词用法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10.
先秦至秦,"豆科植物或其果实"的能指基本是"菽"。汉代,"豆"进入"豆科植物或其果实"义域,与"菽"同为常用词。魏晋南北朝,"菽"多用于史书或其他书面用语,"菽"退出常用词范围。唐以降至清代,"菽"保留于书面语,"豆"的使用极为广泛;到现代,"菽"退出历史舞台,"豆"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专门指称"豆科植物或其果实"的词。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主要途径有“截取”、“分音”、“组合”、“加注”和“词化”五种形式,其中“截取”、“分音”属于语音层面,“组合”、“加注”属于语义层面,而“词化”则属于语法层面,并且已经涉及到言语层面对语言结构的影响。鉴于双音化是一种涉及整个汉语结构系统的复杂现象,对于其发生、发展原因的探讨,也理应从汉语整体音义格局的变动人手,而不是胶着于某一子系统的静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胡杨傲霜雪,大漠听惊雷. 2021年12月10日08时11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西北戈壁上空,"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托举"实践"六号05组卫星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上苍穹,随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迎来的第400次发射!从此,中国航天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人性论"之争再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这一争论,实质上是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由于争论双方对"自私"含义的不同理解,往往使得争论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因此,撩起"人性自私论"的面纱,科学界定并明晰"自私"内涵,不仅是理论界统一思想,科学认识"人性"的前提,而且也是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自觉抵制"人性自私论"侵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2月10日08时11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西北戈壁上空,"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托举"实践"六号05组卫星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上苍穹,随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迎来的第400次发射!从此,中国航天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接上期) "长征"飞天:载人航天飞行的火箭 为载人航天工...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月,地球上新年将至,人们即将结束一年忙碌的工作,迎来片刻休憩.而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上,一只勇敢的小兔子却仍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着,它认真地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边走边探,兢兢业业地在月球背面进行着伟大的探险.它就是我们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小兔子身后陪伴它的是负责进行原位探测的"嫦四姐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把”可以充当动词、介词、量词.根据意义和功能分类,量词“把”可以分为两类3种:个体量词“把”、集合量词“把”;动量词“把”.论文拟从历时角度来考察量词“把”的产生、发展演变,并努力呈现量词“把”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分四号"(GF-4)卫星在轨调制传递函数(MTF)测试,提出了一种从月球观测试验获得的月球图像中提取刃边目标进行计算的方法。月球表面与宇宙暗背景形成的对比强烈的刃边特征是比较理想的阶跃函数。倾斜刃边法是基于阶跃函数开发的MTF测试方法,在航天光学遥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对倾斜刃边法进行改进,将月球边缘近似为圆处理,利用一阶梯度算子(Sobel operator)提取圆形刃边,开发适用于圆形刃边的MTF算法。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GF-4卫星对月图像,获取在轨MTF,并与实验室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在B2~B5谱段,测试结果均值与地面测试结果分别相差5.6%、3.7%、11.1%、2.5%。在此基础上,对误差来源、测量结果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安全工作者,我们常常提到"防微杜渐"。据《汉语成语小词典》中解释,"防微杜渐"指的是在错误或坏事萌发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人们常因忽略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从小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航天型号研制中,"双想"活动是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现问题隐患、确保型号任务成功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双想"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对其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对航天型号发射场"双想"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射场"双想"工作流程,在型号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奈达、范仲英、钱钟书都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一篇好的译文应该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大概相同或类似的感受.但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大相径庭,译者要翻译出一篇好的译文,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感受,就得不拘泥原文的形式,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躯壳换了一个,但精神依然故我.在再创作过程中,译者三位一体,至关重要,译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着译作的好坏,决定着译文的风格.但译者仿佛一个就着镣铐的舞者--必须受到原文,原作者译语读者等限制.译者要方寸之地舞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必须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