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软着陆和月球背面成像。"嫦娥四号"探测器上搭载了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5台载荷,5台载荷均工作正常并圆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一家公司2014年11月19日宣布,它希望能充分利用公众高涨的科学和空间探测热情,通过众筹方式筹到近100万美元的经费,以着手开展最终将耗资10亿美元的一项私营月球着陆器任务。这家公司名为月球任务有限公司,要开展的任务称为"月球任务一号",拟在2024年发射,兼具科学探测和大众科普双重目的。它希望能借助"敲门砖"众筹网站在一个月内筹得60万英镑,用以支持方案论证工作。按眼下设想,重1吨的"月球任务一号"探测器将落到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太阳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环月轨道器已发射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建立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我国已成为国际月球俱乐部的成员,必将对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月球做出自己的贡献.国际上早就有一个外空条约叫《月球协定》,这个协定同我国正在实施的月球探测活动会有什么关系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月球协定》的分析,探讨我国实施月球探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真空热试验的初步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月球环境条件、设计月球探测器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以及绕月飞行的"阿波罗"服务舱(service module)真空热试验的外热流模拟情况,对中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真空热试验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月震是什么     
发生在月球上的地震称之为"月震"。众所周知,地球每年都发生许多次地震,月球也会发生月震。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虽然现在它是一个几近僵死的天体,但仍然有轻微的活动,因此经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静海西南角设置了检测月震的仪器。此后,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阿波罗"飞船又先后在不同位置放置了月震仪。月面上的6台月震仪组成了检测月震的网络,它可以记录月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震源深度。至1977年8年为止,月球上的月震仪共监测到10000多次月震活动。  相似文献   

6.
激光高度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飞  杨辉 《中国航天》2007,(12):19-23
我国的嫦娥1号月球卫星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绘制一张完整且精确的月球三维地形图,即测量卫星到星下点月球表面的距离,结合光学成像数据,生成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担任这项工作的是卫星上的"激光眼"——激光高度计。  相似文献   

7.
发射短讯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48-148
ESA和俄罗斯打算10年后发射月球极轨探测器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10月10日消息,美国航天网2012年10月8日报道,ESA和俄罗斯正在共同策划一项无人月球极轨勘探任务,打算10年后从月球带回冰冻土壤样本。它被命名为"月球极地样本返回任务"(LPSR),设想在月球南极或北极表面用钻探机器人钻孔,以得到月壤样本。月球两极地区几乎具有永久日照,具备钻探机器人工作的环境条件。他们希望LPSR项目能帮助当局获取多项开发新技术。LPSR定于2020年或2022年发射,将使用为欧洲"火星生物学"(ExoMars)任务研制的钻头技术。LPSR任务还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08,(6):46-49
经过整整一年的飞行与探测,"嫦娥一号"获得了大量有效的科学数据,在我国航天领域创造了许多新的纪录,2008年11月12日,由它获取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公布。专家认为,这张"全月图"在图像质量和影像制作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最清晰的一张。绕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将带领我们走近全月图。  相似文献   

9.
读书     
《航天员》2011,(2):80-80
"一个好的科学作品,应当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新思想,能有助于我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科普书籍激发了人们从事科学工作的热情,同时也给其他领域的人带来快乐和灵感。"——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马丁·里斯《第一入:尼尔·A·阿姆斯特朗的一生》(First Man:The Life of Neil A.Armstrong)简介: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8月21日,据spacedaily网站报道,俄罗斯航天局8月18日表示,批准建造"月球25号"空间站模型,这是"月球–全球"月球探测计划开发项目的一部分,该任务计划于2019年开始。自动行星站"月球25号"将是俄罗斯月球项目的第一个任务。项目的目标是建造一个用于月球极区表面复杂研究的自动探测器。"月球–全球"开发项目将在3.5年内实现。所有工作都将在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3,(6):126-126
<正>据美国《侨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美国NASA使用一种精密编队飞行技术对月球的重力场进行了绘测。此次绘测中测量的月球上多个陨石坑的真实大小可解释月球地貌成因。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祖波说:"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对月球感到惊奇。我们知道月球上暗色的斑块是巨大的充满了岩浆的陨石坑,它们是由小行星在大约40亿年前撞击月球而形成的。"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观察到的陨石坑并不能准确地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首次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截至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已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自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到2016年  相似文献   

13.
<正>备份是"嫦娥"四号原本的使命,奔向月球背面则是它新的担当。此刻,风尘仆仆奔向月球的"嫦娥"四号绝不是"嫦娥"三号的复制品,它所承担的任务,也肯定不是重复它的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首飞"。为了成功实现人类前往月球背面首航的科学和工程目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制人员根据任务的需要,对"嫦娥"四号重新进行"梳妆打扮",可以说,"嫦娥"四号的"五脏六腑"都已"脱胎换骨",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归纳起来,"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相比主要有5个不同。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4):467-467
"在2017年后,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月球基地。"在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上,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5.
会庭 《中国航天》2007,(10):28-33
日本的"辉夜姬"月球探测器(SELENE,也译作"月女神")是阿波罗时代之后最复杂的月球探测任务。"辉夜姬"包括主轨道器和两颗子卫星。主轨道器用于观测月球表面的元素和矿物分布、表面和亚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08,(1):52-55
2007年11月26日国防科工委公布"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张月球图像,嫦娥工程一线专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高级工程师、"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邓湘金做客新浪,解读"嫦娥"一号第一张月球图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在5月24~26日在俄举办的载人空间探测会议上推出了用于在空间站和月球间运送货物和人员的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方案。这种飞船称为"猛冲号",能大大降低飞往月球的成本。根据设想,新飞船将长期驻扎在国际空间站或后续的空间站上,用于把由联盟号飞船送到站上的货物和人员转运到一座国际月球轨道平台。它将依靠由  相似文献   

18.
空天瞭望     
SMART-1探月器到达月球经过长时间的迂回飞行,欧洲SMART-1月球探测器已于2004年11月15日被月球引力俘获,安全地进入了绕月球飞行的轨道。此后几周内,该探测器将进一步调整轨道,最终将进入近月点300公里、远月点3000公里的轨道。按照计划,它将在2005年1月开始其月面科研工作。SMART-1全称为“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1,重370公斤,2003年9月底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是欧洲发射的首颗月球探测器。它的任务包括在月球上寻找水冰。它将首次对月面上的关键化学元素进行全面调查,并将研究月球起源于一颗较小的行星与地球发生的一次猛烈碰撞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Apollo激光后向反射镜阵列的研究,提出用类似于"玉兔"月球车的月球激光发射系统取代月球激光后向反射镜阵列的建议,由地面上的月球激光测量系统实施单程激光测距,达到精确测量地月距离的目的。建议能够开创月球探测技术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4,(1):37-38
“你见过月亮吗?”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见过”。“那你近距离地见过月亮吗?”“近?有多近?”“很近很近,近到你可以看见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份土壤。”“……’,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在嫦娥三号的巡视器(月球车)上就有这样一双眼睛。它能最近距离地观察月球,并进行探测。这就是我国第一台月球双目视觉在轨三维恢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