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直升机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调试、测试与验证需要,设计了机电综合管理系统通用仿真设备,用于模拟仿真各机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和逻辑以及航空电子系统的总线逻辑和工作模式。通过按需配置ICD,该通用仿真设备适用于各型号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研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时网络技术在飞机航空电子地面仿真/验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良  张家玲 《飞机设计》2006,(4):54-57,63
随着现代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化程度的提高和系统功能的增强,在地面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充分验证,可以大大缩短飞机试飞周期,减少试飞经费,加快飞机研制进度。为了完成飞机航空电子系统在地面的仿真/验证/试验,必须建立航空电子仿真/验证环境。我们在多个型号和课题的航空电子系统地面综合试验中,成功地研制开发了航空电子综合仿真/测试系统,组建了航空电子仿真/验证环境,在构建试验环境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实时网络技术,为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地面验证/试验提供了高效、安全、可靠、实时的数据通讯传输平台。本文介绍了实时网络技术及其在飞机航空电子地面仿真/验证中的应用,并重点就实时网络通讯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于直升机SH-60F CV-Helo上的航空电子系统的移动式软硬件综合试验台。研制这个试验台的目的是配合舰载反潜直升机的航空电子任务系统的研制及试验。综合试验装置在航空电子系统的整个生存期中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所谓整个生存期包括航空电子系统的初期研制、系统综合、试飞、海军用户的测试与评价、以及在舰队中的实际使用。试验台的中央处理机是VAX-11/785,航空电子系统的控制则由莫托洛拉Motorola 68000的标准VME模块承担。试验装置的功能十分完备,包括对机载设备在黑盒子一级的激励与测试;飞行软件的开发;用仿真的飞行作战任务对机载航空电子系统进行激励;以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波音在其专用的航空电子综合实验室里,已经开始安装F-22的航空电子系统和相关的地面试验及任务仿真设备。有三条试验线路已经投入工作,且初步的设备试验已经开始。美空军下一代超级战斗机F-22的地面航空电子综合系统试验,准备在1997年开始。全尺寸的F-22航空电子系统试验将覆盖全套系统及与任务情况有关的方方面面,也包括起飞与着陆的情况。可实际使用的武器、子系统及发动机接口等都将被设置定位。  相似文献   

5.
波音飞机公司进行F-22座舱试验波音飞机公司已将F-22航空电子系统和有关地面试验与任务模拟设备安装在其一个专用航空电子综合实验室里。已有3条测试线投入使用,并开始设备的预备试验。据该公司称,1997年将开始F-22的地面航空电子综合。1997年底开始?..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机载电子设备支援系统和航空电子设备地面支援系统;描述了航空电子设备支援系统的关键环节─备件保障。最后探讨了航空电子系统技术的发展─开放式系统结构(OSA)和COTS对航空电子设备支援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航空电子系统地面联试时,有些设备不能按时交付或需要做修改不在试验现场,需要对其他系统进行测试的问题,设计了一套信号仿真系统,该系统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增强了可操作性。文中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并举例介绍了仿真程序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该型教练机现有航空电子系统构型、驾驶员操作程序、接口控制文件深入研究,结合未来功能扩展需求,给出了合理的系统构型分析、功能分配、数据流规划、原相关系统软件改动分析,在此基础上还设计出了嵌入式训练系统技术方案.依据方案研制的嵌入式训练系统原理样机通过系统动态试验、航电系统地面综合试验和飞机地面通电试验,证明系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型直升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和试验要求,研制了用于液压系统地面试验的设备,介绍了该试验设备的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经测试验证,该设备的各项性能均满足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0.
对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相关适航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IMA系统适航认证四个阶段的任务,包括模块认可、应用软件/专用硬件的认可、IMA系统的认可、IMA系统的飞机级综合。自此基础上,总结了IMA系统的符合性验证程序,包括硬件模块测试、独立系统功能测试、IMA系统集成测试、机上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为IMA系统的适航认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艳芳  吕江花  马世龙  黎涛 《航空学报》2019,40(8):322818-322818
航电系统在使用或升级改造过程中进行可靠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当前批量航电系统大量投入使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能高效、快速、准确地对系统进行可靠性检测。由于航电系统安全性要求高,内置检测软件受限,需要外置检测设备通过航电系统指定接口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泄露等行为。检测设备与具体航电系统耦合,检测过程与具体检测设备耦合,难以实现批量航电系统并行检测。为此,通过引入逻辑检测设备,给出了一种航电系统并行检测分层框架,解决检测设备与被测系统耦合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通过逻辑检测设备、检测跳转机和被测主机上检测行为的描述,给出了一种面向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的检测设备协同机制,解决检测过程与检测设备耦合的问题,从而支持多个航电系统并行检测。最后,实现了一个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和实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试验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电子系统的地面综合试验是在仿真器和模拟器的支持下,充分营造飞行和作战的环境,用来暴露系统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以便于及时改进设计。本文叙述了在电子设备高度综合化的现代飞机上,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试验的方法,并对试验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航电系统的综合测试、验证和评估是与系统设计同等重要的系统研制工作。在地面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充分验证,可以大大缩短飞机试飞周期、减少试飞经费、加快飞机研制进度。为了完成在地面的验证/试验工作,就必须建立仿真/测试环境。在构建综合航电系统仿真/验证支持环境中,针对试验室的环境和配置复杂、试验内容和项目多的特点,设计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试验管理平台,可以保障试验高效运行、使试验发挥充分技术水平。试验管理平台作为综合航电系统仿真/验证支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验证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飞机航空电子系统地面验证环境中试验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合航电系统实时仿真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建设飞机综合航电系统测试是飞机研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介绍综合航电仿真系统的原理和功能,提出了一套综合航电系统半物理仿真测试闭环试验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杨军祥 《航空计算技术》2006,36(6):108-112,116
集中控制和综合显示技术在先进作战飞机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合显示处理机作为航空电子系统控制和管理的核心,其系统结构、可靠性及综合显示控制将是系统平台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机载综合显示处理机,根据航空电子系统功能需求及显示控制系统结构,进行了系统层次化结构设计,并对综合显示控制系统的系统显示控制、通信控制及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方案.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试验、应用表明,综合显示处理机性能先进、可靠性高,并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航空电子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6.
飞行管理系统是民用飞机的关键航空电子系统。飞行管理系统制造商有责任对飞行管理系统开展大 量的试验以验证飞行管理系统功能和性能的符合性。考虑数字验证的局限性和飞行试验验证的巨大代价,本文 利用车载平台开展飞行管理系统综合导航功能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飞行管理系统DR/GPS 导航方法能 够满足95% 的飞行时间水平方向达到0.1 海里的导航精度要求,为实际的飞行测试提供了试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 solutions for military avionics tes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ytheon makes extensive use of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 methods in developing special test equipment (STE) for testing military avionics equipment. Such use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ost and schedule sav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test equipment for radar and infrared systems. With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s, a test system can be assembled using COTS products. This brings economies of scale to test equipment, which is normally built in very low quantities. Therefore, the potential cost savings due to COTS usage is proportionately greater in STE than in the higher volume avionics systems that are tested. A second major benefit of using COTS products is that test system development schedule cycle time is greatly reduc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s (OSA) to avionics testing. The following major architectures are surveyed: VME bus, VXI bus, IEEE GPIB, IEEE 1149.1 JTAG test bus, 1553 Military Bus, Fibre Channel, and COTS Test Applications Software. We describe how the benefits of OSA have been extended at Raytheon into achieving vertical test commonalities. The flexibility of OSA can be exploited to provide an overall optimum test solution, taking all levels of test into account. For example, test systems can be tailored with COTS products to provide integrated methods for avionics tests at the module, unit, and system levels. Test systems can be configured to maximize the reuse of COTS hardware over all test levels. Test software can also be programmed to optimize such reuse over levels of test. Additional test verticality synergies derived from such OSA usage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est false alarm avoidance; test cones of tolerance optimization; and efficient test of field returns  相似文献   

18.
基于TestStand及LabVIEW软件平台,以航电通用故障监控软件为例,从测试架构、测试逻辑等角度,为航空电子软件自动化测试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航空电子系统要求航空任务的执行具有确定性、可预测和可控性。深入分析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实时性需求,提出了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可信性的定义。首次将可信计算引入到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中,建立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软件可信运行环境构建方法和可靠性增强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保障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预测性,对保证飞机任务的执行及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研制适合于中国大飞机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a strong requirement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avionics systems with a more integrat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structure. This integrated avionics system will us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computer automation with more innovative signal processing, sensor fusion and expert system software to reduce pilot workload, while improving total system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Expert system software packages will be implemented within the core architecture of these next generation integrated avionics systems to assist the pilot. The expert systems will consider the pertinent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the ``sensor' subsystems 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xpert systems then consult their knowledge base and rule base software structures to determine alternative reactions to the perceived situation. Then pending upon the critical of the function, situation and reaction, the expert system could either execute the most favorable reaction or display the suggested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to the pilo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requirement, the enabl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potential structure of this next generation of avionics. It concludes with two examples of the potential of future avionics expert systems. The two examples are 1) A Navigation and Route Planning Expert and 2) A Threat Assessment and Threat Reaction Expert. Significant things are happening in technology at an accelerating pace that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generation of avion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