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传统的报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样新媒体对高校校报的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继续引领校园舆论,是所有高校校报人所引以深思的问题。列举了信息时代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对高校校报的冲击,特别是在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读者阅读兴趣、读者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分析了高校校报和网络媒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各自的长处和特点,并初步提出了高校校报机构调整和加深内涵建设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办好高校校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记者队伍,这既是办好校报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阐述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学生记者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报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媒体,具有引导舆论和培育人才的独特功能.从营造舆论环境、贴近校园生活、增强校报的可读性等方面入手,论述了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副刊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挥校报副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把握校报副刊自身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报以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教育文化特色及高品味、高格调、高水准的价值取向,已在我国新闻出版业获得应有地位。校报所担负的宣传教育、指导工作、传播信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服务读者、舆论监督六大重要功能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日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交流不断扩展、教育模式和格局不断变化,随着知识经济对高校的影响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以新闻属性为立体、教育文化为内涵的校报所担负的义务和责任,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会愈来愈大。又由于校报所具有的校园区域性,即面对的新闻受众主体为不同素质结构、不同社会地位的对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使得校报与学校教育教学那种交汇、互感的相关作用非常引入注目。而校报副刊是校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副刊副刊,半壁江山”,报界这句行话高度囊括了副刊的要素功用和内在特征。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实际能力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情势下,校报副刊所发挥的功能将更广泛、更深刻、更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6.
提高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高校历来是统战工作的主要阵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因此要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理念的创新、完善高校统战工作机制、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方式方法、搭建"同心"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理论性很强,这也正是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地方,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深刻性与批判性有了很大发展,喜欢探究事情背后的原因。因此,要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关键还在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以理服人",而要做到"以理服人",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和艺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于创新,在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等方面均应有所改进及加强,为此着重从方法创新方面进行了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校报编辑应针对高校工作的特点和新闻写作、编校的知识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高尚的奉献精神、过硬的业务能力、不徇私情工作态度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校报质量,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契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整合自身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融为一体,这是地方高校发挥优势、扩宽职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一个中心三个主体五个机制"平台为基础,通过改变观念,地方高校要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明晰关系,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地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强化应用,加强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拓宽领域,提升高校的多元化服务能力等路径,增强地方高校在区域发展中的智力引导和创新服务的功能,努力实现共建共享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科技事业发展,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推进"放管服"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意见。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一放就乱"现象的发生,提出了通过提供全过程服务、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内控和监督、建立综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推进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在高校的实施,以期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阐述制约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理论研究、强化健身性、竞技性、科学的选择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加强创新建设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并且进入多类型快速发展时期。新时代下,应用型高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必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应用型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通过剖析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涵和应用型高校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探索研究了应用型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方法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澄清了服务学习认识方面的两个误区,阐述了中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具体分类及其在中国高校的发展现状。研究显示,中国高校服务学习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专业教师欠缺;组织不规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服务对象的范围狭窄。基于此,提出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健全组织管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破解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难题来解读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从分类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三方面,阐释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三种基本形式。从陕西省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原则要求、中西部升本院校"填平补齐"相关政策、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向、陕西省高教综合改革和"四个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共建和对口支援指导意见、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加强西安市域以外省属高校建设要求、"贴近地方经济特点和产业需求"、落实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纲要精神等九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5月北京年会简介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会议已成功举办九届,在学术、技术、理论、应用、人才各方面产生了大量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扩招形势的发展,各校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源竞争战,对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院校来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功夫应下在“四个创新”上。  相似文献   

18.
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基本建设档案管理,是高校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基建档案的内容特点和主要作用,将高校发展建设中基建档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进行一些探讨。要充分发挥基建档案作用,必须保证基建档案的数量和质量,使其具有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应采取的方法及措施是:提高基建档案立卷部门的归档意识,建立优质基建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档案文件材料的质量检查,强化基建档案的验收工作;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改进基建档案的利用及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支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要顺利实施的基础是加强合作保障平台建设.实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需要在合作组织内外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扶持,需要其它组织、社会民间团体的大力协助与配合,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从系统分析理论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形成促进合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与激励机制;设置与校内产学研合作需要相适应的协调与管理机构;建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服务与网络化支持系统;制定有利于地方高校校内外人员交流的人事管理制度等,形成较完善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国家决策,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实现内涵发展,破解转型发展困境的需要。应用型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坚持"学生满意、企业欢迎、同行点赞"建设理念,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应用型高校转型成功,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