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智能桁架作动器/传感器位置优化中的遗传算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光  李东旭 《宇航学报》2007,28(2):461-464
研究了空间智能桁架振动控制中的作动器/传感器位置优化问题。在对作动器/传感器进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推导出整个空间桁架机电耦合作动方程和传感方程。基于作动效率和观测效率,提出了不依赖于控制方法的位置优化准则,采用遗传算法对作动器/传感器位置进行了优化。最后针对空间智能桁架进行了位置优化仿真和模糊振动控制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遗传算法优化此类问题的优越性、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概述开展武器型号研制"三化"的作用与意义,明确武器型号研制各阶段的标准化主要任务,探讨如何在武器型号研制中有效地推行"三化"设计,并分析提高武器保障设备与设施"三化"水平的几项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推力矢量控制电动伺服机构控制器的可靠性与冗余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无位置传感器的双模控制器方案,分析了双模控制器的原理与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模式下的转子位置检测技术,利用电机的反电动势过零点获取电机转子位置信息的方法,设计了分压电路、带通滤波器、比较器构成的反电动势过零检测电路,通过电动伺服机构平台的试验验证,表明采用双模控制器的电动伺服机构能独立工作或自动平滑切换工作,克服了单一工作模式的不足之处,节约了冗余设计的空间与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运载器伺服机构曲柄与发动机游机摆轴不锈钢连接螺钉"咬死"问题,通过对不锈钢材料在液氮深冷条件下的特性分析,提出了"液氮深冷"的拆卸方法。利用"液氮深冷"方法,实现了在发动机游机摆轴螺纹完好的情况下,顺利地将伺服机构曲柄连接螺钉分解下来,确保了某运载器的按时出厂,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电动伺服机构微机检测系统的组成、工作特点和性能指标,重点叙述该系统的测试程序和工作过程,进行了误差分析,并给出了误差计算公式。应用该系统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电动伺服机构的技术性能,可提高其测试精度和效率,实现了测试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浅析产品设计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在武器装备研制中推行"三化"的意义,介绍"三化"的方法、对象以及三者之间的共同点、联系与区别,并对企业开展"三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在型号研制中开展"三化"设计的基本途径,分析开展"三化"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探讨型号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三化"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加强对"三化"实施过程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CAM技术在伺服机构研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指出采用CAM技术是提高伺服机构产品制造质量、缩短研制和生产周期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伺服活门。它由脉冲调制器和机电作动器以及变截面活门组成。本文也叙述了这种活门的工作原理和它的传递函数。同时也给出了这种活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高可靠三冗余伺服机构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载人航天高可靠伺服机构系统的研制历程,介绍了载人航天运 载火箭三余度伺服机构系统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可靠性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1.
作动器与传感器优化配置的逐步消减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离散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性的原则,提出一种选择作动器和传感器配置位置的次优方法,它根据每个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对可控度/可观度的贡献大小,逐步消减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直到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为希望的作动器/传感器数目为止。这种方法简单而且计算效率高。通过对一个空间桁架结构的作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研究,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建立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适时制定产品标准和在产品开发研制中推行“三化”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如何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并对开展“三化”设计的含义及其实施举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Kaiser Marquardt 公司已经研制了一种直接作动式推进剂喷注器阀门来替代目前航天飞机轨道复位控制子系统主推进器使用的先导式阀门。设计的新阀门是对目前使用阀门缺点的改进,包括:对氧化剂系统内硝酸铁污染的敏感度,低温和干密封泄漏,及由于压力冲击导致的误动作。作为未来的替代阀门,设计的直接作动式阀门(DAV)使装有直接作动武阀门的主推进器完全可以替代装有先导武阀门的推进器,正因为采用相同的结构和电气接口,所以不需改变子系统的设计就可实现替代。直接作动式阀门包括一个波纹管使推进剂与作动器隔离以达到最耐硝酸铁和其它污染的目的,并且允许作动器选用最佳材料。波纹管同时可提供部分压力平衡以减少对电磁力的需求。由于直接作动式阀被迫受到原先的先导式设计的同样严格的外廓尺寸和功率的限制,所以直接作动式阀门电磁作动器的设计用 Kaiser Marquardt 公司的计算机程序高度优化.直接作动式阀门用锥面密封代替先导武阀门平面密封设计,这已经在其它阀门方案中被证明更为有效。直接作动式阀门内部的流场分布比靠液压作动主级的先导式阀门简单得多.设计的直接作动式阀门使推进剂陷坑最少,因而没有流道节流产生的在压力冲击时使阀门微微开启的压力不平衡。本文包括阀门设计说明书和阀门研制试验结果摘要。在研制方案阶段制造的阀门正用于 NASA 的白沙试验室的一种推进器海平面试验方案,接着将是子系统海平面试验。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永登攀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发展的计划.在载人工程一期,曾广商院士带领研制团队参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提出了多数表决故障吸收三余度伺服机构方案.他组织、指导、鼓励研制队伍加快设计,一一攻克了功率匹配优化、结构布局、热设计和寿命问题等新难点.样机终于按时试制出来,调试、验证也基本上一次成功.自此,我国有了自行研制的两种用于载人飞船运载火箭推力矢量控制的高可靠性伺服机构,奠定了三余度伺服机构技术改进、进一步完善成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MX导弹装弹坞发射装置所用的装在作动器内部的整体燃气发生器设计方案。此方案比之地下壕沟武器系统方案所用的在作动器外面安装燃气发生器的设计方案为好。虽然,现在美国政府由于经济上的考虑,己将MX导弹改为地下井发射,但是这种与作动器成为一体整体燃气发生器方案却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对于一次作动到位的作动系统,比如可延伸出口锥的伸展作动系统就可以采用整体燃气发生器方案,而不要象推力向量控制系统那样将作动器和燃气发生器分开。  相似文献   

16.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于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并获得了圆满成功。该火箭的第三子级采用了双向摇摆伺服机构,这在我国运载火箭史上尚属首次。本文介绍了这种伺服机构的研制情况、组成、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三化”工作在现代武器装备研制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武器装备研制中“三化”工作的现状,研究并探讨了在武器装备建设中开展“三化”工作的新理论、新内涵、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超静平台作动器的疲劳寿命特性,以其在轨执行巡天任务时的复杂工况分析为出发点,开展了典型工况下的超静平台物理试验,获取作动器实测载荷数据;采用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疲劳损伤系数计算,根据“累积损伤-临界损伤”干涉模型进行累积损伤建模,推导了基于损伤系数外推的作动器概率疲劳寿命解析模型;利用最大损伤系数对应工况进行试验载荷谱设计,开展作动器疲劳寿命试验获取疲劳寿命分布,结合模型计算给出超静平台上不同损伤系数对应作动器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运用建立的方法及模型,能够结合超静平台巡天任务工况,利用基于载荷谱编制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计算出平台上各作动器可靠度随在轨时间变化规律及概率疲劳寿命,可为超静平台作动器等一类在轨工况及载荷谱复杂、多样的空间运动机构提供一种真实有效的寿命评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型战术导弹对摆动喷管伺服系统提出的小型化大功率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伺服系统的单喷管双摆驱动装置。该装置使用2个相互垂直的直线式电动伺服机构共同推动喷管进行摆动,采用无刷直流电机和滚珠丝杠减速器的结构形式,实现了系统的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可提供大输出力矩,并具有良好控制精度。通过对该系统进行运动分析与建模,研究了2个直线式电动伺服机构的运动非线性特性及相互间交连耦合干扰,分析了两者的成因、随摆角分布规律及其对喷管摆动角位置精度的影响,给出了任意摆角下的双通道指令计算方法,据此采用双通道协同工作的方式精确控制喷管摆动方向和摆动角度。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六七基地在型号研制实际工作中开展标准化的情况 ,并从加强标准的制定 (修订 )、实施与监督 ,开展综合标准化和产品“三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实施进行动态管理等方面 ,对促进型号研制 ,加速研制进度 ,满足型号研制需要等工作效果作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