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内采用高速CMOS相机记录了时均风速线性上升的来流条件下运动沙粒的图像。根据二进制图像标记像素的连通性,从数字图像中提取相机拍摄区域内沙粒的数量N,由此计算得到风沙流的瞬时含沙量C。获取图像的同时,使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MiniCTA配合55R49热膜探头测量观测域上方主流位置和跃移层顶部附近的风速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风沙流中的瞬时含沙量总是非稳定的,其变化频率至少在100Hz以上。风沙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大气湍流脉动对含沙量的作用与沙粒粒径相关,粒径越小,风速脉动作用越大。当粒径≤160μm时,风速的微小变化即可引起含沙量的明显波动,二者高度相关。当粒径较大的时候,如300~500μm,只有较长时间较大幅度的风速脉动才能使含沙量有较大幅度的变化,研究时均风速变化对含沙量的影响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导出了正弦来流条件下的大气表面层平均风速及湍流强度的计算式。在环境风洞中使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IV)对正弦来流条件下的大气表面层平均风速廓线和湍流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正弦型来流条件下所模拟的大气表面层在不同高度上风速均呈正弦规律波动,测量得到平均风速与导出计算式结果一致,相当于在定常风速廓线基础上叠加一个周期与主流风速一致、振幅随高度变化的正弦波动函数。每一个相位的湍流强度沿高度的分布均与定常来流条件下的湍流强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且湍流强度的大小随相位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3.
风沙流中近床面沙粒三维运动的LES-DE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开发的大涡模拟( Large-Eddy Simulation,LES)和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的数值计算程序,对风沙气固两相三维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近床面沙粒的起跳速度、起跳角、入射速度和入射角的概率分布,以及沙粒展向速度的分布做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两相耦合数值模型,能够复现风沙输移中散体沙粒的运动特征;入射速度和起跳速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随着来流平均风速增大,概率分布呈现集中趋势;入射角、起跳角分别集中在10°和15°左右,表明沙粒动能向垂直方向转移的趋势;沙粒的展向速度的随来流风速增大而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风沙两相流动光学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自风沙动力学诞生以来所使用的各类光学测量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针对最新光学测量技术在近代风沙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了PIV、高速数字图像测量及其图像处理技术在风沙两相流中的应用,指出光学测量在时间和空间的解析能力上的持续增长将为沙粒微观力学解析和风沙流宏观统计规律获取提供充足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双极性等离子体激励器圆柱绕流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低速风洞中利用多级双极性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圆柱绕流的流动分离。实验风速U∞=10m/s,基于圆柱直径的雷诺数Re=2.8×10^4,在实验中将两组三级双极性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在圆柱模型肩部,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圆柱的尾流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定常和非定常激励均能抑制圆柱尾迹区,等离子体激励强度是影响激励器对圆柱绕流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非定常脉冲激励耗电少,对流动控制能力强,效率明显高于定常激励,脉冲激励频率影响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流动的控制能力。在实验风速为10m/s时,脉冲激励频率与圆柱涡脱落频率一致,流动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内场风环境定量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型水平速度传感器,测量体育场内场水平风速,同时用烟线示踪粒子显示方法,同步辨别了传感器所处位置的风向。通过图像处理,获得体育场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内场各测点的水平速度矢量,并给出了变化的速度场水平方向瞬时流线,对该体育场在风作用下内场风场的品质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7.
对等离子体诱导流场特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双稳态非对称分离涡带来的连续比例控制困难的问题。在封闭光学玻璃箱体内,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20°顶角圆锥附近静止大气进行了定常和脉冲循环控制,对等离子体诱导的圆锥截面绕流速度场进行了二维PIV测量,对定常控制和脉冲循环控制下最大绕流速度及最大轴向涡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定常控制模式,脉冲循环控制下沿垂直于圆锥截面对称面径线分布的时间平均切向速度和轴向涡量范围较广;在脉冲循环控制下,动量传递的主要表现在离散涡的形成而不是气流的加速。  相似文献   

8.
风洞中非定常复杂流场的实验研究要求先进的测量技术.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测量平面流速度场、平面压强分布、模型位置和变形、模型温度以及定量的高速流可视化等技术.DLR(德国宇航研究院)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包括从低速流到跨声速流、从增升装置到螺旋桨和旋翼、从弹射装置和水塔储水罐尾迹流旋涡到三角翼上涡破裂现象等的研究.由于跨声速风洞的特殊环境,将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用于跨声速流要求专门的技术开发和有经验的科学家.给出了DLR空气动力学和流动技术研究所将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应用于跨声速流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45°斜丝热线风速仪(HWA),在近最高效率和近失速工况下测量了一台两级对旋轴流风机的定常与非定常流场。结果表明,近失速状态下的损失增加主要集中在两列动叶之间叶顶附近区域,此区域内,近最高效率状态下时,后级动叶的位势流影响略占优势;而近失速状态下时,前级动叶的尾迹影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线风速仪(HWA,Hot Wire Anemometry)测量了D300mm×2000mm圆管内旋转流切向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测量结果表明在圆管的中心区域,瞬时切向速度随时间的波动变化较大,而靠近边壁区域瞬时切向速度随时间的波动变化较小,中心区域瞬时切向速度的脉动幅值远大于壁面区域的脉动幅值。通过对瞬时切向速度进行频谱分析可知,瞬时切向速度的波动频率沿径向和轴向基本一致,但在出口区域频率有所增大,圆管内的瞬时切向速度出现低频波动是旋转流的摆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对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沙粒蠕移运动进行了高速光学测量并获取了数字图像序列。经过非负图像减法、自动阈值法及双向粒子追踪算法的依次运算,提取了足量的有效蠕移运动轨迹。从轨迹信息中获取了蠕移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了以起动方式划分的两种蠕移运动的比重特性及其随摩阻风速的变化规律:流体起动蠕移代表整个蠕移运动的稳定变化部分,而碰撞起动蠕移代表动态变化部分;随着摩阻风速增大,前者比重减小,后者比重增大;在摩阻风速超过临界值之后,蠕移运动的主导形式从流体起动转化为碰撞起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表面热膜测量了定常来流条件下某超高负荷后加载叶型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流动,并与壁面静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膜用于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附面层流动测量可靠性较高;热膜测得的准壁面剪切应力及相关统计参数能准确地判断附面层分离、再附着和转捩位置;在低Re数条件下,分离泡尺寸和转捩区长度随来流Re数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附近气流特征及湍流扩散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非静力、能量闭合的大气边界层模式对建筑物附近的气流和湍流特征进行了模拟,为了检验模拟结果,将风场和湍流场输入到扩散模式获得了建筑物附近腔区和尾流区内的污染物浓度分布。结果与同样条件下的风洞测试的结果吻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来流风速增大的情况下,建筑物下游的尾流区范围变化不大,而腔区范围增大,湍流运动增强。本文所用方法比采用拟合经验公式描述尾流、腔区的特征更能反映不同建筑物、不同来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照度、高速物体测量等应用场合,介绍了一款高灵敏度的线阵相机的研制方案,相机的线阵CCD芯片采用DALSA公司的IL-E2 ,它具有96级TDI功能,灵敏度比一般的线阵CCD相机提高了约20倍,大幅度提高了相机的整体响应水平,通过试验,得出结论,TDI性能的良好发挥必需依靠图像与TDI数据流精确的同步,即使10%的失步也会造成相机灵敏度的严重退化,因此在精确控制像速度的情况下,更适合作为一款遥感相机来使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表面热膜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栅附面层特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表面热膜测量了定常来流条件下某超高负荷后加载叶型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流动,并与壁面静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膜用于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附面层流动测量可靠性较高;热膜测得的准壁面剪切应力及相关统计参数能准确地判断附面层分离、再附着和转捩位置;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分离泡尺寸和转捩区长度随来流雷诺数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应用PIV技术测量压电型自耦合射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  张堃元  沙江 《航空学报》2007,28(1):20-24
 采用PIV对激励信号频率为300 Hz、 400 Hz和500 Hz的矩型出口自耦合射流流场进行测量,应用相位锁定技术,测得一个激励周期内12个相位的瞬时流场,并由120张瞬时流场图像的平均得到了射流流场时均流动特性。分析了3种频率下的流场结构,发现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射流的扩张半角近35°,稳定增长区的中心线速度随流向距离的-0.511次方变化。当频率为f=400 Hz时流量增长率高达4,动量增长率最高达4.5。当沿流向距离y/h>40后自耦合射流的动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定常二维平面射流动量保持不变的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控制翼型流动分离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的流动控制能力,在常规大气环境,来流风速分别为20m/s、30m/s、40m/s条件下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抑制NACA0015翼型流动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能有效的抑制分离,实现增升减阻,但随着来流风速增加,有效控制的起始和终止攻角均变大,攻角区域却逐渐变小;可以通过在翼型分离点附近布置等离子体激励器,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输入功率,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傍山地区的强风场特性实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某傍山地区的强风现场测量研究。采用较高频响的风速风向计与实时数据检测处理系统测得了该地区的风特性,并对一次冬季强风记录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反映强风脉动特性的两个重要参数-湍流度和阵风系数的关系,指出脉动风速的概率分布直接影响了二者比值大小。此外,通过实测结果与邻近气象站的同期记录比较,发现二者的相关性很差,在整个强风过程中,该地区的最大瞬时风速和平均风速都远远高于气象站的记录,表明傍山地区局部风场有很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利用遥测信道准实时传输机载大面阵高速相机图像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大面阵高速相机图像准实时下传系统,分析了图像数据下传的实时性.该系统在记录高速相机原始图像的同时,可对图像进行抽帧、缩小画幅、压缩处理,并实时下传到地面用于监视.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在靶场试验结束后几分钟内,将关键时间段的原始图像逐帧下传到地面,实...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型上单翼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翼大挠度变形检测难题,提出了大倾角相机视场下机翼的非接触三维全场变形测量方案。根据上单翼飞机结构特点,将预先标定内参数和相机外参数的共轭相机组安装于飞机垂直尾翼上,采集飞行中的机翼变形图像。首先,提出了大倾角弱相关散斑匹配方法,解决了相机在大倾斜角度状态下采集到的机翼变形弱相关图像相关性差,难以相关匹配的问题。其次,由于测量相机安装于垂直尾翼,飞行测量过程中相机会受到气流扰动产生振动,本文提出了一种相机动态校正方法,通过在机背布置预拉伸刚性不动编码标志点,实时解算基准相机的绝对外参数,进而确定共轭相机的绝对外参数,实现所有测量相机外参数的动态校正。最后,开发了机翼变形全场测量软硬件系统,搭建了缩小比例机翼模型试验台并进行了仿真测量,对系统测量精度进行了比对分析。测量结果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对实机测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