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立新  蔡峨 《推进技术》1993,14(5):31-38
引用均质材料的冲蚀疲劳理论,研究了碳/酚醛材料应用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情况下的侵蚀特性;分别对无碳化层和有碳化层两种状态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综合热化学烧蚀计算与实验对比,得到粒子冲蚀的定性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最短长度的轴对称拉伐尔喷管,在FD-04D电弧加热器上对三维四向石英/酚醛复合材料进行的驻点烧蚀试验,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拟和出材料的质量烧蚀率与气流总焓和驻点压力的关系式,即m1=aHs^bPs^c。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此关系式,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这种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  相似文献   

3.
碳-酚醛材料的温度场及烧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雷  蔡峨  冯文澜 《推进技术》1990,11(1):14-19,6,81
本文研究了碳-酚醛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中的烧蚀机理及性能.阐述了烧蚀过程中化学反应、粒子侵蚀及剪切力作用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了计算.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得到了综合考虑化学、机械两方面因素的烧蚀计算经验式.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颗粒冲刷条件下高硅氧酚醛烧蚀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江  何国强  刘洋  陈剑  娄永春 《推进技术》2005,26(4):381-384
利用高过载模拟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高硅氧酚醛材料烧蚀机理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高浓度颗粒流冲刷条件下高硅氧酚醛材料的烧蚀比常规条件下要严重的多,其机理主要是高浓度颗粒流冲刷对炭化层具有强烈的剥蚀效应;相同条件下高硅氧酚醛材料抗颗粒流冲刷的性能明显比石棉酚醛模压材料差;增强绝热材料炭化层的致密性和韧性是提高绝热材料抗颗粒冲刷能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建立高浓度颗粒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烧蚀建模的思路,为高过载条件下热防护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电弧加热器湍流导管试验装置上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试验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烧蚀材料的有效烧蚀焓与冷壁热流密度、壁面压力的关联式。在一定热流、压力范围内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碳/酚醛复合材料的有效烧蚀焓和质量烧蚀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研究三维整体纺织碳/酚醛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纤维体积分数和不同编织结构的碳/酚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烧蚀试验,利用TalyScan150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对试样烧蚀后的表面进行测试,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维四向结构的碳/酚醛复合材料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烧蚀性能变好,较低纤维体积分数(50%)的三维五向结构碳/酚醛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表面特性对防热材料烧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碳/酚醛防热材料的烧蚀性能,着重对碳纤维的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表面状态对防热材料烧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纤维的捻度和浆料。为了改善材料在高状态试验条件下的烧蚀性能,降低纤维的捻度和上浆量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电弧加热器试验设备上进行复合材料烧蚀/侵蚀试验技术,通过改进电弧加热试验设备和粒子播发系统,将石墨粒子均匀注入到高压混合室中,与高温空气混合后经过超声速粒子加速喷管形成烧蚀/侵蚀试验流场,对驻点模型进行试验,同时建立了相应流场参数的测试、计算方法。并对C/C和含钨C/C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有粒子流场的均匀性和重复性较好,能满足材料的烧蚀/侵蚀考核试验要求,且含钨C/C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高于C/C材料。  相似文献   

9.
碳/酚醛复合材料是继玻璃/酚醛,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之后的又一代新型防热材料,它具有密度小、纯度高,有效烧蚀热高等优良性能,不仅在正在服役的美国民兵Ⅱ弹头MK-12上得到应用,而且将应用在80年代末投入使用的MX导弹  相似文献   

10.
保形烧蚀材料基于酚醛浸碳烧蚀材料而发展,主要为未来火星的进入、下降和着陆系统的防热而研发。本文简要回顾了酚醛浸碳烧蚀材料的发展及运用,对保形烧蚀材料的应用需求进行了介绍,主要描述了保形烧蚀材料的定义、研制过程及相关气动热试验。  相似文献   

11.
防热复合材料抗粒子侵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含钨C/C复合材料、细编穿刺C/C复合材料等防热材料抗粒子侵蚀性能及其形貌特征。针对试验结果,探讨了目前侵蚀性能试验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同种类的防热复合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抗粒子侵蚀机理和形貌特征,以侵蚀系数Cn值表征不同防热材料抗粒子侵蚀能力的大小具有不直观性。  相似文献   

12.
EPDM的烧蚀模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洪庆  严红 《推进技术》1999,20(4):36-39
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绝热层的EPDM是一种炭化型热防护材料,受热时形成炭化层和热解层,在燃气和粒子冲蚀下不断减薄并带走热量,有效地保护燃烧室壁。采用气动热化学烧蚀机理,扩散和化学动力学双控制机制,并计入气流与粒子的侵蚀,建立了EPDM的烧蚀模型;同时将烧蚀与移动边界下的传热相耦合进行烧蚀率预示。根据模型预示的烧蚀率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3.
以PAN预氧化纤维整体毡为增强体,经碳化、等温CVI致密化后制备多孔的C/C复合材料预制体,利用气体压力浸渗法将Cu引入C/C预制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采用氢氧(H2-O2)焰考核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经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对不同烧蚀区域的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制体密度为0.96 g/cm3的C/C-Cu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4.75μm/s、0.223 mg/s,烧蚀性能优良;其烧蚀表面具有不同的宏观形貌,在烧蚀中心区产生了明显的凹坑,主要烧蚀机制为C/C预制体的氧化和铜基体的机械冲刷;烧蚀过渡区聚集了大量的铜基体,其烧蚀机制为Cu的热氧化和机械冲刷;烧蚀边缘区材料表面变黑,主要因为C/C的氧化。为了提高C/C-Cu的烧蚀性能,需要发挥C/C预制体的"钉扎"作用,阻止Cu在高温下被气流冲刷而发生流动。  相似文献   

14.
固体火箭喷管烧蚀和传热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洪庆 《推进技术》1993,14(3):22-28,35
总结固体火箭复合结构全喷管烧蚀和传热计算中的基本问题:二相跨音速喷管粘流,燃气与喷管壁面的换热,不同材料的热化学烧蚀模型,粒子侵蚀,烧蚀控制机制,移动边界下的瞬时导热,烧蚀与传热的耦合,复合结构全喷管烧蚀和传热的CAD,以及测试等。在解决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对复合结构全喷管可获得其烧蚀率和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改善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抗冲刷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抗冲刷性能的重要性,国内外改善绝热层抗烧蚀和抗冲刷性能的途径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颗粒冲刷对绝热层烧蚀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江  刘洋  娄永春  陈剑  王希亮 《推进技术》2006,27(1):71-73,87
设计了两套冲刷状态可调的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颗粒冲刷对绝热层烧蚀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刷速度是影响绝热层烧蚀的最主要因素;颗粒冲刷速度较低时,即使颗粒浓度很高,烧蚀率也并不是很大;对烧蚀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最大线烧蚀率与颗粒冲刷速度平方接近正比关系,而颗粒浓度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17.
粒子侵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松柏 《推进技术》1993,14(1):40-45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速燃气对热防护材料有很大的侵蚀作用,特别是燃气中的氧化铝粒子对材料的侵蚀起主要作用。为此,本文对粒子侵蚀问题做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用以计算粒子侵蚀速度的方法和公式。最后的算例表明,此方法可行,并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将粒子云侵蚀条件下的驻点表面后退分解为无粒子烧蚀部分、粒子云引起的烧蚀增量部分和粒子撞击物面引起的直接侵蚀部分。然后研究了表面能量平衡关系,给出了粒子云引起的烧蚀增量表达式。最后分三类讨论粒子与飞行器的碰撞:(1)完全弹性碰撞(不符合实际);(2)完全非弹性碰撞;(3)部分弹性碰撞。对于后两种碰撞,本文分析了动能通量模拟适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碳化烧蚀材料对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被动热防护作用效果,建立了旋转爆震燃烧室热环境计算模型和多层复合壁一维烧蚀热响应分析模型。基于旋转爆震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确定了沿燃烧室轴向的壁面平均温度与热流的分布特征;针对典型的壁面热负荷输入条件,采用动边界隐式差分格式,对碳化型烧蚀材料的烧蚀过程和传热过程进行了耦合计算,分析了碳化层剥蚀、热解热、热解气体质量流率、材料厚度等因素对燃烧室壁面热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转爆震燃烧室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斜激波扫掠区域热负荷更为剧烈;碳化层剥蚀后会使烧蚀材料的烧蚀率增加,壁面温度迅速上升;增大热解热及热解气体质量流率都有利于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壁面温度; 旋转爆震燃烧室不同区域的烧蚀有一定差异,增加烧蚀材料厚度无疑有利于壁面热防护,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壁面重量和空间尺寸。  相似文献   

20.
曲线管道内颗粒运动及对管壁磨损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张量分析理论,推导出非正交曲线柱坐标系中颗粒的运动方程。对三种类型弯管内两相流动的颗粒运动轨迹,颗粒与管壁面的碰撞以及颗粒对壁面的磨损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