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前,辽宁三大经济版块的划分主要考虑了地理位置的相临性,较少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产业基础、产业关联度等因素,因此造成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合作的效果不显著.应在考虑地区间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对辽宁省主要城市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区域发展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促进区域间要素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CEPA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关系,对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新一轮联动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相似文献   

3.
发展服务经济关系到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与创新.通过对服务经济的解析,选取安徽宣城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宣城市发展服务经济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宣城市发展服务经济的对策与思考,以期对发展服务经济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港口经济是厦门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港口与产业集群互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厦门主要港区、产业群及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厦门港口与产业群互动发展关联状况.根据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促进厦门港口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旅游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发展差异的原因,指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由此导致了区域旅游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要减少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这不仅需要国家与东部地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最根本的是需要中西部地区自己能够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现实的和潜在的优势,实现区域旅游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的产业走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分析了全国区域发展的趋势,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中部崛起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中部地区的发展基础较好,战略位置重要,是全国能源、原材料和粮食生产基地,但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开放度不足.未来实现中部崛起,产业结构走向是工业化,产业布局走向是城镇化,产业发展走向是开放化.  相似文献   

7.
产业协同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各产业或产业群相互协调合作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章从产业协同的内涵、早期思想、协同的衡量、协同途径、管理手段以及协同效应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外学者的成果,认为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多方法交叉和国际比较研究等推进产业协同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我国区域产业协同的有效途径,以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8.
入侵检测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联动的可能,并提出了目前系统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省内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也在日趋扩大,如何缩小差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通过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区域差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应该积极培育各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城市化进程,尽快出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化,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是哲学与经济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新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制约。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及其区域发展实践表明,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是区域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重视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特定时空存在由区域发展初始条件所决定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培育的途径及模式。基于现有相关文献,文章对国内外促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研究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评价,以期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跨国公司发展过程,讨论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自由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大趋势下,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部崛起的国际瓶颈、后发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部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相比较,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区域外生产要素流入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外资企业的数量来看,中部地区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个数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偏低。虽然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目前处于后发状态,但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它仍有区位、资源和软环境等比较优势。因此,中部崛起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加入国内经济循环,更应该把握住国际产业升级的动向,抓住当前制造业由世界向中国、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时机,大力发展和挖掘自己的优势,抢占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制高点,积极融入全球化以形成自己的后发优势,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腾飞,从而实现崛起。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回顾我国区域开发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开发战略模型.通过定量研究,得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社会公平为主目标,同时兼顾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郑州市人均GDP的对比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郑州航空港的极化作用呈增强态势,在全省范围内极化作用较为平稳;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看,郑州与其他城市相比,综合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极化现象比较明显;从郑州周边的城市看,郑州周边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扩散作用比较明显,而与郑州市距离较远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符合扩散作用随着距离变化逐步衰减的规律。政府应进行相对均衡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扶持增长极的发展,对偏远地区也要进行适当倾斜,防止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兴国已经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途径.学科集群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应运而生,是科技创新的新力军.文章首先介绍了学科集群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分别从学科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中部重要的经济强省,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1997~2006年的河南区域差异状况做了重点分析,认为河南省各地市经济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和变异系数呈波浪式发展,总体差异水平在不断扩大。利用SPSS11.5软件把河南各地区分为经济发达区、发展区和欠发达区三类,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投资政策、区位优势等因素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2)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3)推动地方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4)促进区域市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地产业结构的促同化趋势有强化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争资源、要政策是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政府职能定位偏差与区域经济发展内涵混乱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直接原因。重新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廓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在十二五期间仍是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怎样既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五个统筹”,又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促进中部崛起不仅是一个区域性发展战略,而且承担着扩大国内需求、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统筹区域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历史任务,同时又是中国在发展进程中如何规避“拉美陷阱”,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