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天》1999,(9):16-16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下属的铱公司由于产品及服务销售不畅,无法按期偿还巨额债务,已于8月13日向特拉华州的美国破产法院提交了要求破产保护的申请。该公司希望通过此举来重组债务,以便使公司重现生机。铱公司成立于1991年。它耗资50多亿美元建立了由66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并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但名气很大的这一系统开通后,用户却寥寥无几,公司经营举步维艰,欠银行和债券持有人的巨额债务一拖再拖。8月11日,该公司15亿美元多的贷款到期却无力偿还;8月15日,一笔9000万美元的债券利息在用完…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1997,(7):20-20
首批五颗铱卫星升空由66颗卫星组成的铱全球通信星座的建设工作已经正式拉开序幕。5月5日,在因1月份卡角的发射失败而推迟了近4个月后,麦道公司的一枚德尔它2运载火箭终于离开了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发射台,将铱系统中的首批5颗卫星送入太空。发射取得了圆满成...  相似文献   

3.
简讯     
简讯铱系统完成组网发射德尔它2火箭5月18日把5颗铱卫星送入轨道,至此由66颗工作星组成的铱全球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组网发射工作宣告完成,经在轨测试后该系统将于9月23日投入运营。从去年5月用德尔它2首次发射至今,共有72颗铱星被送入轨道,除5颗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铱通信公司5月23日宣布开通其"卫星时间与位置"(STL)系统,称这一新系统可作为GPS卫星的替代或伴随方案。STL系统由铱公司同赛特勒斯公司合作开发,利用铱公司的66颗低轨卫星来发送信号,不像GPS服务用地面终端那样易受攻击。铱公司称,STL系统使用户能利用可在任何地方使用的廉价芯片享用到精确  相似文献   

5.
庞之浩 《中国航天》2001,(4):39-39,42
由于背负40多亿美元的债务无力按期偿还,美国破产法院去年3月17日宣布对著名的铱公司进行破产清算。今年3月28日,新的铱卫星公司又浴火重生,于当日重新开始提供服务。新公司称,其目标用户是那些在偏远地方工作的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定位在商务旅行者和一般消费者。新的铱卫星公司还拟在今年6月起增加以前没有的无线数据服务。 此举在全球产生反响较大,因为铱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实用的大型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系统, 1998年 11月 1日投入运营,总造价达50多亿美元;它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  相似文献   

6.
铱卫星公司8月4日宣布,它已选定洛马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参与其下一代卫星星座“下一代铱”的最终阶段招标。这两家公司已提出了初步的创新型星座设计方案。最终招标阶段将用时约9个月,预计将在明年年巾选定一家主承包商来开展“下一代铱”系统的全面研制。铱公司现有超过28.5万家用户。是发展最快的移动卫星业务服务商。借助“下一代铱”系统,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16颗返回式卫星已成功回收7月3日用长征二号厂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我国第16颗返回式卫星,在绕地球飞行15天后,已于7月18日11时35分钟在四川省遂宁地区成功地回收。卫星降落该地区的一户农民家院里,降落伞几乎遮盖了那家住房,但未造成人、物损伤。...  相似文献   

8.
曲号 《中国航天》1997,(12):23-25
美国即将发射两颗先进情报卫星曲号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将在今年10月至11月初发射两颗新型军事情报卫星,其中一颗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改进型长曲棍球成像雷达卫星,另一颗是休斯公司制造的喇叭信号情报卫星。它们将成为美国最大的两颗军事卫星,其中后者使用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铱公司和ICO全球通信公司最近相继因资金问题而申请破产保护,而该国另一家准备建立大型通信卫星星座的公司——特里德西克公司则看准机会,准备与这两家公司中的一家联手,以加速其业务计划的实施。9月27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特里德西克公司将寻求加速实施其卫星通信业务计划的途径,公司官员也已对此予以证实。特里德西克公司准备建设的系统可以用于在地处世界上几乎任何位置的固定设备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传输,被誉为“天上的互联网”。按目前的计划,系统可能将使用288颗低轨道卫星,业务开通时间为2003~20…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11月18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运行。这是继气象卫星应用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之后,我国遥感卫星应用体系建设的又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体系天地一体化发展框架的形成。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成立是中国空间技术与海洋开发和管理的首次联手。目前,占地球表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已处于各类海洋卫星的监视和监测之下。拟于2002年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直接为海洋监测、研究与应用开发所研制的卫星。海洋一号的发射,将结束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目前主要承担海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9,(3):45-46
铱卫星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2月26日说,该公司认为在其一颗卫星与俄罗斯一颗退役卫星发生碰撞后,“铱”卫星轨道上的碰撞风险只是略有增加,所以该公司的第二代低轨卫星星座预计还将采用与现役卫星相同的轨道。“铱”33卫星同“宇宙”2251卫星在790公里高的轨道上相撞造成了几百块碎片,使那条轨道上的危险性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2.
江山 《航天》2010,(8):18-18
6月16日,铱通信公司宣布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签订了4.92亿美元的发射服务合同,将在2015年~2017年间把“下一代铱”卫星送入低地轨道。两家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时一次可携带多颗“下一代铱”卫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5,(7):45-45
铱星公司称,其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星座的累计在轨工作时间已超过500星一年,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铱星座由66颗工作星和13颗备份星组成.首批卫星是在1997-1998年发射的:2002年.铱公司又发射了7颗备份星,以保证业务的长期连续性.过去两年间.铱公司及其工业伙伴实施了多项运行改进措施.消除了对高磨损件的依赖,从而延长了卫星寿命.  相似文献   

14.
第17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本刊讯11月4日,我国第17颗返回式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四川省遂宁地区安全着陆并成功回收。这颗卫星是10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按照预定的工作程序,卫星在距地200多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5.
石英 《中国航天》1996,(3):20-23
加拿大的雷达卫星加拿大的雷达卫星已于1995年11月4日由一枚德尔它2火箭发射到了792公里高的圆形极轨道。虽不是第一颗使用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但雷达卫星却是世界上第一颗商用的这种卫星。它与其它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包括美国1978年发射的海洋卫星、前苏...  相似文献   

16.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93年2月3日与俄国空间制造公司赫鲁尼切夫公司签定了合同:用三颗质子号火箭发射铱卫星。赫鲁尼切夫公司工程技术部正在筹划铱卫星发射资金0.4亿美元。这3次发射将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根据向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询价,3次发射成本最多0.36亿美元。每次发射可将7颗铱卫星送入低地轨道。赫鲁尼切夫公司还计划把SS-19导弹改为向低地轨道发射单个卫星的发射器,以便将来发射铱卫星星座的替换卫星。今年年初,赫鲁尼切夫公司就曾跟生产铱卫星的厂商美洛克希德公司联系过向西方出售质子号火箭发射的业务。该合同还有待于美国政府的批准。美国的现行政策是不容许美国制造的卫星在外国发射,但目前已有一个例外,即容许海事卫星组织于1995年在国外用俄国的质子号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海事卫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1,(1):46-46
铱通信公司官员去年12月16日称,一项外部评测表明.由66颗卫星组成的现役“铱”星座可一直工作到2017年.且即便卫星数量减少到36颗,其移动卫星业务也仍可继续开展。这项分析评测工作是根据为该公司称为“下一代铱”的第二代星座项目提供融资的机构的要求进行的.对卫星关键部件进行了严格的辐射测试。评测在一家专业分析中心的监督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铱通信公司6月14日称,由于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发射安排问题,首批10颗"下一代铱"卫星的发射时间要再推一个月,最早也要到9月12日才能进行。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希称,拟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分7次发射的70颗卫星预计仍可在2017年底前全部部署上天。他说,卫星和火箭方面都能保证8月份发  相似文献   

19.
雨相 《航天电子对抗》2005,21(2):34-34,58
2004 年 12 月 9 日,欧盟运输部长正式同意进入“伽利略”计划的下一阶段。该计划打算耗资 46 亿美元建立可替代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卫星导航网络,不过行业专家们质疑:该网络能否按计划在 2008年正常运作,而且是否确实有利可图。“伽利略”系统包括 27 颗操作卫星和 3 颗备用卫星。根据欧盟官方的说法,已正式批准了27亿美元用于该系统的“发展”阶段,即按预期的在2006年开始建设卫星和地面接收站,在 2008 年开始运作,而且承诺“伽利略”将具备比GPS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还将提升其作为纯民用网的能力,以应用于出租车、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1月19日,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作为"北斗"三号第18颗、第19颗卫星,此次双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为年底正式开通运行打赢了收官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