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采用轻质热防护材料和应变隔离垫作为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轻质热防护组件通过硅橡胶胶黏剂粘接至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表面。为提高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轻质热防护系统粘接质量,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加压压力、加压时间、表面处理方式等对轻质热防护组件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轻质热防护组件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随加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加压时间的增长先迅速增大,当加压时间超过7 h时缓慢增大;打磨或涂处理剂表面处理方式均能提高粘接强度,同时施加两种处理方式时提高粘接强度大于52%。  相似文献   

2.
采用钢/ 三元乙丙绝热层/ 衬层( K/ J/ B) 粘接试件和钢/ 三元乙丙绝热层/ 衬层/ 推进剂( K/ J/ B/ Y)矩形试件,对三元乙丙(EPDM)绝热层、无预固化衬层界面粘接强度进行测试,研究了EPDM 绝热层表面处 理工艺、衬层成型厚度以及衬层成型后装药间隔时间对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预固化衬层与表面 未处理的EPDM 绝热层粘接强度约1. 0 MPa,而EPDM 绝热层表面处理后,无预固化衬层与绝热层和推进剂界 面的粘接良好。无预固化衬层成型厚度为0. 3 ~0. 5 mm,界面粘接强度基本不变;衬层成型厚度增大到0. 7 mm,则界面粘接强度逐步增加。K/ J/ B/ Y 断裂面均在推进剂间,界面良好无异常;装药间隔时间从4 h 延长至 24 h,对K/ J/ B/ Y 粘接强度影响较小,无预固化衬层完全可以按照现行装药工艺进行装药。  相似文献   

3.
压力分布传感器逐步被应用到飞行载荷测量,传感器可靠安装是测量的前提。该文对压力分布传感器安装位置气动环境进行了计算分析,在传感器安装气动环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粘贴介质剥离试验,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研究形成粘接工序,通过计算和飞行试验验证了粘接工序合理、粘接工艺可靠。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复合材料壳体成型缺陷并优化壳体缠绕工艺,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了较低硫化成型压力下EPDM绝热层内部致密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硫化成型压力对EPDM绝热层本体性能和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成型压力小于0.15 MPa时,硫化后绝热层的内部不致密,存在较多孔隙,表现为密度、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均较低;随着硫化成型压力增加,孔隙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本体性能和界面粘接性能亦达到一个较高的稳定值,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应用实例 1.钻头的粘接接长 某45号钢零件上要加工一个φ6毫米的深孔,标准钻头长度不够,故采取了粘接接长钻头的办法,接长杆的材料为碳钢(图1)。  相似文献   

6.
我厂各种发动机上使用的密封油纸垫是采用辽阳造纸厂生产的密封垫纸板冲切加工的,规格有0.1~1毫米厚不等。长期以来冲切这种纸板,由于原材料本身存在表面不平整,翘曲,致密性差等缺陷,冲切一直存在裂纹、扎叠和松凸现象。冲切厚度≤0.3毫米的密封垫纸板时会在零件边缘较窄的地方产生裂纹和扎叠,如图1(a)所示,这种零件废品率达30~50%。而冲切厚度>0.3毫米的密封垫纸板时会在沿冲切边缘产生疏松凸起,如图1(b)所示,这种现象达80~9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式、酸处理时间、酸处理中和剂及试件贮存时间等因素对ZN-1阻尼材料与硬铝的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对ZN-1阻尼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与硬铝的粘接效果;酸处理时间对ZN-1阻尼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其与硬铝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表面的硫元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采用氨水、碳酸氢铵、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直接采用蒸馏水作为酸处理法的中和剂所制备的拉剪试样的破坏形式均表现为ZN-1阻尼材料破坏.此外,采用酸处理法制作的LY12/ZN-1/LY12粘接试样自然存放两年后其粘接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在胶粘剂剪切强度检测过程中,胶接材料表面处理方法、胶层的厚度、测试时加的垫片厚度和试样的夹距距离、涂胶时的晾置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了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大小,而且关系到胶粘剂剪切强度检测试验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低密度烧蚀材料高温气动剪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超声速平板试验技术,对两种低密度烧蚀材料在高焓、低热流(气流剪切力70 N/m~2,冷壁热流密度200 kW/m~2,气流总焓12 MJ/kg,压力1 kPa,试验时间300 s)条件下进行了高温气动剪切试验.试验中通过试验件的不同安装方式,综合考核了材料的性能及工艺.结果表明:两种低密度烧蚀材料试验过程中无明显剥蚀,表面碳层完整,材料的抗剪切性能较好,两种材料表面烧蚀较为均匀,材料间的粘接缝没有明显的开裂,也没有出现冲刷凹槽,材料的热匹配性能较好;材料与底板之间没有脱落现象,粘接工艺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于 AK-27K 介质的端面密封环材料的选择及应用研究概况。通过抗介质腐蚀选材试验和磨擦匹配试验,确定了高致密氧化铝陶瓷为动环,二氧化钛增强氟塑料为静环的对摩材料。陶瓷密封环的平直度小于或等于2个光圈、光洁度为▽13。在轴转速2900转/分、轴径40毫米,压力7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磨损甚微,使用寿命较长,泄漏量较低,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家所熟知的喷丸工艺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在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成形大型壁板零件以及清除零件表面氧化皮等方面,形成了喷丸强化、喷丸成形和喷丸清理工艺。最近,我厂成功地应用喷丸方法挽救了一批表面严重划伤的铝合金门面板,又对不锈钢门面板进行喷丸修饰,均达到了用户使用要求,扩大了喷丸工艺的应用。一、门面板划伤的挽救有一批宾馆门面板,材料为铝合金,大小为300×700毫米左右,厚度为3毫米,共280件。因表面严重划伤而退回,用常规方法排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试验温度和速度对加炭黑氯丁胶与黄铜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加硫磺氯丁胶样品与黄铜粘接时,在所有试验温度和速度下都出现界面破坏,且界面破坏能 Gi 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随着试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有0.5份以上硫磺的氯丁胶样品与黄铜粘接时,在-10℃以上的所有试验温度和速度下都出现橡胶层的内聚力破坏,且内聚力破坏能 G_c 随着试验温度和硫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较低硫含量的样品或较低试验温度时,G_c 随着剥离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橡胶的应变诱导结晶所致。  相似文献   

13.
增强塑料和各种金属-非金属复合粘接结构是宇航及航空事业中重要的防热材料和承载结构。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无损检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检查斜缠高硅氧酚醛增强塑料(以下简称玻璃钢)、滌纶酚醛增强塑料(以下简称滌塑)及它们与铝的胶合件,玻璃钢/铝/泡沫塑料/铝复合粘接结构中的关键伤(分层、裂纹、脱粘)以及定性地评定材料不均匀性的超声波检验方法和所采用的机械传动、记录装置。当用(?)8毫米耦合水柱进行穿透法探伤时可发现增强塑料中宽4毫米,玻璃钢/铝/泡沫塑料/铝粘接结构中宽8—10毫米的条形人为缺陷,并至少可检查出间隙为微米数量级的空气伤。经过对大型部件的长期生产检验,表明所采用的探伤方法对保证产品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泡致动器的弹性薄膜厚度不均、高压气体泄露、刚性基底以及缺乏控制依据是制约其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对现有成膜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弹性薄膜厚度的一致性;开发了一种新的气泡致动器的制作工艺,避免了原制作工艺中的粘接环节,保证了气泡致动器的气密性;使用柔性材料作为基底,器件可弯曲变形,便于安装在翼型表面;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性材料模型对气泡致动器弹性薄膜的变形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厚度的薄膜变形高度与压力的理论关系,同时指出,在相同条件下宽度是影响气泡薄膜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气泡致动器的控制提供了参考。实验证明:所开发的气泡致动器可以有效地进行延迟分离,降低压差阻力,实现了主动流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我厂试制的空调器压缩机6M-3电机的层绝缘、槽绝缘、槽楔等零件的绝缘材料,经红外光谱分析国外样件为聚酯薄膜材料,其厚度0.25±0.02毫米,而国内目前生产的聚酯薄膜厚度均在0.1毫米之内,不能满足产品设计要  相似文献   

16.
选用自主研制的摩擦制动用高纯净低合金钢(ZDPH钢)及铜基粉末冶金材料为配对摩擦副材料,对10组环形摩擦试样分别进行1~10min的摩擦实验,研究摩擦材料表面第三体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第三体可以在一定的摩擦速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表面第三体会分别经历初生阶段和长大阶段,最终趋于稳定,覆盖率、平整度和致密度升高;第三体是由摩擦副材料磨屑及各自氧化物的混合物组成,在摩擦压力和表面高温的共同作用下,第三体经历着形成—破坏—形成的动态过程,其表面具有氧化色斑、粘着颗粒、粘着坑及少量剥离特征,局部存在摩擦副材料的直接转移,显微硬度测试显示第三体的硬度高于摩擦副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分析提出翘片传热效率的概念,推导翘片厚度、翘片高度和翘片的间距或者系数x决定了传热效率,也就是强化传热的效果。在翘片材料为黄铜、强制对流条件下,分析了优化翘片各参数,提出临界翘片厚度的概念,给出临界翘片厚度和翘片高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8.
某副滑阀内孔孔径为φ6~(+0.013)毫米,孔长80毫米,前端孔径φ7毫米,长35毫米,小孔总长达115毫米,L/D=115/9≈19(图1)。φ6~(+0.013)毫米小孔表面光洁度为▽11,椭圆度、锥度、母线不直度小于0.001毫米,和主滑阀的配合间隙为0.001~0.003毫米。副滑阀材料为12CrNi3A,内孔表面渗碳,淬火硬度HRC58~63。  相似文献   

19.
两种空心铆钉[图1],材料为黄铜H62,0.3毫米厚。原加工步骤是:复合模落料兼拉深(h=5.5)→中间退火→第二次拉深(满足零件图纸高度尺寸)→校形→车边车底→去毛刺。但在试生产中,进行校形工序时,零件法兰边缘处产生材料重叠,形成死皱,废品率很高。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为20A钢及1Cr18Ni9Ti钢,管壁厚度在0.5毫米左右的导管,按HB4-52-76尺寸要求扩口时,极易产生如图1所示的横向波纹。其主要原因是:管壁薄,在扩口棒的轴向压力作用下产生屈服而被挤成波纹状,并在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