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机燃油箱防爆闪电防护新适航要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设计是飞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适航对燃油箱系统闪电防护设计要求作为燃油箱防爆设计及验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航空工业界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普遍关注。通过研究FAA 关于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方面闪电防护的最新适航要求,总结了相关条款的变化内容及相应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并预判了未来航空工业界由此产生的影响,对民用飞机适航验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飞机设计技术的发展,机翼整体油箱已经成为改善飞机性能、减轻飞机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波音B737、A320等几个经典机型的机翼整体油箱结构布局、油泵布置和用油顺序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整体油箱设计起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瑞华  刘卫华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89-2096
为研究飞行过程中燃油温度变化规律,采用热网络法建立油箱热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输入与飞行试验相对应的边界条件以验证模型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整个航程中各油箱隔舱燃油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和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试验值与计算值两者误差超过1.67 K的时间段中,模拟温度比试验温度高;多数航段内机身油箱燃油温度处于高位,为适航符合性审定重点关注对象,代表着整个燃油箱系统的可燃性暴露时间水平, 以巡航结束阶段为例,标准天长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25 K,标准天短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7 K,热天短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12 K;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在飞机下降阶段回升幅度较大,其可燃性暴露时间主要集中在航程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4.
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热模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燃油箱系统热分析是飞机燃油系统设计和适航取证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对燃油箱热模型分析方法进行了阐明,然后在典型热天环境中(地面温度为327K)对一种典型民用飞机燃油箱结构的热参数进行了工程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外翼油箱、机身油箱以及集油箱内燃油温度分布不均匀;各油箱燃油温度在地面状态均高于巡航状态;燃油的最高温度时刻出现在地面终了状态,而且最高点位置出现在集油箱内。研究结果既可以指导飞机燃油箱设计,也可以为飞机燃油系统的适航取证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飞机燃油箱防火防爆中的应用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它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军用飞机的生存力、利用率和可靠性。本文就膜分离在飞机燃油箱防火防爆中的应用技术作了介绍,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它将是飞机燃油箱防火防爆工作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
军用飞机机载制氮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提高军机燃油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对机载制氮系统用于燃油箱惰化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与飞机燃油箱其它防火抑爆技术进行了比较.采用富氮空气进行燃油冲洗是除去燃油中溶解氧的常用方法,并基于常规气体混合关系,质量守恒方程和Ostwald系数建立了燃油冲洗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油箱内无油空间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飞机燃油系统是飞机不可或缺的系统,燃油量占据了飞机近50%的重量和机翼翼盒80%多的空间,而且现代飞机愈加依赖燃油质量特性来调整重心,机电系统必须基于实时的燃油量状态和系统状态的精确获取,因此现代先进飞机复杂燃油箱中的燃油量测量和燃油质量特性计算成为燃油系统最为关注的基本问题。本文给出了以STL模型为基础的飞机燃油箱燃油量、燃油质量特性计算的主要实现方法和优点。  相似文献   

8.
飞机燃油箱机载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减少飞机燃油箱燃爆风险,以机载惰化技术为重点,介绍了燃油可燃性和氧体积分数指标确定的方法,根据燃爆极限可将民机的安全氧体积分数定为12%,军机则采用直接用燃烧弹打击油箱测定最大压力的方式将其定为9%,分析了气体在燃油中平衡和非平衡溶解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中空纤维膜惰化技术中分离膜特性、惰化气体分配方式及仿真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机载惰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机载惰化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惰化技术,但针对国产燃油可燃性的研究十分匮乏,未来可以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并且可对冷却惰化、绿色惰化和吸附惰化等技术加大研究力度,有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9.
往复式汽油直喷发动机燃油喷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涡旋喷油器的喷雾特性,在不同喷射压力、背压压力和喷油持续期条件下,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喷入定体积容器的雾态燃油进行了喷雾贯穿距离、喷雾锥角、喷雾远端燃油发展速度和液滴特性等参数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背压压力下,喷雾呈现出空锥、较大范围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燃油与空气的均质混合;然而在高背压条件下,喷雾呈现出紧凑密集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燃油与空气的分层混合.获得的贯穿距离经验公式与试验测量值在一定范围内是一致的.低背压条件下,涡旋形态出现在喷雾的远端,而在高背压条件下,涡旋形态出现在喷雾的中部.   相似文献   

10.
Aircraft cause contrails when flying in an atmosphere colder than a threshold temperature which depends on the overall efficiency η of propulsion of the aircraft/engine combination. Higher η causes contrails at higher ambient temperatures and over a larger range of flight altitudes. The ratio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relative to moisture increase in engine plumes is lower for engines with higher η . Thermodynamic arguments are given for this fact and measurements and observations are reported which support the validity of the given criterion. The measurements include contrail observations for identified aircraft fly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ditions measured with high precision in-situ instruments, measurement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creases in an aircraft exhaust plume, and an observation of contrail formation behind two different four-engine jet aircraft with different engines flying wing by wing.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an altitude range exists in which the aircraft with high efficiency causes contrails while the other aircraft with lower efficiency causes none. Aircraft with more efficient propulsion cause contrails more frequently. The climatic impact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creased contrail frequency and reduc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or increased efficiency, and on other parameters, and has not yet been quantified.  相似文献   

11.
战斗机广泛地使用燃油作为飞机发热部件的热沉,尤其是先进战斗机在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更加充分有效地使用了燃油来冷却。用热量平衡方法分析了在任意时段油箱中的燃油的温度。结果表明在中低马赫数飞行状况下,影响燃油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燃油油箱中燃油的剩余量。本文应用C软件计算油箱内燃油温度。  相似文献   

12.
邱涛  钱卫  管德 《航空学报》1996,17(4):470-472
提出了外挂副油箱中油液惯性特性的工程处理方法。在不同的油箱细长比、尺度比、油液深度和振荡频率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 ,得出了比较简单的油液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当量惯性系数。用这些当量系数对某型飞机进行了机翼 -外挂副油箱的动力特性计算 ,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飞机初始设计阶段的机翼重量估算公式变量较多,条件限制因素较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按照机翼重量分配来估算重量的方法。把机翼重量分配到:承弯结构、承剪结构、分布气动载荷结构、起落架影响结构、前后缘结构、襟副翼机构,燃油影响结构、以及其它附属结构。此方法已经在大型飞机的机翼重量估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一系列常用机翼重量估算公式的对比分析,并且利用已知的10种轻型飞机完成了算例,结果证明此方法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杨朋涛  牛量  蒋军昌 《航空学报》2008,29(3):657-663
 在分析飞机数字式油量测量过程中目前广泛使用的切片法油量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定步长切片法无法得到准确、可靠的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缺陷,结合对飞机油箱模型形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飞机油箱模型形状特征的油量测量切片步长选择方法。此方法包括切片步长整体和局部选择两个过程,整体选择以实现相邻两切片平面所夹油箱模型体积近似相等为目的来确定切片步长,以体现油箱模型截面整体变化规律;局部选择以设计切片平面与截面突变平面重合或尽可能接近的方式,突出油箱截面的局部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切片步长选择方法较定步长方法能够建立更为合理、可靠的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从而提高了油量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民用飞机辅助燃油箱系统燃油转输油出口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民用飞机通常在取得型号合格证之后,通过改装,形成公务机~([1])、遥感机、海监机等在内的特种飞机。大航程、长航时是众多特种飞机的重要特点。民用飞机通常在货舱内加装辅助燃油箱~([2-3])以增加额外的燃油存储空间,增加载油量,从而增大航程。然而辅助燃油箱内的燃油不直接供给发动机,需在巡航阶段将辅助燃油箱内的燃油转输至基本燃油箱内,通过基本燃油箱内供油系统供给发动机~([4-8])。转输动力可以来自转输泵或者闭式通气增压系统,即辅助燃油箱与基本燃油箱产生一定的压差,通过该压差将燃油转输到基本燃油箱内。然而不同的转输口位置,将会导致燃油转输的控制逻辑不同。基于某民用飞机的基本油箱构型,通过不同的转输口位置分析,给出较为合理的转输口位置。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燃油箱发生爆炸的风险,需在油箱中设置抑爆系统。咨询通告规定,要计算燃油箱平均氧气浓度,需考虑燃油中的氧气析出。根据不同高度下空气在燃油中的溶解度平衡关系及空气中氧氮分压关系,得m飞机随飞行高度变化氧气析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适航认证需要,以某型飞机中央翼油箱隔舱在规定工况下实测的燃油温度变化曲线为输入条件,借助于MATLAB多项式分段拟合功能,获取了各个阶段燃油温度变化规律的高阶函数表达式;采用Monte Carlo评估模型中规定的指数衰减方程来表征燃油温度变化规律,其中环境总温(TAT)由评估模型中所指定方法获取,平衡温差和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18.
微型旋转翼与拍动翼气动力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世隆  孙茂 《航空学报》2007,28(2):286-289
 用拟压缩性法求解三维非定常不可压N-S方程,研究了旋转翼及拍动翼的气动力和流场。当昆虫正常悬停时,如果翅膀旋转,产生的平均升力以及气动效率并不比拍动时的差,甚至还略好,因此,厘米级微型飞行器可以采用旋转翼,这比拍动模式容易实现。另外,小迎角旋转时升阻比可达3.1(在15°迎角,雷诺数4 000情况下),气动效率较高而且升力系数不小,多个桨叶可以产生很大的升力。因此,在悬停时,多个桨叶小迎角旋转是厘米级微型飞行器的一个很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The technology of fuel cells is heating up. A world that, ten years ago, was unaware of the concept can now witness approximately 200 fuel cell units operating in 15 countries. Energy planners and decision makers are becoming aware that, in addition to a continual increase in installations, the reliability of early commercial units is outstanding and the cost is dropping. They have begun to ask whether fuel cells might fit into their future. While the fuel cell concept is simple, determining which type of fuel cell to consider may prove taxing. The multiplicity of fuel cel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programs, coupled with the amount of subject material and claims-versus-reality, may seem overwhelming. Fuel cell commercialization activities in North America are the focus of five manufacturers that are developing four types [fuel cells are typed by electrolyte: the 200°C phosphoric acid (PAFC); the 80°C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 the 650°C molten carbonate (MCFC); and the 1,000°C solid oxide (SOFC) fuel cells]. Each fuel cell promises the attractive combination of fairly high efficiency and superi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presently available fossil-fueled electric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s a result, fuel cells are particularly easy to site. There are additional advantages such as: excellent availability; electrical VAR control; quick ramp rate; remote/unattended operation; and redundancy when multiple units are installed. After earlier success in space, fuel cells are being applied to the commercial sector as on-site cogeneration units mostly fueled by natural gas. They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larger distributed generators (natural gas) and for vehicular power plants (methanol)  相似文献   

20.
赵震炎  马东立 《航空学报》1991,12(3):128-139
 本文建立了在大气紊流作用下飞机或外挂的运动方程,阐述了考虑母机流场气动干扰时外挂所受的气动力和力矩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外挂投放后计算相对母机的运动轨迹和判断安全性的方法,最后以某歼击机投放机身下空副油箱为例,检验了在大气紊流场中投放该外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