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空间信息网络的组密钥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宇  卢均  吴忠望 《宇航学报》2006,27(3):553-555
空间信息网络存在不同的通信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多变,对组播密钥管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的通信方式和安全需求,比较了几种常用的组密钥管理方法的特点,结合空间信息网络的特点,给出其组密钥管理模型和组成员的身份鉴别协议,对组密钥的传播、更新和查找方式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5,(6):34-40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具有的子网异构、拓扑易变、链路传输延迟大、误码率高等特点,研究了适用于其中的延迟/中断容忍网络(Delay/Disruption Tolerant Network,DTN)协议。首先阐述了CCSDS DTN协议应用于空间网络互联服务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当前支撑空间DTN应用的Bundle、LTP等多种主要的空间信息传输协议及其特性。针对我国空间信息网络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对CCSDS DTN协议体系的应用需求,提出了适于我国实际的基于CCSDS DTN的空间信息网络协议体系设计构想,同时给出了火星探测场景实例;最后搭建了网络实验仿真平台,用以验证分析DTN相关协议在空间通信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仿真效果直观可信,可为我国空间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仿真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用户信息的传输安全,改进传统方案的高时延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轻量级的无证书密钥协商方案。首先,本文分析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系统模型,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特点提出协议需要满足双向认证、抗重放、完整性等安全需求。其次,本文选择一种轻量级的无证书加密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密钥协商协议,满足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资源和安全要求。最终,本文对提出的密钥协商协议进行BAN(Burrow-Adadi-Needham)逻辑安全性分析,并结合软件对协议性能仿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满足网络安全性需求的同时实现高效快速的协商。  相似文献   

4.
UC安全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涛  马建峰 《宇航学报》2008,29(6):1959-1964
由于移动卫星和移动用户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有限,解决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安 全和保密问题面临许多困难。根据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系统的安全需求, 基于UC安全模型定义了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理想函数,该理想函数保证了 强安全性和实用性,并用于实际协议的设计。在移动用户和移动卫星通信网络控制中心之 间,设计了一个简单、低计算复杂性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涉及了较少的交互次数, 认证协议计算负载仅仅需要利用伪随机函数、散列函数和与或计算。同时,基于UC安全模 型,对新的协议进行了可证明安全分析。新协议的安全属性包括可用性、有效性、身份隐藏 的可认证性、前向保密的密钥交换以及协议的模块化可复合性。  相似文献   

5.
分层结构传感器网络中有效密钥管理协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钥管理是传感器网络中最基本的安全服务.文章重点设计一种轻量级的密钥管理协议来保证数据包在传感器网络上的安全传输.引入了一种能量有效的层次结构的网络模型,该层次型分簇网络中利用邻居节点数和剩余能量等标准判断下一跳的选取,以建立有效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安全路由.详细分析了网络安全通信中的组密钥管理机制,该机制中单个传感器节点不需要存储大量的共享密钥,按照不同的传输信息和安全需求存储相应类型的密钥.仿真结果表明本协议的平均能耗远远低于传统Kerberos协议的平均能耗.  相似文献   

6.
由于空间信息网中结点的移动性,在空间信息网中实现传统的群组密钥管理面临许多困难.根据空间信息网的特点,分析了空间信息网中群组密钥管理方案的需求,设计了一个适用于LEO/MEO双层空间信息网络的群组密钥管理方案,采用基于身份的思想,消除了对证书系统的依赖,能在空间信息网中灵活高效地实现.将空间信息网中的结点根据其逻辑位置划分为簇,其中簇头为MEO卫星,在密钥交换阶段中共享密钥仅由所有簇头结点决定,这种机制大大减少了通信量.方案能有效抵抗外部攻击者,并且具有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仿真实验表明,方案具有很高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1,(1):150-150
据美国talksatellite网站2010年12月7日报道,思科公司公布了最新太空因特网路由器(IRIS)试验结果。该试验对一个在轨商业卫星上的因特网协议(IP)路由器进行了首次软件升级。另外,思科公司在没有利用任何地面基础设施路由的情况下,完成了首次网络电话(VoIP)通话。  相似文献   

8.
空间信息栅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简称SIG)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SIG是国家863计划“十五”期间确定的空间信息应用的战略目标。SIG应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提供一体化高性能计算服务、信息处理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充分发挥网络上资源的综合效能,能够加快推进具有我国特色的空间信息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外的一种适用于移动通信的传统密钥协议和三种新的公开密钥协议,并将它们与一个典型的传统密钥协议作了比较。这些协议适用于具有蜂窝设备和网络密码服务的系统,特别是那些计算能力较低的蜂窝设各或需要对通信位置实施保护的系统。第2节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提供了基础;第3节简要地讨论了信息的加密过程;第4节给出了公开密钥密码背景和在低功率移动单元中实现公开密钥技术的情况;第5节介绍和比较了几种密钥协议和验证规约。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中心战对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速度、传输带宽以及网络组织体系构架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现有数据交互的局限性,讨论了新一代数据传输链路所具有的高速宽带自组织特性,以及后续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信息作战论证规划与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压力下水平平板的气体对流换热变化情况,搭建了一个提供不同气压和环境温度的实验舱,开展了在不同压力(0.1 Pa、0.1 k Pa、0.2 k Pa、0.5 k Pa、1 k Pa、10 k Pa、50 k Pa和常压)与几种加热量(75、150、300 W/m~2)组合条件下的水平平板换热实验研究。通过对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的比较,得到不同压力下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结果表明:对流换热系数在环境气体压力小于1 k Pa时非常小,而在1 k Pa以上时才较大;在大于1 k Pa时,对流换热系数随压力的升高呈二次方增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航天器舱内存在静止气体与运动气体状态的热平衡试验进行了模化分析,着重分析了对自然对流换热运动气体密封舱在热平衡试验中的影响,提出减小或消除自然对流换热影响的试验方法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Interactions of a cavity flameholder with an upstream injected jet in a Ma 2.52 supersonic flow a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A hybrid RANS/LES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Large Eddy Simulation) method acting as wall-modeled LES is adopted, for which the recycling/rescal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treat the unsteady turbulent inflow. Patterns of the fluid entrainment into the cavity and escape from the cavity are identified using a scalar-tracing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jet–cavity interactions remarkably enhanced the mass exchange between the fluids in and out of the cavity, resulting in reduced residence time of the cavity fluids.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uel injection and the cavity leading edge tends to attenuate the jet–cavity interactions, leading to weaker mass exchange. Raising the injection pressure appears to enhance the jet–cavity interactions, resulting in a shorter residence time of the cavity fluids. Moreover, the mass decay processes for the fuel and air within the cavity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hile the entrainment processes for the fuel and air into the cavity seem quit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4.
多自由度动量交换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振伟 《航天控制》2006,24(6):84-89
航天器三轴姿态控制常用的多飞轮控制方案中,反作用飞轮的单自由度动量交换属性使系统的功能重复部件和冗余件数目增多,严重影响了姿控系统的重量、体积、功耗及成本;由于原理和结构的限制,传统多自由度动量交换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其“多自由度”的固有优势,而新型多自由度动量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则为这一优势的发挥提供了空间。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自由度动量交换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分析了其特点、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Acta Astronautica》2014,93(2):407-416
This paper discusses a landing respons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momentum exchange principle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 spacecraft. In the past, landing gear systems with cantilever designs that incorporate honeycomb materials to dissipate shock energy through plastic deformation have been used, but once tested before launch, the system cannot be used in a real mission. The sky crane system used for the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by NASA can achieve a safe and precise landing, but it is highly complex.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omentum exchange impact damper (MEID) that absorbs the controlled object׳s momentum with extra masses called damper masses. The MEID is reusable, which makes it easy to ensure the landing gear׳s reliability. In this system, only passive elements such as springs are needed. A single-axis (SA) model has already been us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MEIDs through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measuring the rebound height of the spacecraft. However, the SA model cannot address the rotational motion and tipping of the spacecraft.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landing-gear-system (TLGS) model in which multiple MEIDs are equipped for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Unlike in the authors׳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study each MEID is launched when the corresponding landing gear lands and the MEIDs do not contain active actuators. This mechanism can be used to realize advanced control specifications, and it is simply compared with previous mechanisms including actuators, in which all of the MEIDs are launched simultaneously. If each MEID works when the corresponding gear lands, the rebound height of each gear can be minimized, and tipping can be prevented, as demonstrated by the results of our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国内外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在分析空间任务的发展趋势,以及能源、动力、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需求变化的基础上,认为在未来载人航天任务中,能源、动力、生保物质互用的解决方法是摆脱依赖地面支持、实现自主和可持续保障的最优途径,并指出了PEM水电解技术作为实现这一技术途径的关键环节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汇集国内外开发的新型换热转化器(亦称转化炉)的设计形式和结构特征,可供老厂节气节能挖潜技术改造或新建装置优选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空间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间绳系根据原理主要分为两类:动量交换绳系和电动力绳系。文章详细介绍了两者的基本原理、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策略,描述了空间绳系技术实验项目的研究情况以及绳系结构设计和生存能力问题,对空间绳系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列举了大量关于空间绳系技术的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动量交换绳系和电动力绳系都可以实现无推进剂推进,提供各种离轨和再入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