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无人机的任务特性,建议按照任务快速性与精确性的要求将无人机飞行阶段重新划分为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借鉴有人机飞行品质主观评定方法,修改给出了适用于无人机飞行品质主观评定的Cooper-Harper评价尺度;然后以纵向飞行品质客观评定准则为例,分析了有人机飞行品质评定准则对于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的适用性,认为部分有人机飞行品质准则可借鉴应用于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但其准则边界必须针对无人机的飞行特性进行修改.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准则研究框架,对无人机飞行品质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飞行品质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在编写无人机飞行品质标准的过程中所讨论的焦点问题,简要介绍了无人机飞行品质标准的体系架构,对飞行品质标准的主要条款进行了简要解释与分析,并与有人机的飞行品质标准进行了比较。该项研究为有关人员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时间延迟是影响遥控驾驶无人机飞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标准中,存在有效时间延迟和等效时间延迟两种概念以及相应的评估指标。对比有人驾驶飞机时间延迟的概念,分析了无人机时间延迟的组成,从飞行品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无人机时间延迟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利用飞行试验的手段,在遥控操纵模式下进行了典型试飞任务的试验,并基于试飞数据和试飞员评价,初步给出了时间延迟的试飞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无人机飞行性能试验验证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研究,对传统有人机飞行性能验证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性能试验验证标准的具体要求,并针对我国无人机飞行性能适航审查要求出相关建议,将促进我国无人机系统标准体系及适航性技术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型变稳飞机不同状态着陆时的纵向短周期飞行品质评价,详细分析了试飞员评定结果和准则评价结果,得到飞行品质准则评价结果与试飞员评述的符合性,初步探讨了飞行品质准则预测的品质等级与试飞员评分不同的原因,并对部分准则的适用范围进行研究。文中提出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其他飞机飞行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6.
飞机飞行品质规范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发展历程;然后对无人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无人机飞行品质规范的研究前沿;针对飞行品质规范的强制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对我国飞行品质规范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揭示和描述无人驾驶飞行器空中飞行规律的运动方程的推导过程,和运动方程中各个参数物理概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将无人飞行器的运动方程与有人机运动方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导弹和有人机空中飞行遵循同一个飞行规律。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系统的安全性与危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人机系统的战术性能及优势将使其在未来高技术战争和民用航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 而,由于有人机与无人机飞行事故的特点不同,使得有人机的安全性分析与管理措施不完全适用于无人机系 统。首先,对无人机系统的飞行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无人机系统事故的特点;然后,合理借鉴有人机的安全 性分析,定义无人机系统的安全性,提出无人机系统事故的严酷度等级划分及相应的危险可接受度;最后,从设 计、机组训练及使用操作三方面进行危险源分析。本文提出的无人机系统不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等级划分和 危险源定性分析,可为后续无人机安全管理框架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动力估算方法得到某小型无人机的纵向气动力数据;通过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对估算结果进行动态特性验证,并重点讨论了小型无人机的脉冲激励飞行试验验证。研究发现,选择飞行试验激励信号既要考虑小型无人机的特殊性,又要考虑信号的频谱特性;激励信号的选择为同类飞行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自主完成空中加油对提高航程、航时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会合阶段的控制策略是保证加受油成功的关键技术。首先,通过分析空中加油过程中有人机与无人机之间的差异性,给出了一种工程上较为可靠的无人机自主空中加受油最优航路设计方法;其次,根据无人机的飞行特点,提出了一种空中加受油会合与编队阶段的控制策略,形成了相应的任务动作,并设计了对应的控制律;最后,通过两架某小型无人机开展了飞行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给出了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11.
某电动飞翼无人机横航向稳定性飞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翼横航向稳定性和惯量特征,采用飞行试验的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设计不同横航向稳定性和不同惯量特征的飞翼试验机,对其进行飞行试验,对比其飞行试验结果,摸索电动飞翼无人机的横航向设计特点以及转动惯量的配置方法。该研究为此类飞机的稳定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人机编队飞行中的队形保持问题,采用结合粒子群算法的自抗扰控制技术对控制器进行设计,使响应过程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较小的稳态误差。建立三维空间内基于相对误差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跟踪微分器、扩展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状态反馈自抗扰控制器,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控制器中部分参数进行优化整定。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结合粒子群算法的改进自抗扰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能以较高的精度实现无人机编队保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刘海涛  顾新宇  方晓钰  李冬霞 《航空学报》2019,40(7):322633-322633
无人机中继通信是实现远距离无线通信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无人机的飞行航迹对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链路传输可靠性存在显著的影响,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环境下研究了基于直序列码分多址(DS-CDMA)的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航迹优化的问题。首先,给出了基于DS-CDMA的译码转发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模型,并理论分析给出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链路中断概率及平均误码率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基于链路中断概率最小化准则提出了中继无人机的航迹规划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最大比值合并DS-CDMA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可充分获取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提供的分集增益,显著改善链路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展弦比飞翼布局无人机的刚体运动与弹性运动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步法的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飞翼无人机的非线性因素,将动态面反步控制作为内环控制抵消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同时考虑系统实际存在的弹性耦合项、参数不确定项以及外部扰动,将内环反步控制与飞翼无人机模型整体作为新的被控对象,引入最优化理论对新的被控对象设计了外环鲁棒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不仅满足飞翼无人机姿态跟踪性能的要求,且对模型不确定性和气动弹性影响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某型手掷电动无人机总体设计与飞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飞行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完成了某型手掷电动无人机的总体设计,制作了3架采用不同尾翼布局的样机,并对其进行了飞行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知,不同尾翼型式对高翼台、单尾撑后推式布局的飞机纵向操纵性与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该项研究为此类小型手掷电动无人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飞翼布局无人机的稳定与操纵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雪梅 《飞行力学》2011,29(1):9-12
从气动和控制综合设计角度,提出了解决飞翼布局无人机稳定能力问题的多轴静不稳定增稳控制规律,通过对多操纵面操纵特性和操纵需求分析给出了操纵面的配置策略.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飞翼布局无人机特殊的稳定与操纵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无人飞行器外形布局设计及其气动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新的无人飞行器气动外形布局,应用基于二次曲线的模线设计方法完成了飞行器气动外形建模,并对所建模型进行气动特性计算分析。将飞行器几何外形节点数据导入Gambit软件,生成气动特性计算所需的网格文件。应用Fluent软件,根据不同的飞行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对无人飞行器外形布局进行气动特性计算。主...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飞翼布局大鼓包式机身,在装载布置约束下开展了气动与隐身综合设计,提出了一种机身低鼓包和双鼓包模型。结合可靠的CFD和隐身计算方法,初步探索了低鼓包和双鼓包气动与隐身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双鼓包模型极大地降低了全机纵向基本气动性能,但在大迎角时会推迟外翼段前缘分离,对外翼气动特性有一定改善;低鼓包与双鼓包模型整体上RCS差异较小,但双鼓包模型侧向隐身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0):2716-2727
In this pape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enabled 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 system is studied, in which UAV acts as server to offer computing offloading service to the Mobile Users (MUs) with limited computing capability and energy budget. We aim to minimize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MUs by jointly optimizing the bit allocation for uplink, computing at the UAV and downlink, along with the UAV trajectory in a unified framework. To this end, a trajectory constraint model is employed to avoid sudden changes of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during flying. Due to high-order information in use, we lead to a more reasonable non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 than prior arts. 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DMM)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is decomposed into a set of easy sub-problem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n the efficiency in edge computing.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approach leads a smoother UAV trajectory, significantly sa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AV during fly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