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概述  GB/T4249-1996《公差原则》是在GB4249-84的基础上,按照等效采用的原则,根据ISO8015:1985《基本的公差原则》修订而成的。GB/T4249-1996《公差原则》和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两项标准,对要素的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的规定。GB/T4249-1996规定了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中尺寸要素的包容要求。对于相关要求中尺寸要素的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只作了概略的说明。GB/T16671-1996中,不仅详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相似文献   

2.
GB/T1182-1996的发布实施,将代替GB1182-80和GB1183-80,但是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相协调,目前尚未制定有关几何要素的通用术语和定义的国家标准。因此,在GB1183-80“一般规定”中的术语仍可继续使用。它们是: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理想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测量时由测得要素来代替。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理想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理想基准要素简称基准。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理想被测要素的形状、…  相似文献   

3.
GB11334-89《圆锥公差》和GB12360-90《圆锥配合》先后发布后,GB4458.4-84《机械制图 尺寸注法》第37条规定的锥度注法已不能满足在图样中标注圆锥尺寸和公差注法的要求。因此,全国技术制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1992年提出立项制定《技术制图 圆锥尺寸和公差注法》国家标准,并获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随后成立了由机械标准化所负责,华中理工大学参加的国标起草工作组。该工作组于1994年底完成标准报审稿,1995年11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GB/T15754-1995《技术制图 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简称新标准)于1996年7月起开始实施。1 新…  相似文献   

4.
ISO/TC213简介     
1 成立原因及背景  ISO/TC213“产品的尺寸和几何规范及检验”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6月14日。它是根据ISO/TC3“极限与配合”、TC10/SC5“尺寸和公差的表示法”、TC57“表面特征及其计量学”的工作任务,在ISO/TC3-10-57/JHG“联合协调工作组”的工作基础上成立的。ISO/TC3、TC10/SC5和TC57原承担着工件尺寸、几何特征的公差数值、标注原则、符号代号、检验及计量器具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虽有各自的工作范围但又彼此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各TC多年来一直独立地开展工作,相互间缺少必要的工作沟通和协…  相似文献   

5.
GB/T1800.2-1998《极限与配合基础第2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简称新国标)对标准公差等级代号、基本偏差代号、上偏差代号、下偏差代号,公差带的表示、注公差尺寸的表示、配合的表示,注公差尺寸的解释,配合基准制和配合分类,基准温度和...  相似文献   

6.
相关公差在机械工程界是一个新的概念。我国试行国标GBll83—75《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术语及定义》及GBll82—74《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注法》中的有关内容和ISO/DIS 2692《技术制图,形状和位置公差》(1973年发表)的第二部份“最大实体原理”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对于附有(?)符号的公差,允许将形体实际尺寸未足最大实体条件的部份补偿给形位公差。而有些国家为了扩大使用相关公差,更进一步研究将形体的实  相似文献   

7.
《航空标准化》1985年第1期中刊载了《对较大尺寸环形零件孔组位置度公差的检测》一文,该文对孔组位置度公差的三种存在形式,即“采用独立原则的孔组位置度”、“薄壁件孔组位置度”、“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原则的孔组位置度”分别提出了检测方案。本文拟对孔组位置度公差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采用最大实体原则的孔组位置度公差,提出了检测方案,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望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我国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GB1182、GB1183、GB1184和GB4249)发布和实施已经十多年了。通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些标准的贯彻执行,为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考虑到适时吸收和采用近年来国际、国内在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国家技术监督局责成全国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有关标准进行修订和制定。现已批准发布的有: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  相似文献   

9.
最小实体要求既可应用于被测中心要素,也可应用于基准中心要素。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标注符号[图90a)];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内相应的基准字母代号后标注符号[图90b)]。图90(1)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即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也就是说,实际被测要素的体内作用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I-MVS)。而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  相似文献   

10.
如何应用独立原则、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以下简称三个公差原则),来正确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机械行  相似文献   

11.
在宣贯国家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过程中,发现标准的第三部分即“相关原则”中的最大实体原则的论述与应用举例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如对应用举例的示例(5)的解释就与前面的最大实体原则中的第(2)条不符。  相似文献   

12.
为使所设计的综合量规能符合GB1985-80《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中的第五种检测原则,并统一综合位置量规的计算方法,我们编写了“综合位置量规设计与计算统一化”的技术资料,该资料的主要特点是:1. 量规公差带属于不超极限的量规体系,能保证被测零件的功能和装配互换性要求;2. 量规公差带分布合理,工作尺寸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你刊在1983年第1期上,登载了《对GB1183—80中最大实体原则的理解和异议》一文。此文对《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的最大实体原则部分提出了异议。笔者对此也另有不  相似文献   

14.
《光滑极限量规》新国标中所规定的公差是根据《公差与配合》标准规定的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不超极限原则)制订的,而直线尺寸量规公差(即高度、深度及长度量规,‘不含长度塞片及卡规’)目前还尚未制订新标准,仍沿用过去的超极限公差原则。这对全面地贯彻新国标是极不利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厂制订了《直线尺寸量规公差》企业标准,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现将制订原则及有关内容简介如下,供同行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你刊1983年第1期刊登的《对GB1183-80中最大实体原则的理解和异议》一文,反映了我单位在宣讲该标准时许多人提出的疑义。的确,标准条文中对最大实体原理应用举例的公差解释与定义论述之间扣得不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16.
在TM公司的发动机零件设计图上,大量采用了相关公差。在该公司的技术文件中规定:“为了避免重复标注相关公差符号(M),凡是图纸上未特别注明的位置公差、同轴度或形状公差都按相关公差考虑。即说明这些公差是在假设这些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的前提下确定的。”由这条规定也可以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相关公差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  相似文献   

17.
1.适用范围 本国际标准所规定的中径和牙顶直径偏差符合ISO_261《ISO通用公制螺纹——一般设计》。 本标准所规定的极限尺寸以ISO_965/Ⅰ中所规定的基本偏差和公差为依据。 2.定义 公差标记按表中“公差等级”一栏中所规定的公差等级表示。 例如:M6—6H M6—5g6g 螺纹零件间的配合用内螺纹的公差和外螺纹的公差其间用一斜线“/”隔开来表示。 例如:M6—6H/5g6g  相似文献   

18.
由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对“独立原则、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的统一解释”已经国家标准局于1982年5月25日批准实施。各单位在宣贯“公差与配合”和“形位公差”两  相似文献   

19.
新国标《形位公差》对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图样上在标注各种公差的同时,还必须表明各种公差之间的关系,并且规定了具体标注方法和符号.这就使得该标准不仅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和完善,而且对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在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也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利用尾喷管同步环推力测试实验评估其合格率,提出了可调尾喷管灵活性仿真预测方法,并利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零件表面加工精度和几何公差对其灵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度等级的降低,可调尾喷管调节片与密封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在尺寸公差为(-0.1,+0.1),零件几何尺寸越大,调节片与密封片之间的摩擦阻力越大;在表面粗糙度为不大于Ra6.3条件下,基于基本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满足伸展和收缩过程动作响应灵活性要求(0.2s内)。因此,为了满足可调尾喷管伸展和收缩灵活性要求,其各零件公差应控制在下偏差范围内,并相应提高表面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