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某民用飞机A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的尾旋改出特性,对大攻角静态测力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所研发的TDPF~[(I_x-I_y)/mb~2]判据法对飞机的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评判。通过尾旋风洞试验对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飞机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反舵推杆法对常规布局运输飞机改出尾旋效果最佳。此外,为了提高飞机的试飞安全,需要加装反尾旋伞系统,而研制一款合适的反尾旋伞对保证飞机试飞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使用国际上公开的研制反尾旋伞资料中所提供的方法研制了不同面积大小,不同伞绳长度的反尾旋伞,并通过尾旋风洞试验检验了这些反尾旋伞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反尾旋伞面积的增大,改出效果越好;中等反尾旋伞伞绳长度改出尾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完成电传飞机尾旋试飞这样高风险的试飞任务,寻求最优的进入尾旋、快速改出的试飞驾驶技术,研究一旦改出失败后如何掌握开伞、抛伞时机以及开伞后的动态过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在试飞模拟器上进行了多次的试验验证。通过试验,试飞员掌握了电传飞机尾旋试飞驾驶技术,试飞工程师对所编的试飞大纲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研制与安装应急反尾旋伞系统对现代高机动飞机的大迎角特性试验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失速/过失速/尾旋特性试验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反尾旋伞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反尾旋伞的数学模型,估算确定了反尾旋伞阻力面积,并对用反尾旋伞出尾旋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同时,研究了不同尺寸反尾旋伞的尾旋改出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完整模拟飞机尾旋及使用反尾旋伞进行尾旋改出过程,本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开展反尾旋伞系统建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评定飞机的大迎角特性失速试验和尾旋试验,失速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最大可用升力边界;而尾旋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飞机超出正常迎角范围时的动力特性并为飞行员建立一套适用的尾旋改出方法。失速试验一般是按预先规定的速度减小速率或过载量级逐渐趋于失速,但处于安全考虑,在未达到气分离时便停止试验,之后,对飞机进行专门改装,经过指定数目的旋进行有意尾旋,从而确定尾旋改出技术,这种常规失速/尾旋试飞方法,无法准确地描述飞机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民用航空局的适航条款与咨询通告要求,飞机研制单位需表明飞机的失速/过失速特性以及改出特性,该项试验属于飞机的极限边界飞行和超包线飞行。原型机实施该项试验存在极大的风险,历史上出现过多起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原型机缩比模型自由飞试验可以捕捉到模型静态测力试验条件下所未发现的飞行动态特性,以及检验飞机在危险状态下的改出能力,降低原型机失速试飞的风险。某大型飞机在失速试飞前利用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检验了飞机在极限飞行条件下的动态特性,确认了飞机在失速条件下存在偏离以及发展稳定尾旋等;同时确认了飞机具备失速改出能力,采用“三中立”、“反舵,推杆”和“实施开反尾旋伞”均能迫使飞机改出失速/过失速状态。  相似文献   

7.
Mиг-23飞机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它的尾旋动态及改出尾旋的方法很复杂。根据在该机上进行的四次尾旋飞行试验,叙述其尾旋进入的方法、尾旋中的动态和改出尾旋的方法。并举出三个典型的尾旋模态实例,详细记述整个尾旋过程和进行分析,说明Mиг-23飞机尾旋动态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出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在判断和改出Mиг-23飞机的尾旋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立式风洞尾旋试验系统对飞机自由尾旋试验结果的影响,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尾旋模型的舵面遥控系统、优化了模型悬挂系统,研究了悬挂系统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模型操纵面控制系统具备任意操纵面组合偏转的能力,可以满足飞机尾旋试验要求;悬挂系统各部件重量和外形变化对旋转角速度略有影响,对飞机尾旋迎角、尾旋改出方法、尾旋改出圈数等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某常规布局(大展弦比、后掠翼、翼吊式发动机)大型民用飞机的尾旋特性,制作了一个满足动力相似准则的无动力缩比模型,在Ф5m立式(尾旋)风洞中首次进行了大型民用飞机模型在不同构型、不同重心位置、不同重量、模拟不同飞行高度条件下的尾旋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架飞机的尾旋特性良好,模型在尾旋运动中比较稳定,旋转方向不发生改变,且旋转速度较慢。采用反舵(到底)推杆(到底)法可以满足所有状态下的尾旋改出,模型最快能够在不超过1/2圈或1s中改出。此种改出方法操作简便,是一种适合于大型民用飞机的尾旋改出方法。通过反尾旋伞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反尾旋伞参数。  相似文献   

10.
徐勇凌 《飞行力学》1995,13(3):90-96
MИГ-23飞机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它的尾旋动态及改出的尾旋的方法很复杂,根据在该机上进行的四次尾旋飞行试验,叙述其尾旋进入的方法,尾旋中的动态和改出尾旋的方法,并举出三个典型的尾旋模态实例,详细记述整个尾旋过程和进行分析,说明MИГ-23飞机尾旋动态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出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在判断和改进MИГ-23飞机的尾旋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主要用于获得飞机失速/偏离、初始尾旋到发展尾旋动态特性,以及改出方法。回收段是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最易出故障,且后果最严重的阶段。文中分析了伞降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对伞结构形式、伞面积、伞舱位置、开伞速度和过载等关键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此外,结合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特点设计了多余度的开伞控制系统。试飞结果表明,该系统集成度高、可靠性高,能够大大提高开伞成功率,适合在后续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立式风洞是研究飞机尾旋与尾旋改出的特种设施。由于尾旋试验模型的大小受限于风洞的试验段尺寸和流场的边界条件,较难在模型内部安装测量系统,早期均采用外部系统对处于螺旋运动状态的飞机模型姿态进行捕捉、辨识,进而分析飞机的尾旋特性与改出特性。随着材料科学、智能加工技术和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进步,测量系统向模块化、微型化和超微型化发展,使得测量机构能够安置于飞机模型的内部,这样不仅可以实时测量数据并记录,不需要到试验后才进行判读和辨识,而且所测量的数据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3.
尾旋是飞机的一种非正常的复杂旋转飞行状态,飞机尾旋研究在航空工程中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立式风洞是专门进行飞机尾旋研究等特种试验的风洞设施,这种风洞在飞机研发过程中与常规风洞相比使用率较低。对立式风洞和立式风洞试验进行简要的回顾和阐述,为相关飞机型号设计单位进行立式风洞试验、研究飞机尾旋特性与改出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对于具有后重心的飞机很容易进入平尾旋,而且通常很难改出.这对飞机和飞行员都是一种威胁.因此在设计苏-27中特别注意了尾旋问题.可是,风洞试验表明,苏-27不能改出尾旋,用一个大模型从图-16飞机上的高空投放试验也表明,苏-27至少有一半的进入尾旋状态不能改出.这就意味着,即使由驾驶员操纵,他也无法保证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某型民用飞机的高涵道比发动机不同内部流量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首次通过在飞机自由尾旋模型的发房内部添加能模拟不同通气流量的堵块,在尾旋风洞中进行自由尾旋试验和改出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添加模拟不同发房通气流量堵块对模型尾旋中的攻角和偏航角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尾旋改出特性也没有本质的影响;但对模型在尾旋中的滚转角速率和侧滑角有影响,随着通气量的减小和阻塞效应的增大,滚转角速率和侧滑角随时间记录数据的振幅也在增加。而左右发房通气量的不对称对飞机模型的尾旋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树有 《飞行力学》1995,13(3):9-17
概要介绍了现代飞机失速/尾旋研究的途径,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的目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现代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的程序和步骤,对装有迎角限制器飞机特殊要求,应急改出尾旋装置的安装使用以及与安全有关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ARJ21-700飞机模型自由飞失速改出伞验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ARJ21-700飞机模型自由飞失速改出伞的飞行试验验证方法.首先介绍了试验的准备情况,包括试验总体方案、模型改装和地面试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全尺寸飞机及其模型失速改出伞的确定方法,并根据所选定的失速改出伞的最佳组合参数进行了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操纵杆回中情况下,失速改出伞能够使飞机快速改出深失速状态,可为飞机适航取证试飞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水平风洞中开展飞机尾旋特性研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林亮  祝明红  傅澔  杨洪森  钟诚文 《航空学报》2018,39(6):122030-122030
以某飞机尾旋特性为例,在水平风洞中利用具有3自由度的模型支撑装置开展飞机尾旋特性研究并进行理论分析;将基于3自由度装置的建模仿真结果与传统的6自由度飞行仿真、立式风洞尾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3自由度支撑装置开展飞机尾旋特性研究还可获得飞机尾旋进入和发展阶段的运动参数,可实现尾旋进入、发展及改出的全过程模拟。同时,研究了支撑装置曲杆惯量、机构摩擦和质心偏离等因素对飞机尾旋特性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曲杆及飞机模型设计时,需严格控制曲杆惯量和质心偏移,机构摩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某型教练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设计定型的技术难题,依据GJB3814《军用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要求》,开展了尾旋试飞技术研究,提出了符合军标验证要求的尾旋特性试飞方法,包括不同进入方法、不同改出方法、最佳改出方法以及改出过程中误操纵等。通过试飞发现:该飞机对偏离是敏感的,但对尾旋等过失速模态是阻抗的;该飞机存在"过失速旋转"、"落叶飘"、"振荡正飞陡尾旋"以及"倒飞尾旋"四种典型的过失速模态;"三中立"法可以较迅速改出发现的四种过失速模态,与失速改出方法具有同一性且不需要过多驾驶技巧,为试飞员推荐的最佳改出动作。  相似文献   

20.
从尾旋运动的机理和惯性力矩产生的物理原因出发,通过分析惯性俯仰力矩、惯性偏航力矩、惯性滚转力矩在尾旋中的作用,研究了惯量特性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各舵面在尾旋改出时的作用,研究了惯量特性对尾旋改出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