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陈其泰在《桐花凤阁评<红楼梦>》中,从“知已”、“真情”的角度把握与阐释《红楼梦》写情的主题,对《红楼梦》淋漓尽致描写与表现的男女之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拔俗超群地提出了“泛爱”“爱博”的重要命题.陈氏认为抒写知己真情、至情是《红楼梦》的全部之意,而这种真情、至情集中表现在宝玉与黛玉、妙玉、宝钗等人的关系上.陈氏写情论揭示了《红楼梦》“悲痛淋漓”的精神,深化了对《红楼梦》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其泰在《桐花风阁评红楼梦》中提出了“泛爱”、“爱博”的重要命题,对《红楼梦》写情主题的接受阐释具有鲜明的特点:他将《红楼梦》作者的著书动机、自身的审美经验与身世遭际等有机结合起来,借题发挥;他的阐释饱含感情,臧否鲜明,见解独到而又自圆其说,自深其意;他既注重总结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敢于另辟蹊径,独具只眼,善言人之所未言。陈氏的写情论深化了对《红楼梦》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情小说的翘楚之作,"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脂批认为《红楼梦》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情:宝黛爱情、男女之情、世态人情;二是伤时骂世。《红楼梦》写情主题蕴含在宝黛爱情、红楼儿女之情和世态人情等三个方面的情节描写之中,脂批对这些情节作了简要评点与深刻阐发,从而揭示了曹雪芹写情的深刻内涵与重要的作用,对《红楼梦》的接受及红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脂砚斋等人是八十回<红楼梦>最早的接受者和评点者,他们的评点具有开创性、经典性.脂批者认为<红楼梦>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情;二是怨世骂时.<红楼梦>怨世骂时的主题蕴含在世态人情、红楼日常生活和各种悲剧的描写之中.曹雪芹笔大如椽、千手千眼,在"大旨谈情"的旗帜下,巧用"春秋笔法"的"狡猾之笔"怨世骂时,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脂批对<红楼梦>"怨世骂时"的主题做了精细的评点与深刻阐发,对<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及红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问世250余年来,拥有最广泛的接受者(受众),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接受方式、接受倾向、接受动机和接受趣味。接受者在《红楼梦》主题思想的认识上、人物优劣的评价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种种差异。因此,运用接受美学从读者接受反应的角度对《红楼梦》接受史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红楼梦》主题的认识,拓展《红楼梦》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对《红楼梦》主题的接受与阐释中,评点派代表人物陈其泰力主"写情说"。他在《桐花凤阁评〈红楼梦〉》中,从"知已"、"真情"的角度把握与阐释《红楼梦》写情的主题,对《红楼梦》淋漓尽致描写与表现的男女之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拔俗超群地提出了"泛爱""爱博"的重要命题。陈氏认为抒写知己真情、至情是《红楼梦》的全部之意,而这种真情、至情集中表现在宝玉与黛玉、妙玉等人的关系上。陈氏写情论揭示了《红楼梦》"悲痛淋漓"的精神,深化了对《红楼梦》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作品多被评论家归类于"新写实小说"或"女性主义"写作,这种分类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对于从内在意蕴上更好的理解文本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本文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对《来来往往》做一次全新的解读,把重点放在对作者通过人物表现出来的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的表述上,以及在比较中分析其包含的哲学意蕴:对荒谬的认识与反抗。  相似文献   

8.
《老子衍》是王夫之完成的第一本学术著作,著述时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关注老子的经世哲学思想,并进行了批判性地解读:解“不争”为“图利”、将“功成不居”解为“自居希位”、转“柔弱”为“虚空”。王夫之在理解老子时是用儒家的思考模式来评断,其对老子思想的诠释难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游本凤 《航天》2010,(6):52-53
四十年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大红号外仿佛仍在眼前晃动; 四十年了,那支十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四十年了,万人空巷争相仰望那颗曾划过天空的亮点璀璨依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元曲选》四千多支曲子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研究,井与《中原音韵》进行了对比研究。厘析井分析了各部相押的情况,力图探究其本源,了解元代口语的实际面貌。文章还对《中原音韵》和《元曲选》相互未出现的字进行了对比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元曲选》所体现的韵部,大致能代表元代口语的基本特征,与《中原音韵》的归纳也是一致的;同时,也认为周德清井未详细地归纳元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学习《模拟电路》课程,从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解惑,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寻,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2.
搞音韵学的人都知道叶音。音韵学论著溯古音学之源往往落笔在叶音上。王力先生就说:“《诗经》三百篇是研究古韵的最好的根据,可惜前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正确地利用了《诗经》来研究古韵的。原因是他们并不懂得语言是发展的,缺乏历史观点,以为古音和今音是一致的,不过在做诗时为了押韵的需要,临时改读某些字音罢了。宋人把这种虚构的情况叫做‘叶音’.”这段话表明:人们对古音的认识最初是从注叶音开始的,或者说叶音蕴含着古音学的萌芽;叶音作为一种“临时改读”,  相似文献   

13.
谢红云 《航天员》2013,(6):66-66
一些科幻电影告诉我们,在太空,我们是听不见声音的。“在外太空,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峙.声尖叫”就是电影《外星人》里面最时髦的—句话;电视剧《萤火虫》在表现外太空射击的时候,也没有使用任伺声音效果。但是。在《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等电影中。  相似文献   

14.
以《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为基础,以义项对比和义素提取为研究方法,对中、晚唐到清末共433例“断送”的词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不但发现了《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词典没有注意到的义项:启发、判决,而且提取出了在“断送”义项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义素“位移”和起决定作用的义素“了结、完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断送”的义项引申关系做了描写,并重新编排了“断送”的义项次序,以期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断送”的词义系统及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迟惑 《航天》2012,(5):14-18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星球大战》及其同名小说就风靡世界,在中国也拥有大量拥趸,许多青少年是被这本小说点燃了对宇宙和航天的兴趣。在《星球大战》中,有两个主角是机器人。其中一个是不会说话的维修机器人,叫做R2D2,小说的中文版中称它为“阿图迪图”;另外一个是碎嘴唠叨的勤务机器人,叫做C-3PO,中文版中称它为“希斯瑞普”。两人一唱一和,为影片和小说增色不少。希斯瑞普经常把R2D2昵称为“阿图”,也就是R2的发音。  相似文献   

16.
《质量与可靠性》2004,(1):F002-F002
首次载人航天器飞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一战;是对11年来研制试验的最终检验;是中国科技专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伟大壮举;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天梦想的光荣时刻!“千年等一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期待着这一刻的成功!“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工程按照“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黎成龙 《航天》2009,(5):30-31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祖先有着最早、最正确的认识。“宇宙”的俗称就是“世界”,把“世界”拆开来看,“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古籍《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再往前推,战国(公元前480~前221年)时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指出:“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  相似文献   

18.
《火箭推进》2006,32(6):51-51
2006年9月,《火箭推进》杂志分别被美国著名索引刊物《化学文摘》(CA)和俄罗斯著名索引刊物《文摘杂志》正式收录。我国目前有数千种期刊,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的1049种,入选俄罗斯《文摘杂志》的仅713种。此前,《火箭推进》已相继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收录。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却以女性为主角来反映社会现实,刻画了诸如“苔丝”、“游苔莎”这样个性鲜明,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论文以《苔丝》和《还乡》为例,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女主角性格、女主角命运及男权文化这五个方面,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全面阐释他对女性在男权社会抗争中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发展与实现自我的关注,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更让哈代的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文学爱好者在品味哈代细腻文风的同时,体会到他超越时代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哈代作品的巨大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收词量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历史性汉语语文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写方针 ,“着重从历史的演变过程加以全面阐述”。王云路先生在《辞书失误考略》(《古汉语研究》1 993 1 )中谈到 :“例证不是越多越好 ,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一、尽可能有始见书的例证 ,即例证时代要早 ,最好是第一次出现的例句。二、例证要与文义吻合 ,具有典型性。三、例证要注意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和文体类型的多样性。要完全符合这些要求是不容易的 ,但尽可能地将例证的时代提早 ,则是应当作到的。”《大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