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与火控部门为美国空军研制一种低成本自动攻击系统(LOCAAS)。LOCAAS研制的重点在于以最低的弹药装填量满足战场院的导弹防御、对敌人防空系统的制压等任务,  相似文献   

2.
雨丝 《太空探索》2014,(6):48-48
伊朗防空基地司令称,伊朗设计了一个新型强大、高精度的导弹,被称为“猎人”3,将用于伊朗的远程S-200防空系统。伊朗国防部在2013年11月建成了“猎人”2导弹的生产线,并在2013年8月宣布,在其尖端的S-200防空系统使用了最新的国产导弹“猎人”2。  相似文献   

3.
印度国防部推出了雄心勃勃的综合导弹发展计划。其中国产的阿卡什防空导弹就是其中一项。按计划印度将为军方生产2500枚阿卡什导弹,112部导弹发射装置。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自行研制的KM-SAM防空导弹(又称"铁鹰"-2)开始大规模部署,并计划在2020年前部署20个连。该防空导弹的研制成功,进一步增强了韩国研制国产防空导弹的信心。那么,"铁鹰"-2防空导弹有哪些特点?韩国未来的防空反导体系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81式近程防空导弹是由日本东芝公司以及日本精工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共同研制生产的低空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用于保卫军事基地及其他重要目标,也可用来进行野战防空,1966年,东芝公司应日本陆上自卫队要求,为填补已部署的35毫米双管高炮和90毫米高炮与“霍克”中程地对空导弹之间的空白而开始研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南非授予丹尼尔公司一份价值73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测试矛Mk.2导弹,并计划为其海军勇猛级护卫舰提供矛Mk.2近程防空导弹、补充库存。矛Mk.1导弹现装备于南非海军新型护卫舰,以及陆军防御计划陆基防空武器系统。南非军舰上装配的矛导弹由一个16单元垂直发射器发射,初期使用雷达信号与数据链制导设备接近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防空导弹、火箭炮、战车以及高速反辐射导弹。这是自2022年8月份美国首次向乌克兰提供“哈姆”反辐射导弹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援助。而早在去年2月份俄乌冲突爆发当日,俄罗斯就曾率先使用Kh-31P反辐射导弹打击乌克兰境内防空系统,为后续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临空轰炸打开了一条安全的“空中走廊”。此后,  相似文献   

8.
正印度国防研发组织和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正在联合研制生产"巴拉克"导弹的升级型远程防空导弹和中程防空导弹。远程防空导弹项目于2006年1月签订合同,价值约合3.9亿美元。2014年11月和2015年11月先后在以色列成功开展了目标打击测试,2015年12月在印度开展了两次作战飞行试验。中程防空导弹项目于2009年2月签订合同,价值约合15.1亿美元。目前,制造规范及初步和关键设计评审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9.
反舰导弹系统的高速发展使得舰队原有的防空体系受到严重威胁,舰队的防空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迫使舰空导弹武器系统要作重大改进。因此,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航空导弹,垂直发射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焦勇 《太空探索》1998,(1):32-34
防空导弹试验基地 1957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建设防空导弹试验靶场。建设初期,从苏联引进了配套的试验设备。60年代中期,防空导弹试验靶场在第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扩建、完善了试验设施,延伸了航区纵深,配备了技术较新的电影经纬仪。后来,又增设了经纬仪弹道测量系统,配备了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模拟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的瞬态气动加热状态,必须使用快速、高精度的计算机瞬态热能控制系统,对气动模拟试验的加热过程,实行快速、高精度的非线性动态控制.为此,传感器的快速、高精度"E-T"转换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速飞行器瞬态气动加热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快速、高精度"E-T"转换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转换速度快、校正精度高的优点,使用该方法实现了高速飞行器气动加热过程中温度场高速变化状态下的瞬态非线性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 满足空间科学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以及实现调制体制灵活性的要求,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空间应用的高速调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该方案采用了基于FPGA和DAC的通信调制技术, 可在硬件设计不变的情况下, 实现QPSK, 8 PSK和16 QAM等多种调制方式下的高速数据传输. 分析了高速调制在硬件实现上的技术难点, 解决了高频率高精度同步时钟生成、高速数据转换、宽带调制等技术问题. 实测表明, 在载频为2 GHz时, 该调制系统在8PSK调制下速率可达750 Mbit/s, 且调制信号的矢量幅度误差(EVM)仅为3.3 %.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人机自主着陆的跑道检测、识别、跟踪等视觉算法中需要对大量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便后续计算,但又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根据输入输出像素点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件加速的图像缩放算法,简化算法结构的同时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进行模块硬件功能的设计对算法加速,并采用软硬件协同的体系结构搭建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缩放算法处理精度高、耗时少,且用硬件逻辑实现后,可以进一步提速171倍,硬化后的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图像数据,实时处理后在显示器中显示,达到30帧/s的处理速度,可以应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图像处理算法中。   相似文献   

14.
某种叉流板翅式热交换器动态性能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某型飞机上应用的一种叉流板翅式热交换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分别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参数集中方法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计算比较的结果.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很接近,但是参数集中法计算程序更为简结,适合用于系统模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型组合密封系统——气体螺旋槽与铁磁流体组合密封型式.在分别对这两种密封型式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组合密封实验.实验表明,这种密封型式可以达到从零速到设计转速整个范围内均具有所需要的密封能力.在高速旋转密封时,螺旋槽有效地抑制了铁磁流体的飞溅,并在铁磁流体破裂时,使其迅速恢复密封能力.所以该组合密封具有无污染、高可靠性等特点.同时指出,通过调节这两种密封型式的结构设计参数,可以满足不同的密封要求.这些性质是其它非接触式密封所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6.
高速列车车厢新型压力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速列车穿越隧道或两车交会时产生的压力波动将对旅客产生“耳感不适”。本文借鉴飞机座舱压力控制的成熟经验,提出了解决高速列车车厢压力变化的新型压力控制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该方案初步可行。  相似文献   

17.
传统离心机系统一般采用高速高精度单轴转台系统,进行单方向宽范围的离心加速度精确仿真.为实现现今的航空器件对其三轴通道的大法向过载仿真,提出新型三通道离心机系统.其构型是以一台由底座和3个转动框架组成的高精度三轴转动机构,通过外主轴的速度调节,内、中两框的精确位置控制实现3个方向的飞行器法向过载仿真.在此构型基础上对三轴离心机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相关的运动学分析及理论计算.由已知x,y,z方向上的过载,通过力平衡方程反解出离心机内、中框偏移的角度以及外主轴的转速.最后通过动态仿真,进一步验证新型离心机构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半球谐振子作为半球谐振陀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振动参数的测试对自身结构设计与加工过程的参数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PXI平台应用LabVIEW编程的半球谐振子相位幅度控制系统,针对测试中存在的谐振频率的漂移和振幅衰减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有效地实现半球谐振子的相位跟踪及能量控制,可解决开环测试方案下谐振子的频率漂移问题以及初始振幅不一致对谐振子振动性能参数测试的影响,具有快速性好、控制精度高、功能扩展便捷等优点,极大提高了半球谐振子批量化生产与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模PID鲁棒控制的飞行仿真伺服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飞行仿真伺服系统高频响、宽调速、高精度、超低速和鲁棒性要求,提出了内模PID鲁棒控制的有效方法。在探讨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飞行仿真伺服系统的内模PID鲁棒控制律,并将其应用于某型飞行仿真伺服系统,该伺服系统采用了电流、速度和位置三闭环控制结构。仿真试验表明:文中提出的内模PID鲁棒控制律使飞行仿真伺服系统获得了优良的跟踪性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可以很好地满足飞行仿真伺服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具有相乘非线性的马达速度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变转速变排量联合控制是一种新型的容积控制,具有效率高和相对快的响应,但由于具有相乘的本质非线性,给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变频调速变排量联合控制的泵控马达速度试验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存在的本质非线性问题,提出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进行线性化处理,并设计了基于积分滑模面的马达速度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由于系统参数多,各个参数是变化的且不易确定,造成常规的滑模变结构控制输出抖振现象严重,为降低输出抖振现象,提出采用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进行改进,并对稳定性进行证明.最后对该控制方法的抗干扰性和正弦信号跟踪性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