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舱门类结构强度时,通常不考虑与其连接的锁、锁接头及周边结构、拉杆、拉杆支座的刚度,直接在舱门的细节有限元模型上将与锁接头、拉杆支座连接的位置约束位移。当舱门结构为静定结构时,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锁载荷、拉杆载荷是准确的,但通常舱门类结构为高度静不定结构,高度静不定结构的约束载荷与其支持结构的刚度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计算高度静不定的舱门类结构强度时,必须考虑舱门支持结构的刚度。文中重点讨论舱门类结构的锁、拉杆结构的约束载荷计算方法,在舱门的细节有限元模型中采用弹簧元、梁元简化模拟舱门支持结构刚度的方法,计算舱门的约束载荷。利用这种方法计算某型飞机舱门的锁载荷和拉杆载荷,并通过试验验证,证明该种方法有效,为计算舱门类结构的约束载荷提供一种更为简洁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飞机复合材料起落架舱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窝夹芯复合材料逐渐取代铝合金成为舱门的首选材料,其刚度设计及结构减重在飞机的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通过参数化建模建立了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材料舱门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起落架舱门的模拟计算。在打开和关闭两种工况下以刚度和强度为约束,优化舱门的几何结构和复合材料参数。建立代理模型后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相结合进行优化,实现了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材料舱门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所得到的舱门比原铝合金舱门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优化后复合材料舱门重量比优化前下降了11.5%,比铝合金舱门减少了39.6%,起落架舱门总重量明显降低。同时,建立代理模型后再优化的方法优化效率高,解决了多优化变量下找不到最优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用飞机客舱舱门区域温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民用飞机客舱舱门区域温度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客舱舱门区域温度计算模型,并且提出了客舱舱门区域温度控制方法:即客舱舱门区域温度控制主要通过加热器来提高供入舱门区域的空气温度来实现;而舱门接触温度控制主要通过在舱门结构梁与内饰板之间布置绝热层或增加内饰板的热阻来实现。同时为避免在某些工况下舱门加热器出口空气温度太高舱门区域加热器需设置自动关断逻辑。  相似文献   

4.
冲压空气涡轮舱门开缝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机飞行过程中冲压空气涡轮舱门的开缝问题,分析了其舱门结构及操纵原理,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整流罩刚度、舱门外形、舱门悬挂接头铰链点的位置、舱门刚度等因素对舱门开缝的影响。依据这些因素对舱门开缝大小的影响程度,通过增加附加拉杆、改进舱门形状、调整铰链点位置等综合措施,解决了飞机空中飞行时RAT舱门的开缝问题。  相似文献   

5.
登机舱门作为飞机的重要运动部件,目前主要采用金属材料,具有很大的减重潜力。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用于登机舱门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及其关键问题,按照适航规章及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在国内首次开展复合材料登机舱门结构的设计与分析:首先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三种舱门结构方案在设计载荷下的应变情况进行分析,优选设计构型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整体-局部单钉模型方法对优选的构型方案进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用于登机舱门结构设计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材料登机舱门结构的工程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适航规章CCAR-25中给出了航空器暴露在高强度辐射场(HIRF)中应满足的抗干扰要求,针对某型号民用飞机电子电气设备舱门对HIRF环境防护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一些提升舱门HIRF防护能力的优化设计建议。在对飞机电子电气设备舱门HIRF防护能力研究时,以该型号民用飞机电子电气设备舱门为研究对象,将舱门与电子电气设备舱结构模型简化成复杂金属腔体开环形孔缝的模型,并类比开孔矩形金属腔体的电磁屏蔽效能的研究,归纳出可能提升结构HIRF防护能力的结构优化设计方向。依据优化设计方向规划了3个舱门结构优化方案,并对该型号民用飞机进行低电平扫掠场(LLSF)试验以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所提的建议对于提高电子电气设备舱门HIRF防护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舱门关闭后的密封性及开闭操作的灵活性是载人航天器舱门的重性能。应用有限元法分析已有载人航天器舱门结构在舱内外有压差情况下的应力和变形,以及舱门结构变形对安装在其上的周边传动锁紧/释放机构的影响,并对该机构最小传动角进行优化计算,给出机构优选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
舱门是飞机结构的重要部件,舱门试验是验证舱门设计满足可靠性、安全性、适航要求的重要手段。民用飞机舱门试验包括设计验证试验和适航验证试验,结合民用飞机舱门研制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研究总结了舱门研制过程中,应当开展的试验项目和内容,指出了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意义和开展试验的必要性,给出了试验台架设计建议。本文研究对于舱门满足功能、性能等设计要求、使用要求、持续适航要求以及在设计阶段制定合理的试验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具有舱门补型结构的大涵道比发动机高空舱的排气流场特性,对其开展了精细化几何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建立了带舱门补型结构的高空舱、发动机与排气扩压器联合的仿真物理模型;随后,针对不同的舱门结构形式、发动机工况以及次流流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分析舱门补型结构对高空舱排气流场影响机理,给出舱门补型结构对排气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舱门补型结构对发动机推力计算结果无明显影响,推力主要受发动机参数和环境压力的影响,但有舱门补型时高空舱内回流区明显减小,有利于高空舱内气体的排出;次流不仅降低了高空舱内气体的回流,还使得舱温降低,在高空舱内起到了整流和降温的作用;引射距离会影响排气扩压器的气体排出效率,且随着引射距离的减小,高空舱内回流区明显减小,提升了排气扩压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因其具有比刚度大、比强度高、可设计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到民用飞机结构上。针对宽体复合材料舱门设计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初步分析,然后以刚度设计要求和强度设计要求为约束条件,对复合材料舱门结构的铺层比例进行了优化,达到了复合材料舱门的减重目的。优化后复合材料舱门的重量降低了10%以上,并且满足所有刚度和强度设计要求。本文所做研究为复合材料气密舱门减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参考建议,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晓晨  佟晓龙 《飞机设计》2023,(6):14-18+23
为满足飞机隐身要求,双舱门设计中采取相互压接的形式以保证阶差间隙要求,为避免具有压接关系的2个舱门在收放过程中,出现结构干涉导致结构损伤的问题,实现舱门收放时间性能指标要求,同时满足系统重量和机上安装空间的要求,开展单液压电磁阀顺序驱动双舱门控制系统的设计。经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证明系统设计能够满足飞机使用要求,并进一步得到电磁阀、限流活门等系统核心部件的流量-压差特性,支撑了系统核心部件的参数设计。该舱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为后续飞机舱门收放系统设计提供较好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驾驶舱门适航条款演绎、相关适航条款要求等进行了论述,研究了驾驶舱门总体布置、结构强度、系统设计及试验验证顶层要求。提出了适合国产飞机的驾驶舱门顶层要求,满足适航符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舱门人机工效学和可重复使用性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在临近空间进行载人往返旅行的商业飞行器的舱门。该载人飞行器舱门由复合材料门框和门体组成的主承力结构、平移外开式开合机构、八点压紧锁闭机构、新型三齿空心管异形密封带构成的密封结构以及电子辅助系统等五个模块组成,适用于距离地面20 km~40 km空域的低动态飞行器。目前已完成地面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该舱门对相关类型的空天载人飞行器舱门系统研究和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型飞机后货舱门的试验件,阐述了该试验件气密试验的过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依据气密试验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了舱门密封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后货舱门的密封性能改进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功能危险性评估的民用飞机驾驶舱门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FAA分别于2002年和2008年颁布25-106及25-127修正案,增加驾驶舱门安保事项以提高驾驶舱的安全水平。修正案要求加固驾驶舱门,驾驶舱门必须设计成可以阻止未被授权人员进入驾驶舱并且阻碍危险物体射入以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驾驶舱门必须能检测驾驶舱失压并可以释放门或者卸压板平衡压力差,还应有措施使飞机机组成员在该舱门卡住的情况下能直接从驾驶舱进入客舱。因此,在驾驶舱门上设有一个可以快速释放的紧急出口。根据飞机驾驶舱门结构及功能的主要特点,对驾驶舱门功能故障进行探讨,同时对功能故障引发的危险性等级进行划分,以确定安全指标,进而辅助驾驶舱门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波音系列飞机客舱“内外开堵盖式铰接舱门”机构进行了结构分析,指出了开闭舱门,舱门悬挂机构均为二级组机构;计算了它们的自由度均等于1;给出了机构简图及运动图。这种分析,对消化波音飞机客舱门开启机构设计特点、门运动规律,从设计理论上有一个认识,为“应急乘务训练用舱门练习器”提供设计依据,对旅客机舱门设计及教学工作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武器分离及舱门开启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非结构重叠网格技术,发展了一套能较好模拟空腔流动和武器分离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模拟典型空腔流动和WPFS模型分离轨迹,并与试验结果比较,说明本文方法可较好模拟空腔复杂流动和武器分离轨迹.采用发展的数值方法对某内埋弹舱舱门开启过程和内埋武器分离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舱门运动的非定常效应对舱门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舱门运动产生的非定常效应对舱门气动特性影响较大,舱门和舱门控制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在本文给定条件下,弹舱内的内、外侧导弹均能安全分离.通过研究,为内埋弹舱的舱门设计和内埋武器分离安全评估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客车行李舱门的工作原理.对比了传统的与新式的行李舱门的结构,并提出了新式客车行李舱门的设计方案。根据运动要求确定出机构的主要尺寸参数,对AD杆进行受力情况分析,通过强度计算证实这种机构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民用飞机客舱舱门啸叫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在对民用飞机客舱舱门啸叫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此啸叫机理种类。针对飞机外表面凹腔在高速飞行下产生凹腔啸叫噪声问题,以某型民用飞机客舱舱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种构型客舱舱门啸叫凹腔声共振模型,通过分析一个完整飞行循环客舱舱门区域噪声音频文件,得到客舱舱门啸叫的频率及声压级,根据飞行参数及凹腔声共振模型计算引起啸叫噪声的凹腔几何尺寸,与客舱舱门区域存在的凹腔尺寸逐一对比,确定导致啸叫噪声的凹腔。最后,根据啸叫凹腔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一种客舱舱门啸叫问题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用于解决客舱舱门啸叫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依据APU舱排液相关的适航条款要求,在10 min内需要通过排液结构排出超过90%的舱内积液且不增加额外着火风险。由于舱门为APU舱的主要排液结构,为满足适航要求,目前已有针对民用飞机APU舱门排液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主要从结构总体布局的角度出发,假定全APU舱存在唯一确定排液口,讨论分析了排液口尺寸与排液速率的关系。但对于局部结构的排液能力鲜有讨论,当APU舱门采用分段密封件布局时,不当的结构外形以及不合理的尺寸设计,可能导致可燃液体从密封搭接位置泄露,从而增加意外着火的风险,因此局部结构的排液设计对于舱内液体安全有效的排放同样十分重要。基于大型客机APU舱门的排液需求,分析了舱门局部积液结构的排液能力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此类因素,确定其设计要点,并分别给出了对应的结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