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GPS、MLS进近着陆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着陆的定位精度,完善性,灵活性,可利用性比较了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微波着陆系统(MLS)在着陆性能上的差异,指出使用C/A码GPS目前还不满足精密进近着陆的要求,也不能完全取代MLS。GPS用于航路导航的技术日臻成熟,提高GPS用户设备精度,引导飞机精度密进近着陆,已成为GPS应用的热点和高技术。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最终才有可能取代现有的陆基导航设备,完成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CNS)从陆基向星基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终止GPS C/A码SA措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此举是美国为了追求新的更大的利益所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美国仍握有控制他人之底牌,未来的卫星导航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文中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即使用GPS/GLONASS兼容接收机,发展区域与专用差分GPS网,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3.
GPS星座的更新换代将从2005年3月份发射第一枚Ⅱ R-M型卫星开始。与此同时,GPS接收机也在更新。如果美国和欧盟能够按照签订的协议走下去,使欧洲的伽利略导航卫星与GPS具有一定互操作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给世界军事、政治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GPS系统的军事特性使民航用户必须采用增强措施,以提高精度保证飞行安全。随着欧洲伽利略系统的进展和俄罗斯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有望于2007年满星座运行,未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会出现竞争,我国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GPS和GLONASS广播星历参数分析及算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PS和GLONASS作为当今世界上在轨运行的两大卫星导航系统,其广播星历参数的设计和算法各具特点。本文探讨了GPS和GLONASS广播星历参数设计的物理背景,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文章给出了GPS广播星历参数的一种拟合算法。  相似文献   

6.
据《国际飞行》2007年8月8日消息,在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投入运行4年之前,欧空局(ESA)开始准备研发第二代“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运行及完善,导航定位产品由支持单模GPS向支持双模或多模发展,但是导航定位数据格式并未统一,主要是根据NMEA-0183为主修改。针对相关标准及产品数据进行理论性研究并给出相应测试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TheVORandDMEDispositionbeforetheTransitiontotheNewNavigationSystem一、引言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实施技术政策的任务中提出了在20~30年内,导航方面将以单一的卫星导航取代传统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并明确在国际协调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分阶段逐步过渡到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提供的服务。虽然未来20-30年并不遥远,但在日前至过渡时期,陆基无线电导航、尤其是航路全问信标(VOR)和测距仪(DME)导航仍将是航空导航的主要手段。况且一些70、80年代引进的设备已进入了更新期,再过几年90年代初安装…  相似文献   

9.
序言     
袁洪 《导航定位与授时》2022,9(1):前插1-前插2
低轨卫星导航本质上是卫星导航技术体制的一个分支,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美、苏就着手建立了基于低轨卫星的导航系统,但从9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GPS的起步建设和不断完善,即存的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在服务能力上相形见绌,以致逐渐被放弃.之后,俄、中、欧等国家和地区所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也都...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60%的信息都与时间和定位有关。所以,拥有自主的时间和定位系统,不仅事关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也事关其影响力。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研制或应用导航卫星,其中除美国 GPS 以外,俄罗斯的 GLONASS 导航卫星最有实力。向美国发起挑战多年来,美国 GPS 导航卫星系统基本上独霸了世界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1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近期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末,卫星导航发展势态出现了GLONASS星座维持困难,GPS推行现代化计划和欧洲Galileo计划出台三大新闻。有望于2010年左右Galileo星座和GPS星形成互补和卫为余度。最近,美国国会削减GPS预算,在GPS民用进展上投下阴影,GPS单一导航手段暂难实行,有利于欧洲争取时间,积极筹措Galileo系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GPS和GLONASS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组合GPS和GLONASS所具备的可用性、精确性和完整性潜力。组合GPS/GLONASS在我国民航中具有重要的技术与战略意义。提出了一种集成12通道GPS/GLONASS接收机的结构与实现。射频前端部分采用3级变频将GPS和GLONASS信号变至中频并采样为同相与正交样本。数字处理部分对各样本加以积累与处理,解调卫星的导航电文。在导航解算中结合了WGS-84和PZ-90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GPS/GLONASS共用PDO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DOP因子进行了分析。对GPS/GLONASS共用系统的可用性和PDOP因子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对星座的定位特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GPS/GLONASS共用系统相对于单一的GPS系统在可用性和PDOP因子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定位精度,这就为GPS/GLONASS组合导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Galileo系统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正在建设的Galileo系统,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完备性、通讯能力、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数能力以及对系统轨道漂移影响抑制能力五个方面入手,研究了Galileo系统对空间飞行器导航的增强作用。最后通过仿真研究.进一步分析了Galileo系统在空间飞行器导航应用中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s the most recent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Soviet Union and currently in the pre-operational stage. Obvious parallels exist between GLONASS and the NAVST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so, at present, in a pre-operational phase. In the progress towards operational status, the launch capability for NAVSTAR satellites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recent failure of the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clearly increasing the prospects of GLONASS reaching operational status first. It is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to discuss certain aspects of the GLONASS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its orbital features and radio-frequency sign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s with NAVSTAR are inevitable and for this reason, the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resume of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NAVSTAR GPS system for later reference. The main section of the paper then deals with orbital behaviour, radio frequency signal structure and channelisation using NAVSTAR as a reference point fo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6.
Galileo系统完好性处理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卫星导航系统而言,系统所能提供的完好性指标和导航定位精度是同样重要的。欧洲的Galileo系统将在2008年建成,届时它将与美国的GPS系统相互补充。本文在对GMileo系统导航定位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完好性监测的设计特点,推导了系统地面完好性信道(GIC)监测算法和用户自主完好性(RAIM)监测算法,建立了数据完好性播发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GNSS卫星钟差实时估计精度,针对GNSS各卫星系统的轨道差异,分析各系统卫星轨道误差对钟差估计的影响,基于距离函数线性化二阶残余项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顾及轨道误差的权函数模型,以优化实时卫星钟差估计策略。利用全球均匀分布的IGS和iGMAS跟踪站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实验,并与GBM的事后精密钟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GPS精度提高率为6.47%,BDS精度提高率为6.46%,GLONASS精度提高率为7.42%,Galileo精度提高率为7.62%。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高精度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频间钟偏差(IFCB)问题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基于2023年年积日(DOY)(130~136)澳大利亚地区18个多模实验跟踪网(MGEX)观测数据的无几何无电离层(GFIF)组合,分别估计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的 IFCB 产品。对比分析了BDS-2,BDS-3,Galileo和GPS卫星的IFCB的特点。评估了相位相关的IFCB(PIFCB)误差对GPS BLOCK IIF卫星超宽巷(EWL)未校准相位硬件延迟(UPD)和非组合(UC)三频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FCB误差对Galileo卫星的影响最小,对GPS BLOCK IIF卫星的影响最大;对BDS-3卫星的影响低于BDS-2卫星;不同信号频率对IFCB产品的估计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IFCB产品可以显著提高GPS BLOCK IIF卫星EWL UPD的稳定性和UC三频PPP的定位性能。EWL UPD的平均标准差(STD)从0.064周减小到0.021周,提高了67.2%。UC三频PPP在东(E)、北(N)、天顶(U)三方向分别从4.63 cm,3.04 cm和8.76 cm减小到3.08 cm,2.00 cm和5.85 cm,平均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31.5%,34.2%和33.2%。收敛时间小于20 min的比例从66.3%提高到71.8%,提高了5.5%。平均收敛时间从21.13 min缩短到17.24 min,减少了18.4%。  相似文献   

19.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技术是高精度时间传递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但目前关于该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在高纬度地区并不多见。不同GNSS由于星座设计不同,在高纬度地区结构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对不同GNSS在高纬度地区的时间传递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纬度地区时间传递中,Galileo稳定度最高,GPS和BDS次之,GLONASS最差。同时因在高纬度地区卫星的高度角普遍偏低,为合理平衡低高度角时可视卫星多和多路径误差大的矛盾,对不同截止高度角下获取的链路时间传递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截止高度角下,高纬度地区的时间传递链路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星载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器件,是影响导航信号质量的重要因素。2016年11月,Galileo系统利用一箭四星发射升空4颗新一代Galileo卫星。根据观测显示,截至2017年7月,仅能接收到其中1颗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在2017年1月,欧洲航天局通告称多颗卫星原子钟大规模故障。针对此,40m 大口径高增益天线系统设备对不同批次和星钟故障情况的3颗Galileo卫星E5频点信号进行了数据采集处理,对各信号分量的功率谱、星座图、码片波形、相关损失、相关峰、S曲线偏差等信号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此次星载原子钟的大面积故障并未影响Galileo卫星信号的可用性,足够的星载备份钟避免了信号质量的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