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又推出新型三坐标测量机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是具有光、机、电、液压、电子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研究所,在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和民用高精度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装备以及生产自动线的研制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  相似文献   

2.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始建于1961年,系中航工业所属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研究所,是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精密制造技术航空重点实验室和航空精密加工制造技术中心,主要承担航空机载设备精密制造和精密检测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制和开发。研究所在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惯导测试与运动仿真技术与设备,数控三坐标测量机技术与设备,精密检测技术与设备,环境试验技术与设  相似文献   

3.
高博特资讯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第四届编委工作会在一航精密所举行7月12日,《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第四届编委会会议在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一航杨育中副总经理,中国一航科技发展部张聚恩部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唐晓青副校长、一航精密所王志标所长、第四届编委会10多位编委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和广告代理公司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志标所长主持,他指出,近几年,《航空精密制造技术》在稿件、质量、影响、编辑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实反映了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刊物作为研究所的一个窗口,是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10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与英国标准协会(BS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制定标准、学术交流、培训、认证、国际标准化等领域开展合作。BSI是英国国家标准制定机构,是全球领先的商业标准服务机构,在英国、欧洲以及国际标准化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与BSI的合作旨在通过双方协同工作,分享BSI在标准制定、标准推广、认证、培训以及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在相应领域的服务水平,促进我国航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器技术委员会流体系统与部件分委会(ISO/TC20/SC10)第44次会议于2018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2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受国家标准委委托承办本次会议,并牵头组建中国代表团参会。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辜希副所长在会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与香港太古电讯电子公司于一九八五年四月八日至四月十一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一届《微机CAD技术交流会》。在这次会议上,由北京航空学院、华北计算所、中国航空技术公司、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香港太古电讯电子公司有关专家作CAD综述和微机在模具、工装夹具、服装等设计方面应用的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航空总公司631所),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西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经过40年的建设,这个所已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系统机载计算机发展中心和航空软件开发中心。现在该所在机载计算机系统结构、系统软件、机械结构、电源技术、地面开发环境和计算方法、网络通讯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领域设立了11个研究室,还率先建成航空总公司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计算流体力学(CFD)实验室。目前这个所正在积极筹建航空总公司机载、弹载计算机重点实验室。该所拥有多层印制板、模块和计算机整机电装、机载计算机机箱加…  相似文献   

8.
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挂靠在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是航空行业唯一从事环境与可靠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工程和试验技术、可靠性工程和试验技术、环境测量分析和预计技术、电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同时为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实验室的环境试验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可进行的环境试验包括温度、湿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4月12日~4月14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在江苏省苏州市联合举办了航空行业标准化工作程序与要求培训讲座。参加培训的共有来自中航工业西安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25家单位的37名代表。此次培训旨在帮助航空行业标准化从业人员全面了解航空行业标准的立项申报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标准立项申报和编制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次培训专家团队来自全国航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承担机载航空电子系统总体和综合技术研究、机载核心分系统和设备研制以及无线电通信导航相关产品开发的专业研究所,同时从事相关民用电子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研究所建有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国家级科技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测评中心、电子元器件检验站、电磁兼容监督  相似文献   

11.
2009年8月14日,由总装备部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中航工业科技委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研讨会在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赵波所长带领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专家团队访问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期间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与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签署了标准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告了南北两家标准化研究机构正式开启军民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已被国际各大公司广泛采用的精益思想和精益制造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宗旨,并结合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的主制产品和现状,提出了在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应用精益制造技术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工作组开赴大客项目一线。工作组此行利用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在标准化与质量工作的优势为中国商飞项目管理部提供大客项目技术支撑与服务,包括大型客机项目工作分解结构、顶层文件规划以及国内潜在供应商清册等。工作组入驻中国商飞后,主动协同项目管理部积极推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工委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技委)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在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及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促进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宗旨,积极开展了标准立项评审、标准送审稿审查、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成立55年,始终致力于对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专用装备开发应用工作,已获得相关国防专利、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多次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作为全国唯一的航空工艺研究所在航空专用装备研制上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我国唯一专门进行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专用设备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该所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环境安全18000审核,海军、空军二方审核和总装备部对装备承制单位的现场资格审查。研究所贯彻"军工第一、航空为本"和"军民结合"的方针,为我国新型飞机、发动机研制和航空工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23~26日,由中航工业航空专用装备研发工程中心及德国宝捷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德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研讨会"在德国不来梅市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北京中航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参会代表来自中航工业下属的陕飞、成飞、沈飞、昌飞、洪都、庆安、西航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航空企业及科研院所。在宝捷公司的安排下参会代表参观了空客不来梅工厂和宝捷自动化车间,并在技术研讨会上与宝捷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田泽博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电子高密度组装技术首席技术专家,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航空微电子技术研究室主任。长期以来从事VLSI设计、SoC设计方法学、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与VLSI实现、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的科研及管理工作。出版著作、译著、教材13本(其中独著7本、第一作者9本、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田泽博士于2006年11月被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作为微电子领军人物引入。他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全所的一致好评,短短的3年多时间,从一位技术专家成长为"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集团首席技术专家",荣获"2008年陕航局优秀共产党员""、2008"和"2009"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优秀干部"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1月12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2015年度标准化信息服务交流会。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信息与知识服务中心陶岚主任和邢磊等向与会的百余位来自各单位标准化部门、信息资料部门的主管和负责人介绍了"互联网+"标准化信息服务模式、基于知识总库的标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标准数字化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宣传模式等内容,展示了为提高"互联网+"时代的标准化服务水平,促进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