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根据1992年以来历次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最的文件和所载的修定的无线电规则编写,给出了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和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的有关定义,同时也给出两中使用的无线电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频率划分规定的角度,回顾了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000)对1300~1350MHz频段做出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新划分的背景、研究过程、最终划分结果及相关条款等历史状况,同时对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上行信号使用该频段存在的限制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及评述。  相似文献   

3.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球卫星应用产业得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并正成为空间产业的主导力量。空间无线电业务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日益显现,世界各国利用国际规则竞相抢占空间无线电业务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的争夺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进一步延伸到经济、外交、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日本和美国电视直播卫星项目发展概况费雅佳70年代末,电视直播卫星是指专用于电视转播、采用1997年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分配的Kll波段的高功率卫星,每个转发器功率在100~240瓦之间。经过10年的发展,电视直播卫星技术已日趋成熟。随着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相似文献   

5.
褚桂柏 《航天器工程》1999,8(4):29-42,65
简要介绍照相侦察卫星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外发展态势;比较了胶卷回收型卫星和无线电传输型卫星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国外照相侦察卫星的发展战略,并对我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炎生 《卫星应用》2006,14(1):13-21
回顾了卫星技术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贡献,分析了我国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的优势和必要性,阐述了我国电视直播卫星从论证到工程实践的过程,全面分析了开展直播卫星事业所需要进行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7.
引言 直播卫星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卫星广播业务(以下简称BSS)。较之为了实现卫星固定业务和卫星移动业务的通信卫星系统,它们在系统结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其中最大的两个差异就在于单向性和广播性,即直播卫星系统面向最终用户进行的是单向式传输和点到面的广播式传输,而通信卫星系统则是双向式传输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 由于广播业务涉及到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敏感问题,因此各国的广播业务规划(包括BSS规划)不仅会引起国内业界的关注,同时也会吸引周边国家的注意,尤其是对于卫星广播这种覆盖范围广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卫星测控系统目前的现状,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思想,讨论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卫星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对传统和新型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MUTTCS)软件化的设计思想,给出一种初步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9.
王景泉 《中国航天》1995,(11):11-13
国外军用卫星改型换代的趋势王景泉一、实战应用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在海湾战争中,作用发挥最好的当属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通信卫星中,美国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承担了75%的战区间通信业务,舰队通信卫星能满足95%的海军通信业务。美国利用卫星侦察情报,...  相似文献   

10.
祝成民  申鹏 《上海航天》2010,27(4):56-60
介绍了电源卫星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设想了电源卫星在卫星体系中作为卫星编队电源、地球卫星公共电源设施,以及深空探测和行星际旅行的"铺路"卫星等应用。讨论了空间发电、无线电传输(WPT)等技术,电源卫星工作效率和初步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孙佳 《卫星应用》2006,14(3):35-4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放开管制,商业高分辨率卫星业务日益活跃。在轨卫星业绩良好,更高分辨率的卫星即将发射。本文将介绍各国正在研制中的1m或更高分辨率的成像卫星。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类型、用途和系统组成,概述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话音业务、低数据采集业务和高数据采集业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云成 《卫星应用》2016,(4):86-89
2016年4月7日,"2016小卫星发展与管理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原总参通信部杨千里副部长任大会主席,特邀张履谦院士、戚发轫院士出席会议。同时邀请了科技部高新司、国家遥感中心、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海洋局科技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代表约170人参加了会议。杨千里主席在致辞中讲到,本次会议主要探讨小卫星发展现状、空间碎片监管、轨道频率申报和协调、业务运营模式和监管、小卫星发射和测控以及  相似文献   

14.
雷达遥感卫星作为一种重要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对地观测,对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随着全域无线电业务的快速增长,频率共享导致的兼容冲突日益加剧,衍生出的射频干扰已成为困扰定量化精确遥感探测性能的共性难题。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典型波段的对地观测业务频率分配现状,介绍了射频干扰的定义和影响机理,提出了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干扰抑制新思路,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新一代雷达遥感卫星的频率优化设计提供知识依据,进而保障其在复杂电磁环境的对地观测效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0,(5):45-46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和台湾已制订了一项气象卫星合作计划的初步要求.年内将形成采购策略.希望从2014年开始卫星发射。该计划下的卫星将采用一种较新的方法来获取大气数据。自2006年发射一个验证性星座后.称为“GPS无线电掩星”的这项技术已被用于天气预报业务。2006年发射的系统称为“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也是美台合作计划(台湾方面称之为“福尔摩沙卫星”3)。在新的合作计划下,双方将建设COSMIC-2后续星座。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用于从太空中获取大气密度、压强和温湿度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一号(HY-1)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卫星,是试验型业务卫星。介绍了海洋一号卫星的任务与目的、卫星总体技术特性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基本任务、系统组成与功能,并展望了HY-1卫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吴忠 《中国航天》1994,(5):45-45
俄罗斯的资源地球观测卫星俄罗斯从70年代就开始在流星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究探测地球资源并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地球观测卫星——资源一O系列卫星。“O”的含义是卫星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可通过高速无线电信道实时、准实时地传输给地面站。俄罗斯的流星和资源卫星系统主要...  相似文献   

18.
吴忠 《中国航天》1995,(3):28-28
丹麦的首颗卫星简介丹麦的首颗卫星名为奥斯忒(Oersted)。奥斯忒卫星计划是由丹麦的研究机构和与航天有关的工业团体共同发起的。该计划是受到了业余无线电卫星公司、萨里大学和柏林大学等成功地发射和经营10~50公斤小卫星的鼓舞而提出的。该卫星计划于19...  相似文献   

19.
紫晓 《中国航天》2001,(8):14-17
直播卫星将风靡全球 1994年4月,美国在世界上首次推出多频道数字卫视直播业务,开创了人类直播电视的新时代。卫星直播业务一开通,就迅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仅4年间,美国就奇迹般地发展了800万用户。卫星直播业务在其它国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休斯公司开拓这一市场后,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也竞相跻身这一领域,试图在21世纪初的全球通信卫星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共同瓜分卫星数字电视直播市场这块大蛋糕。风起云涌的卫星电视和声音直播业务将给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带来极大的享受。 卫星电视直播业…  相似文献   

20.
海洋二号卫星用户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明森 《卫星应用》2003,11(2):7-13,40
海洋二号卫星(HY—2)已列入国家航天发展计划之中,针对我国目前微波遥感器的发展状况和海洋事业的业务需求,提出发展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设想,包括遥感器的配置与性能指标,卫星轨道、姿态和精密定轨需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