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10,151(9):78-80
今日我就停留在客家人亲切而温暖的屋檐下。 一片,又一片青瓦连天的民居所簇拥的会馆建筑彩釉瓦楞的顶上,正午的阳光正倾注其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当带着果香的龙泉山野之风轻拂而来的时候,与它一起唱和的,是那座移民会馆飞翘的斗拱下,古老的风铃在低吟浅唱……  相似文献   

2.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11,(9):16-16
刚刚过去的八月.赤日炎炎。焚风似火.这是一个火辣辣的夏天.中国大部分地方都在热浪中呻吟.但也有少数例外.譬如东北的三江流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赫哲人此时正享受着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这个因一曲《乌苏里船歌》而名扬天下的族群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直到今天.他们依然以古老的生活方式沐浴着二十一世纪的阳光。  相似文献   

3.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自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歌谣《敕勒歌》,把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激起人们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向往。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蒙古族是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而歌谣中的“穹庐”即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是牧民们流动的家。  相似文献   

4.
刘红 《西南航空》2006,103(8):62-63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又叫道场音乐.简称“道乐”.道乐虽然是在宗教场合中运用的音乐.但由于道教生长于本土.因此.道乐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音乐.对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中国人来说.道乐其实并不生疏.只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地了解它.认识它.一旦我们接触道乐.反而会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几千年以来.它一直伴随着道教、道教文化的兴盛而兴盛,伴随着道教、道  相似文献   

5.
茅戈 《西南航空》2007,114(7):90-92,94
我以为,我有太多的地方都可以不去,但成都近郊的钟家大瓦房,我是每年都去的。去那里看三百年的客家老房子,去那里喝烈烈的酒吃九大碗,去那里摆龙门阵听客家人讲遥远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载客的机动船,不管是农历的一四七.还是二五八.只要是逢场日他们都忙碌地穿梭在沿江星罗棋布的小镇之间。船尾的马达肆无忌惮地吼叫着,一团团黑烟直冲江面。船桅上的高音喇叭不断地放着电视节目的打斗声,而帆布盖着的船舱里不时传出乘客们阵阵粗犷的笑声。上下船的人们千姿百态.遇到穿高跟鞋的时髦姑娘不方便上船,总有热心的人帮忙拉一把。要是谁家办丧事,有棺材要上船,那必须鞭炮开道,  相似文献   

7.
寻家记:地球上的黄飘带 我曾为个发现兴奋无比,黄肤色客家人在全世界整村整族的迁徒队伍,寻找新家园的姿态,远远望去,肖似“地球上的黄飘带”;绝望又希望,艰辛又愉悦,悲壮又美丽……  相似文献   

8.
《西南航空》2006,105(10):124-124
能在书店书架上遇到《烟醉》这样的小说.我实在是有些惊喜交加。大环境中环保和健康观念的强势.使得我已经多年没见到对于烟的真切体验描述。中国有着3.5亿烟民.虽然拥有这么庞大的基数.但在烟的问题上却是个异常沉默的群体。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只能在忍受家人唠叨的同时苦笑着怀念林语堂先生的句子:“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9.
《西南航空》2009,(4):26-29
春暖花开.去天目湖归隐于田园山水之间,是许多都市人的选择。 天目湖有“江南明珠”之誉.位于江苏溧阳市以南八公里处.因区内坐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大型水库.如同一双饱盈秀色的美目亮睛,且整个水域又处在天目山余脉脚下.因此而得名。徜徉在天目湖畔,犹如置身于一幅纯天然的田园风光画之中。  相似文献   

10.
魏学峰  曾子 《西南航空》2010,143(1):110-112
艺术品往往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从艺术家那里产生出来.它从艺术家那里获得了生命.它的存在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不合逻辑的。它在它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里有一种明确而有目的的力量。它存在着,它就有能力创造一种精神气氛。周裕国很少涉笔常被人描绘的名山.他的艺术视觉伸向的是川西高原那些几乎叫不出名.而又让人激动得落泪的万重深山,画家所面对的一切,是没有范式可以借鉴的全新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动 《西南航空》2005,(3):92-93
喜欢银,它是宽容的,无论商贾豪绅还是平民百姓都能轻易地拥有。银是一种有时间纵横感的金属,它拥有自己的历史以及未来。而那些熔炼而成的各式银饰轻易地跨越了古典与时尚,装饰着贤淑.动感.粗犷.感一伤的各类知性男女。  相似文献   

12.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10,(10):30-32,34,36,38,40,42,44,46
“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正宗的中国武术.必定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支撑的产物.而最能代表中国本土文化的当然是道教,所以,自东汉以来的二千年间,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的青城山,不仅道观林立,源远流长地传承着华夏传统的礼乐文明;同时.在那些空翠四合的山麓、幽谷,千百年来也是剑光拳影,名侠辈出。  相似文献   

13.
旋涡     
李俊 《西南航空》2009,139(9):102-105
我们在犬儒主义的旋涡中翻腾,无一例外。 这是我对时代的看法。我们神情颠狂.身体扭曲,不管不顾地大步前行。人们得到极大的自我满足,在各种层面,但背后却涌动着更彻底的不满足,还有无奈,因为某些内生的东西无法被满足而现实又无法被改变.从中又孕育出善忘。  相似文献   

14.
肖子奇 《西南航空》2010,146(4):86-91
婺源.是一个可以将你的忧愁和喜悦都无限放大的地方.这是我大年十五这天最初踏上这片充满菜籽花香的土地的第一感受。南昌去上饶的高速路宽阔平坦.二月的最后一天.车窗外已经浓郁着春的气息了.我窃喜着在飞速前进的大巴上昏昏睡去.直到同伴们的惊叹四起,再次睁眼时.外面已经是一片黄色的海洋。昌北机场的李大侠告诉我婺源有无数个值得留恋的自然村落,我们马上要到的是李坑。  相似文献   

15.
常湖川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9,134(4):50-57
深灰调子、疏阔高大的古老建筑前,屏气凝神、着各色衣衫的乡人围观中.腾跃彩龙如曼妙少女随风而舞的飘逸裙带;而虚幻了的龙影仿佛一枚汉代的龙纹.高古而悠远。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见湖川先生这幅拍摄于四川罗泉古镇的图片时,便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热闹的场景.因为在慢速快门展演的某段时刻里,那浓郁的民俗画卷竞仿若一阵山野和风拂来的一则遥远故事——那是古籍里可以徜徉的历代吗?  相似文献   

16.
葛加林 《西南航空》2006,102(7):94-96
北马里亚纳群岛位于北太平洋,面积共457平方公里。西距檀香山5300公里,与中国、韩国、日本几乎是同等距离。群岛由14个岛屿组成.主要是珊瑚礁和火山爆发物堆积而成.其中6个有人居住,共约八万人,主要聚居在3个大岛屿上,即塞班岛、铁尼安岛和罗塔岛。塞班岛是群岛中最大、也是人口最多的岛屿。以查莫洛族和卡若兰族为主,大部分都是与西班牙人融合的混血儿,官方语言为英语.土语言查莫洛语、卡若兰语。信奉天主教。铁尼安岛是第二大岛.该岛东海岸11公里以外.便是世界名的最深海洋.深达10914.8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第三是生活着各种珍稀鸟类和长满了热带花草的罗塔岛。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06,106(11):18-18
春戏桃花夏观荷.秋赏菊花冬品梅.一年又一年.大自然重复着如此的美丽.于是.我们总相信.花凋了会再开.是啊.花凋了会再开.那岁月流走了还会再回来吗?岁月慢慢地流淌着.如此的悄无生息.如此的了无痕迹.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又如此的实在.实在得让人觉得它的残酷.它残酷得可以剥夺掉曾经的繁荣.让繁荣走向衰微,直至灭亡.想来真是让人颓废.我们还能留住什么呢?而实际上.我们正努力地留住些什么!“它们或许偏处一隅鲜为人知,或许因传载人群的衰落而难以为继.或许因环境的变迁而举步维艰.总之.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维持文化多元性的区域传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它们曾经绽出那么灿烂的文明之花.并一度在人类的精神殿堂中占据显位.”本期特刊《触摸文化的脉络——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选粹》让我们在文图的带领下.走进这些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中.去感受它们荣耀.并为它们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8.
魏晋 《西南航空》2006,104(9):74-75
路孔.一个傍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古镇。身处路孔.开始怀念河水带来的遥远的繁华.也默默感受着濑溪河对路孔的不离不弃。 距重庆荣昌县城13公里的路孔镇不大.只有24平方公里.却足以让人怀古思幽。在古镇上,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古镇的名.因水而名的传说。相传明朝有位叫曾傲的和尚,云游到此,见河对岸带风景宜人.适于修身养性.决定在此建座寺庙。和尚发觉坡边有八个石孔.似与河中相通,  相似文献   

19.
任琴 《西南航空》2006,103(8):112-112
大圭山山脉的皱褶中隐藏着无数村庄.额冲衣就是其中一个.额冲衣.撒尼语的意思是山沟沟里的小村庄.在这里居住的二百来户人家大都是彝族的支系撒尼人。勤劳的撒尼人从乱石头里整理出成块的土地.种上苞谷.洋芋和烤烟。我们来到的季节.地里的包谷丰收在望;果实饱满的向日葵等待着人们采摘.板栗树.核桃树,梨树也挂满了累累果实.……眼下也是收获烤烟的时节.在进村的路上.见到人们忙着把一叶叶从地里摘来的烤烟编挂起来送进小烤房。皮肤黝黑的  相似文献   

20.
《西南航空》2004,(3):68-68,70,72
春天的北京风很大.而2004年的北京漫卷着来自香港的时尚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