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航空器闪电与高强辐射场防护的适航审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RJ21飞机是我国首次依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进行闪电与HIRF防护适航审定的飞机。介绍了闪电与HIRF对航空器的影响和航空器通过闪电与HIRF防护适航审定必须完成的符合性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在民用飞机上以及民用飞机上使用的电子电气设备重要度和集成度越来越高,飞机的闪电防护设计越来越重要。CCAR-23第23.867条对民用飞机机体结构闪电直接效应防护进行了规定。研究了该条款的制定和修订的背景和历程,明确了条款的实质要求。23部飞机的使用用途和设计特点使得23部飞机的闪电防护设计和符合性验证也有自己的特点,为此,重点研究了23.867条款的基本设计、审定步骤和审查关注要素等,梳理出了飞机机体结构的闪电直接效应防护设计和适航审定的基本流程,给出了可接受的符合性方法,提出了23部飞机闪电直接效应防护设计、审定各流程的主要工作、可指导或可参考的文件、重点关注要素和技术审查要点,为民用飞机的闪电直接效应防护的设计和适航审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雷电耦合机理的分析,提出了飞机雷电间接效应防护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细节。针对系统受雷电间接影响失效等级的不同,研究了不同等级系统雷电间接效应防护的验证流程,介绍了飞机级验证和系统级验证中不同的验证方法,尤其是重点阐述了缩比模型雷电分区试验、全机雷电间接效应试验和相似性分析等方法。随着民用飞机受雷电间接效应的危害日益凸显,本文将会对我国民用飞机雷电间接效应防护设计和适航取证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机燃油箱防爆闪电防护新适航要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设计是飞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适航对燃油箱系统闪电防护设计要求作为燃油箱防爆设计及验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航空工业界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普遍关注。通过研究FAA 关于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方面闪电防护的最新适航要求,总结了相关条款的变化内容及相应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并预判了未来航空工业界由此产生的影响,对民用飞机适航验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闪电间接效应定义,飞机级闪电间接效应(IEL)防护试验的必要性,分析了IEL耦合机理,并对飞机级IEL防护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飞机闪电防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的闪电防护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多个专业的综合性技术,具体来说,飞机结构、飞控、燃油、航电等专业都必须在设计时考虑闪电防护.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运用全复合材料进行通用飞机的设计制造已越来越广泛.由于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差异性,其闪电防护设计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阐述复合材料飞机的闪电防护设计技术以及适航验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讨论闪电间接效应和高强度辐射场的飞机传递函数的同步测量与分析计算,论述飞机系统设备对闪电间接效应或高强度辐射场响应的分析预测方法,说明系统定义中电磁兼容及设备电磁防护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闪电对航空器的直接危害可能导致机体结构,特别是复合材料结构的破坏,造成机毁人亡;间接危害可能引起电气/电子设备丧失功能,影响飞机的正常操作。通过对螺旋桨规章及试验要求的分析,提出螺旋桨闪电防护设计考虑,并提出了验证过程中直接效应试验的选点方案,明确了试验验证的考核重点,提出了验证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民用客机排液技术的适航条款及设计要求。通过对适航条款进行梳理,明确了民用飞机防积水、闪电防护、静电防护适航条款要求,并罗列了滑轨套筒排水系统对应的适航条款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民用飞机机翼油箱区域的排液通路的布置问题,并给出了机翼油箱区域排液通路的耐腐蚀、闪电静电的相关防护要求及解决措施。总结了排液设计的关键因素,对比了不同结构形式对排液性能的影响,为飞机详细设计阶段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现行有效的无人直升机及有人小型直升机(正常类、轻型运动类)适航规章中传动系统适用条款进行了识别,对比分析了其传动系统适用适航条款的差异,可为无人直升机及有人小型直升机的传动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工作提供指导,为实现民用无人/有人小型直升机传动系统一机两用提供适航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直11型机雷电防护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直升机的飞行安全,以及满足适航条例的要求,直升机必须采取雷电防护的措施。本文主要对直11型机机体结构、金属部件、电气设备的搭接情况以及非金属机头罩雷电防护进行研究。介绍了雷电导流条的布置和要求,同时,阐述了雷电试验方法及试验后对直升机所采取的措施,为以后的雷电防护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机载天线罩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自力  曹杰 《航空学报》2004,25(6):585-587
研究了机载天线罩设计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和综合设计方法,运用三维射线追踪法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给出了布设防雷击部件的经验公式,介绍了工艺设计方法。电测结果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Turboshaft engine air particle sepa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contribution addresses air particl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EAPS) used for helicopter turboshaft engines that operate around unprepared airfields. Three key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These are: vortex tube separators, inertial particle separators and inlet barrier filters. Some of these technologies are retrofitted or designed around specified airframes; other one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urboshaft inlet design. For the vortex tubes, a complete review of the curr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reviewed, and a first-order theore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corrobo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technology. The inertial particle separators are designed as part of the engine inlets. This technology is more amenable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modelling, coupled with particle dynamics and rebound effects. The inlet barrier filters are part of a large category of filtration systems. A first-order filter theory is derived to predict filter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key parameters and useful operation tim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arious EAPS with the helicopter syst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直升机研制中的一些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以某型号为依托,介绍排除振动故障的过程;和动力学减振隔振技术结合,加装吸振器,通过参数调整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揭示了振动环境技术工作在整个直升机研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数据和图表简单形象地展示这一过程和最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Experiments Involving a Microwave Beam to Power and Position a Helicop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scribes two different experiments involving a microwavebeam and a helicopter. The first experiment utilized a CW microwavebeam to supply a small helicopter with all of the power that it neededfor its propulsion. The second experiment utilized an unmodulated CW microwave beam for supplying a position reference to the helicopterer with respect to roll, pitch, yaw, and horizontal translation. Thesecond experiment also involv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fully articulatedhelicopter and a complete control system carried on board theli-helicopter. The paper also attempts to relate the small scale experiments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component technology to practical, full scalemicrowave-powered helicopter systems that can operate at altitudesof up to 50 000 feet.  相似文献   

16.
根据雷电附着特性和传递特性将直升机的雷击附着区划分为三个区,对每个雷击附着区的雷击强度及受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雷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简单回顾了直升机技术发展的历程和技术特点,介绍了直升机的技术进展,最后展望了新世纪直升机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驾驶舱人机功效的设计主要是指有人驾驶的直升机。人机功效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直升机的使用效能、驾乘安全性、可操纵性和可维修性。人机功效涉及面很广,在设计应用上它对整机及各个系统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因此人机功效设计是一个多学科、集成的综合应用技术。本文重点就直升机驾驶舱的人机功效设计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三维计算机图形学在先进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支持下的一种自然延生和增强。这项技术最近已发展成熟足以可保证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这项新技术和工程、设计及制造的软件系统的集成将对计算机辅助工程领域起着新的推动作用。深受虚拟现实技术影响的设计和制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装配设计。本文着重介绍此项技术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到直升机结构装配设计中,及如何产生一个虚拟装配设计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武装直升机在遭遇制导武器威胁下的战场生存力,可在直升机的隐身设计技术上采取多种手段。阐述了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和激光隐身等技术特性,为武装直升机总体隐身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