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志刚  王家骅 《推进技术》1990,11(1):38-43,82
本文在雾化槽喷嘴出口处雾化特性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激光全息测量了雾化槽下游的油雾场.比较、分析了雾化槽喷嘴油雾场在运动过程中,雾化性能的变化情况.讨论了雾化槽喷嘴宽度、喷嘴直径和气流速度等参数变化对雾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志刚  王家骅 《航空学报》1990,11(4):199-201
 <正> 1.试验方法 雾化槽是由槽形挡板和直流式喷嘴组成的一种气动式雾化喷嘴。本文将研究在雾化槽喷嘴下游25mm截面上的初始燃油雾化特性。 利用激光全息测量雾化槽喷嘴的油雾场。为了减小油滴密度过大对激光全息测量的影响,在同一瞬时拍摄油雾场不同空间层次油滴分布的2~3张全息记录干板。激光全息记录系统为同轴光路系统。油雾场再现处理时,直接利用摄象机把再现油滴摄入,并在监视器  相似文献   

3.
刘志刚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27-129,198
雾化槽所特有的液膜翻越现象,使液膜在运动中其面积不断扩大,厚度不断减小,在失稳雾化时,产生良好的雾化效果(工作过程见图1)。因此,了解液膜的分布,测量液膜的厚度和波动,对掌握雾化槽的雾化机理,确定液膜变化与雾化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液膜翻越造成测试上的困难,以往的研究工作均未对雾化槽的液膜厚度进行测量。本文利用电阻导纳法,测量了雾化槽的液膜厚度和波动频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雾化槽喷嘴的流场结构与流动损失进行了研究,发现雾化槽喷嘴的几何结构对流场结构与流动损失有较大的影响,并相应地总结了流阻系数与雾化槽喷嘴的几何结构和来流M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中的燃油总管前放置雾化槽挡板,其冷态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很小的结论.本研究仅是雾化槽喷嘴工程应用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屈本权 《航空动力学报》1993,8(4):399-402,421
提出了单侧雾化的、斜切槽形状的雾化槽喷嘴结构。对该型喷嘴进行流谱、流阻试验 ,得出其低流阻特点 ;测试喷嘴的雾场信息 ,得出其单侧雾场的雾化性能和油雾浓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夏允庆  刘兵  杨永昌 《航空学报》1985,6(5):503-505
 一、试验方法 雾化槽式喷嘴实质上就是在逆气流喷射的直流式喷嘴上游加装一个槽形挡板。为简化起见,首先研究单个雾化槽式喷嘴。 试验先后在d=135mm圆形和200mm×100mm矩形试验段中进行。雾化槽与喷油杆均横贯试验段截面(图1)。共试验了24个工况,其参数范围如下:气流速度Va=56~114m/s;供油压差△Pt=(1.96~14.7)×105Pa;喷嘴孔径d=0.53~0.69mm;喷嘴到雾化槽距离δ=5~15mm;喷嘴下游距离x=55~150mm,四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雾化槽。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三旋流燃烧室喷嘴雾化性能与喷嘴几何尺寸的相互关系,针对供油压力以及旋流槽长宽比和旋流槽角度等关 键结构参数对燃油流量、喷雾锥角和雾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3 维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测量了某一直线上各点的 索太尔平均直径和数密度分布,以及Rosin-Rammler 分布的特征直径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当供油压力提高时,燃油流量和喷 雾锥角增大;旋流槽几何尺寸的变化对燃油流量和喷雾锥角有不同的影响,当旋流槽长宽比和旋流槽角度增大时,燃油流量减小, 喷雾锥角增大。研究所获得的规律为三旋流高温升燃烧室的喷嘴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喷射油道是一种高精度旋转雾化喷嘴,其非连续窄深端槽、窄深槽、3/4圆弧窄端槽为行业内少见结构.通过分析喷射油道特有结构的加工工艺,摸索油孔尺寸与燃油流量的匹配关系,解决了非连续深窄端槽、窄深槽、细微孔电火花成形加工、3/4圆弧窄端槽高效数控加工、高精度喷嘴孔流量调试等关键技术瓶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1种带出口扩张段的射流式气动雾化喷嘴,将气液比的2个影响因素空气流量及燃油流量分开,通过试验分析了空气流量、燃油流量、气液2相相对速度分别对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相位多普勒激光测试仪测试喷雾下游雾化粒径,通过CCD相机及片光源拍摄其雾化锥角。结果表明:空气流量相比于燃油流量,对该型气动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影响更大;当气液比一致时,气液2相相对速度越大,雾化粒径越小,雾化锥角越大;当气液比为0~2时,随气液比的增大,雾化锥角逐渐增大,雾化粒径逐渐减小;在气液比趋近于2时,雾化锥角达到最大值,雾化粒径达到最小值;当气液比大于2时,雾化锥角略微减小,雾化粒径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旋流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基于CFD软件建立了该喷嘴的几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验证了网格无关性和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之后,通过VOF和Realizable k-ε模型对不同压差工作条件下和不同结构的喷嘴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雾化喷嘴的雾化流量、雾化锥角和流量系数会随着进、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喷嘴的旋流强度会随着喷嘴进、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减小;当喷嘴的出口直径和出口长度增大时,喷嘴的各项雾化参数与理论值更接近,相应的雾化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11.
燃油在稳定器尾缘的二次雾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激光测雾仪测定稳定器尾缘燃油二次雾化分布的结果,描述了其特点,研究了影响二次雾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了稳定器尾缘二次雾化机理及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鸿  金如山 《航空动力学报》1991,6(3):273-274,287
采用BK-1发动机燃烧室的离心式起动喷嘴作为中心喷嘴,油压差392kPa时,流量2 2g/s,再加上两只径向进气扰流器及导流环,构成双径向扰流器混合杯式喷雾装置。   相似文献   

13.
使用了一种作为主流供油的侧喷挡板喷油杆,研究了主流供油与尾缘吹气稳定器局部供油的燃油匹配规律,揭示了尾缘吹气稳定器的性能特点.同时,为了验证侧喷挡板这种新的燃油匹配方式是否具有优越性,使用两种不同型式的火焰稳定器作为主稳定器,将其与一种逆喷挡板匹配方式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使用吹气稳定器作为主稳定器,侧喷挡板的燃烧性能好于逆喷挡板.   相似文献   

14.
加力用气冷与气动雾化喷油杆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加力用喷油杆方案—气冷与气动雾化喷油杆。该方案既可降低喷油杆壁温,又可将冷却排气用于雾化而具有气动雾化的特点。本文用示温漆和红外热像仪对新型喷油杆的冷却效果进行了研究,用 PDA对其雾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 V型稳定器进行匹配燃烧试验,探讨了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该新型喷油杆的冷却方案初步可行,并且它对雾化和燃烧性能的改善也表明将冷却气用于雾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蒸发管喷嘴燃油雾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孙跃中 《航空动力学报》1989,4(3):277-279,295
一、试验与测量 试验工作在预混式喷嘴试验器上进行(图1)。试验蒸发管共有15种,其区别在于进出口直径、供油喷头的孔径和孔数的不同;有的试验件装有定位螺母或故意造成供油杆偏斜。试验参数变化范围:雾化空气速度V_α=45~130m/s,气油比AFR=q_(mα)/q_(mf)=0.6~5,燃油压力P_J=(0.4~52)×10~4Pα,粒度仪测量位置到蒸发管出口轴向距离l=20~7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