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根据飞机结构特点研究了光笔测量系统的飞机系统件检测方法,着重研究了基准坐标系建立方法,基于系统件数字化定位方法进行检测精度分析,按照工艺编制的测量流程对二次开发的专用测量软件进行了测试验证,测量精度、检测效率等均能满足飞机系统件定位及检测要求,光笔测量系统可以作为性价比较高的数字化设备进行飞机系统件的定位及检测。  相似文献   

2.
刘艳芳  吕江花  马世龙  黎涛 《航空学报》2019,40(8):322818-322818
航电系统在使用或升级改造过程中进行可靠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当前批量航电系统大量投入使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能高效、快速、准确地对系统进行可靠性检测。由于航电系统安全性要求高,内置检测软件受限,需要外置检测设备通过航电系统指定接口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泄露等行为。检测设备与具体航电系统耦合,检测过程与具体检测设备耦合,难以实现批量航电系统并行检测。为此,通过引入逻辑检测设备,给出了一种航电系统并行检测分层框架,解决检测设备与被测系统耦合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通过逻辑检测设备、检测跳转机和被测主机上检测行为的描述,给出了一种面向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的检测设备协同机制,解决检测过程与检测设备耦合的问题,从而支持多个航电系统并行检测。最后,实现了一个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和实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检测系统是检测产品功能、性能以及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测试工具,机载计算机技术指标的测试从准确度、覆盖率以及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对其检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始的视频信号检测需使用视频图像和测量工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易于故障定位及维修。主要阐述了基于某机载视频部件的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突破了原始的视频信号检测方法,检测系统通过对5种不同格式的视频信号进行自动检测,显示出详细全面的测试信息,实现了检测系统对被测件的智能检测,使得检测系统的故障覆盖率、准确度得到保证。该检测系统已成功运用于某机载视频部件,且性能稳定可靠,同样适用于其它机载设备中同类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靶场光电经纬仪的精度检测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系统研究,研制开发室内检测系统。系统针对靶场不同型号的光电经纬仪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法,建立动态精度靶标为检测基础的数学模型,用Visual Basic实现数据转换、计算和检测信息管理,并通过某型号光电经纬仪实际检测、验证系统的正确性。该检测系统增强了检测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短波电台自动检测系统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并根据功能要求进行了硬件电路的设计,采取面向信号的ATLAS语言进行软件设计和建立在专家知识输入故障推理模型.该系统经使用证明,检测结果精确,检测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吴超 《飞机设计》2001,(2):60-66
飞机继电器盒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精度和效率已不能满足现代飞机的使用要求。本文运用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提出了飞机继电器盒计算机辅助测试设计方案,并对测试系统的研制及验证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检测系统现已应用于沈飞公司批生产飞机继电器盒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膜盒产品的性能检测,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了检测原理方案.通过对检测系统的分析,进行了控制器硬件及在控制器上运行的嵌入式软件和工控机上运行的检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达到设计指标,满足产品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飞机发动机产品快速智能化检测,在对其原有试验台的分立元件电子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智能化检测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用于某型飞机安装和试飞车间对其发动机产品的智能化检验和测试,实现了检测仪器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自检测容易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故障配置的自检测设计方法,通过离线配置的方式对系统运行各阶段的故障检测内容、编码、故障记录及响应模式进行静态配置.检测软件根据配置信息自动开展系统自检测,满足了机载计算机自检测的低延迟、高可靠、快速配置等需求.通过配置信息对检测时长进行的可控调节,消除了分区及任务超时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因素.相比于传统的自检测方法,具有配置灵活、与应用软件无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航空电子综合化实验仿真系统称研究过程中进行通信检测验,单元测试,数据有效性检验和系统综合检测的软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浩  李晓东  杨文岐  孙侠生 《航空学报》2015,36(7):2225-2235
高速飞行器翼面结构的热振动试验研究对这类飞行器的设计和安全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TARMA)模型方法建立了受热时变结构系统模态频率辨识的数学模型,并用一个数值算例进行了验证。将地面振动测试系统与瞬态热环境模拟系统相结合,设计了翼面结构热振动试验系统并模拟结构的瞬态温度场,同时对纯随机激振力激励下受热时变结构系统的振动位移信号进行测量,并用TARMA模型对时变固有频率进行了辨识,获得了前4阶固有频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将辨识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误差在5%以内。另外,在稳态均匀热环境下辨识得到的结构系统固有频率变化与数值计算结果也吻合得很好。通过将均匀温度场与瞬态温度场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瞬态热环境下时变结构的固有频率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趋势主要由结构材料属性的退化和结构内部不均匀热应力的影响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型号新研密封圈功能考核试验的设计原理及其系统构成;按照系统控制要求设计了以西门子PLC(功能试验)为核心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图;阐述了国产组态软件——组态王在密封圈试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江宁  王正平 《航空计算技术》2006,36(3):102-104,107
针对结构试验设计中配重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了如何描述试验加载系统以及系统配重方案设计的实现方法.采用二叉树森林数据结构来描述结构试验的杠杆加载系统,使得杠杆加载系统的配重方案自动化设计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对加载系统配重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工作,设计人员可准确而有效地完成整套杠杆系统配重方案的设计,杠杆加载系统配重方案设计变得非常快速、方便,设计效率与精度较传统设计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FPGA的边界扫描测试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方案。描述了嵌入式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文章给出了系统的程序流程和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王鑫涛  杜星 《航空学报》2020,41(2):223332-223332
多轮多支柱起落架飞机主起落架数量较多,试验机及试验设备重量大。试验应急卸载时,试验件和设备重量、以及加载过程中试验件变形所聚集能量快速释放的不协调性易对支持点结构产生较大冲击载荷,且该载荷不可控,影响试验的考核,存在安全隐患。针对多轮多支柱起落架飞机的强度试验要求,设计一种载荷限定系统。在应急卸载或者试验停试情况下,能够为非支持点起落架输出设定载荷,保证应急瞬间所产生的所有载荷按要求分配到所有起落架上,从而防止支持点起落架超载;试验过程中,能够对非支持点起落架施加试验主动载荷。利用仿真软件验证了系统原理的可行性。依据原理设计载荷限定系统,对其结构和工作性能进行应用验证,并在某型飞机全机疲劳试验中进行应用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飞机飞行操纵控制系统试验室环境地面模拟试验和外场环境地面机上试验测试的要求,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虚拟仪器测试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分布式网络化协同测试系统,详细说明了网络环境测试数据的实时交换与资源共享,结果表明,将客户机/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结合起来,采用分布式多层复合体系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Sinamics S120设计完成了伺服电机及系统性能试验主要测试项目的测试。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软硬件结构等内容,探讨了伺服电机及系统测试试验的测试方法。目前系统已投入实际应用,各项测试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工作稳定,操作方便,对同类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型GPS/INS组合导航评估系统的原理、结构形式,构建方法。经过仿真试验验证,此系统可以完成某型飞控系统导航算法的动态验证,同时还可以独立提供GPS模拟数据、对飞控系统进行测试、开展跑车试验等功能,具有简单实用、通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风电变流器试验系统能量损耗高、试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功率回馈的试验方法。重点阐述了试验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并搭建了变流器试验软硬件平台,实现了对变流器各特性参数的自动测试要求。对兆瓦级风电变流器进行了相应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试验效率优,而且系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实现变流器试验系统的高效节能与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Φ5m立式风洞旋转天平试验装置是为开展飞机尾旋特性研究而研制的重要基础设备,主要用于测定模型在绕风轴以不同速率作等速旋转状态下的气动特性,为飞机尾旋特性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必要的气动参数。该装置采用双立柱弧形轨结构形式,采用网络一体化试验管理和控制模式,不但能够开展旋转天平试验,而且还具备动导数试验、大迎角试验、旋转/振荡耦合试验等功能。主要介绍旋转天平试验装置系统组成和设计,分析了引导性试验结果,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